俄國至今已經損失了 300 架戰機,導彈消耗量大,對烏克蘭的制空權早已削弱,地面部隊又亂作一團,這場仗不知如何打下去。
俄羅斯
|共534篇|
前間諜白鯨,如何才能好好過「退役」生活?
在 2019 年,「間諜白鯨」的影片引起熱議。片段中白鯨 Hvaldimir 主動接近挪威漁船與遊客互動,但細看之下,其身上竟戴著印有「聖彼得堡裝備」字樣的緊身背帶,而且似乎受過軍事訓練。來自俄羅斯的 Hvaldimir 在卸下「重任」之後,已無法在野外求生,而親人性格又會為漁夫帶來困擾,為保護這名退役間諜,有慈善機構計劃在開放水域建立鯨魚保護區。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
【烏克蘭戰爭】俄國大徵兵,應召者在想甚麼?
距離普京宣佈徵召 30 萬預備役已超過一個月,有人逃離國家,有人縱火燒毀徵兵中心,甚至有人在徵兵中心近距離槍擊軍官。從 9 月 21 日宣佈到 26 日,短短幾日內俄國至少有 17 宗針對徵兵中心和行政大樓的襲擊事件。其他走入徵兵中心應召的俄羅斯人,對烏克蘭戰爭和徵兵命令又有甚麼想法?網媒 VICE 就成功到訪莫斯科一所徵兵中心,詢問這些新兵想法有何改變。
公然針對政府?俄羅斯首宗氣候訴訟案
俄烏戰爭未見平息,月前俄國內卻有宗訴訟引起關注。多名人士於 9 月中提起該國有史以來第一宗氣候訴訟,要求政府對氣候危機採取更有力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履行其在 2015 年巴黎協定下的義務。外界普遍視之為一宗針對普京政府的案件,起訴人要面臨相當大的風險。
書店們:和平獎
2022 年諾貝爾和平奬在 10 月 7 日揭曉。得主是白俄羅斯人權倡議者比亞雅斯基(Ales Bialiatski)、俄國公民組織「紀念」,以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獲奬理由是「促進批評權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為記錄戰爭罪行、侵犯人權和濫用權力作出傑出努力」。
何謂戰術核武?對烏克蘭戰爭有甚麼意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失利,威脅將運用所有武器系統,包括戰術核武(tactical nuclear weapons),以維護其領土完整。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安全學家 Nina Srinivasan Rathbun 研究核武限制、防擴散及其高昂成本已 20 年,他指出俄國擁有不受國際條約限制的龐大戰術核武庫,並解釋它與戰略核武(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的分別。
戰爭與制裁間,西方與俄羅斯的堅離地合作
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在多方面被西方國家制裁,俄國外交部官員 8 月初也承認,莫斯科與西方國家有建設性的合作時代,已無可逆轉地結束。在地球之外,技術、人員等問題導致彼此難以割捨的太空事務,就是戰爭期間少數雙方仍然合作的範疇。
【烏克蘭戰爭】明知無為也為之:基輔人就核災作準備
普京 70 大壽翌日,象徵俄羅斯兼併事件的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烏克蘭舉國歡騰,唯獨首都基輔振奮不了多久,因為居民害怕招致更嚴厲的報復。尤其是上週一俄軍向當地發動連串導彈襲擊,令很多基輔人爭相「超前部署」,但求萬一真受戰術核武攻擊或有核電站遇襲,仍能保住性命,即使明知機會渺茫也好。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離境避兵役,哈薩克是否願意接收?
