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共263篇|

【*CUPodcast】灰姑娘情結:誰令童話女主角變質?

華文世界愛用「公主病」一詞形容女性不講道理、不負責任、嬌生慣養,把別人的幫忙當義務。在 1980 年代的西方世界亦曾有關於公主的論述 ——「灰姑娘情結」意指某些女性想自立又害怕自立,受到童話故事影響,希望坐享其成,等待好男人伸手拯救。為何偏偏要以灰姑娘命名?童話故事在不同時代與地方版本各異,是誰令灰姑娘由沉著刻苦變得軟弱無能?

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下)

儘管對民主制度的前景充滿憂心,但當法國總統馬克龍聽到西方國家遏阻疫情手忙腳亂,似乎暴露民主弱點時,這位迥異於歐洲傳統成熟穩重政治菁英的年輕總統仍大為惱怒,立即表明:不要把訊息透明公開、人民能公開批評政府的自由國家,與真相被壓抑的集權國家拿來相提並論。

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上)

當 G2 兩大領導者,美國總統杜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急著推動國家經濟回到疫情之前的正軌時,地球另一端,坐在巴黎愛麗舍宮裡,不到 43 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眉頭深鎖,他憂心的是全球化的終結與民主制度的崩潰。

武肺大軍壓境,醫科生應否上「戰場」?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感染人數以幾何級增長,病患不斷湧入醫院待救,多國形容現況形同「戰爭狀態」。前線醫護長時間於高危環境中工作,不只過勞心累,更有人受感染甚至死亡。人手嚴重不足之下,醫科生應否提前「上陣」,協助前輩抗疫救人?在美國和法國,各有顧慮和安排。

酒、大麻、炸薯條,停擺也要買到的「必需品」

歐洲各地政府要求居民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外,應留在家中並保持社交距離。但對於歐洲人而言,生活中的必需品,早已超越柴米油鹽等果腹層次:荷蘭政府下令關閉大麻商店之時,大批市民出門搶購大麻;比利時炸薯條店照常營業;法國人仍能買酒。

信天翁:非法捕魚剋星?

合法捕魚船都有登記以及獲發牌照,它們必須遵守法律,在限定的地點和時間,捕取限定的數量及品種。但是公海不受任何一國的法律管轄,而在浩瀚的公海上派遣巡邏船隻或者飛機,效率也極低。如果可以在 30 日内派遣 100 名觀察員,覆蓋 10,000 公里的範圍,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因此,「信天翁哨兵團」應運而生。

如何改革法國退休改革?

法國總統馬克龍硬推削減退休金改革,激發連串示威,在領取退休金年齡限制上稍作讓步後,風波至今未平息。政權譴責公務團體退休待遇優於私人機構,上街示威只為死抱「特權」;法國經濟學家皮凱堤(Thomas Piketty)則反對「大家少兩粒魚蛋」的做法,認為改革並非只有一途。

巴黎市長願景:15 分鐘生活圈

當年港府力主興建高鐵,揚言可為港人建構「一小時生活圈」,結果如今高速輸送的,卻是無色無味的致命病毒,以及闖關的缺德病人。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雖則「有樣學樣」,以「一刻鐘生活圈」為其競逐連任的政綱,但她想令選民親近的,並非「中央」而是近鄰 —— 旨在令全城人人皆可在踏單車 15 分鐘之內,往來住所、公司以及任何社會設施。

【小便寧靜】如廁也有廣告的法國

法國里爾(Lille)街頭,電子廣告板無間斷推銷各種商品,光彩奪目的內容令人難以迴避。一群示威者受不了疲勞轟炸,毅然用白色油漆塗鴉廣告,或以巨型紙張覆蓋,然後再「流水式作業」,轉戰至地鐵站等其他地方的廣告板前重施故技。「眼不見廣告為淨」,是他們的抗爭目標。

法國警暴的邏輯

近月法國示威頻仍,12 月 8 日有學生家長舉辦紀念遊行,抗議 2018 年 12 月 6 日法國防暴警察在巴黎近郊地區芒特拉若利拘押 151 名學生,期間逼令雙手抱頭跪地。上述法國警暴並非孤例,截至 11 月黃背心抗爭一周年,法國警方所用武力已造成約 2,500 人受傷,包括 24 人致盲、5 人手部截肢,又有過萬人被捕。社會學家法尚(Didier Fassin)研究法國執法與司法部門多年,著作「懲罰的三大思辨」就羅列出不少法國警暴例子及其邏輯。

在警暴爭議中,美法警察的自殺潮

親共陣營經常用上美國和法國的例子,來證成香港的警暴「符合」所謂國際標準。美國和法國固然是民主國家中的最壞的警政例子,但兩國的法律制度,依然有能力把部分濫暴警送上法庭,作出判刑,向受害人賠償。在警暴爭議中,一些美法警察除了要擔憂法律制裁,也面對極大的精神壓力,影響身體健康之餘,今年兩國警察也爆發了一股自殺浪潮。

沒