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月頒佈局部動員令,徵召 30 萬人作為預備役軍人後,鄰國哈薩克成為俄人躲避兵役的主要目的地。但隨著人潮大量湧入,這個中亞國家在公共服務及對俄外交關係上,均變得更為緊張。
俄烏戰爭中的另類逃兵:北韓工人
9 月 21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進行「部分軍事動員」,令很多缺乏軍事訓練的平民也要上戰場。一時之間,俄國境內出現大型逃亡潮;烏克蘭政府甚至設立「投降專線」讓不想打仗的俄軍安全離開戰場。而根據「每日郵報」和「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這場俄烏戰爭中,其實還有一班另類逃兵 —— 北韓工人。
戰時在烏俄人,從合法居民變非法移民
自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大批烏人逃至歐洲以至世界各地,如今仍在適應新生活,但與此同時,17.5 萬名在烏俄國公民,自開戰後未獲政府延長居留許可,淪為非法入境者,部分更被威脅驅逐出境。受影響人士還包括援烏青年,他們一旦被趕,不是回俄坐牢甚至被迫「調轉槍頭」,就是再次離家四海漂泊。
由爭取車臣獨立,到甘願充當普京鷹犬家族
人稱「普京鷹犬」的車臣總統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近月頻頻就烏克蘭戰事口不擇言,如今更把 3 名年幼兒子送上戰場,引起國際熱議。這位蓄大鬍子的車臣領袖,跟父親同樣爭取過車臣獨立,以武裝部隊抵抗俄軍,究竟為何淪為普京傀儡,獻上自己的兒子,更成為車臣人的獨裁者?
夾在中俄之間:烏克蘭戰爭對蒙古的啟示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急劇轉變,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波羅的海三國退出與中國的合作機制,俄羅斯徵兵造成的逃亡潮則衝擊多國,包括在夾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蒙古。蒙古總理的前外交政策顧問、蒙古策略研究所學人 Tuvshinzaya Gantulga 就在「外交家」雜誌分析烏克蘭戰爭對蒙古的啟示,認為該國或者更有需要檢視自身的生存空間。
【烏克蘭戰爭】該在甚麼時候談判?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在 Twitter 提出結束俄烏戰爭的和平方案,包括在聯合國監督下,重新在俄羅斯佔領的 4 個烏克蘭地區舉行公投、克里米亞正式成為俄羅斯一部分、烏克蘭保持中立等。其提議獲克里姆林宮稱讚「非常積極」;但澤連斯基早前強調,只要普京仍掌權,烏克蘭就不會與俄羅斯作任何談判。以談判結束戰爭相信是不少人的願望,但何時才是對的時機?
烏克蘭加快申請入北約,象徵意義大於一切?
普京將烏克蘭東部 4 個地區併入俄羅斯後,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宣佈會通過快速程序,申請加入北約。自俄國於 2 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北約盟國已通過各項軍事援助及培訓支持烏克蘭抵抗入侵,加上其他支援,足見西方已視烏為盟友,合作程度甚至比北約內部部分成員更深入。雖然烏國未必能盡快加入北約,但在俄烏戰爭中,澤連斯基的舉措有象徵意義。
Moyashi:理性的決定與非理性的決定
理性的人不會射核彈,理性的人不會開戰,戰爭會導致股市下跌,也會阻礙出入口運輸,增加生產和營運成本。大家相信人會作出理性的決定,主要因為相信賺錢是人類的天性。沒有人會跟錢作對,如果有,那個人就是不理性。
烏克蘭戰爭,令多極世界加速消失?
過去 10 年間,美國獨大的後冷戰時代結束,不少學者都預告,中國、歐盟及俄羅斯或鼎足而立,令國際邁向「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不過,烏克蘭戰事正改變走勢,布朗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Jeff D. Colg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文章推測,自暴其短的普京只能受制於中國,作為美國盟友的歐盟也在能源危機下衰退,令世界只餘下中美兩極對壘。
要看懂 Drive My Car,先讀「凡尼亞舅舅」
去年奪得多個國際大獎的日本電影 Drive My Car,改編自村上春樹作品,原著小說在映後再次暢銷,不少人卻忽略戲中反覆出現的劇中之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這部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四大經典之一,所說的是甚麼故事?憑甚麼成為俄羅斯文學經典?
【烏克蘭戰爭】親烏不反俄:埃爾多安的政治盤算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展開二戰以來歐洲最血腥衝突,土耳其則致力保持「中立」,甚至充當調解人;上週三俄烏交換 200 多名戰俘,土耳其亦有參與斡旋,預告行動的總統埃爾多安更贏得光環。分析指,這些外交功績讓他在國內炫耀吹噓,塑造全球政治家形象,避免如多個民調所料,有可能在明年大選連任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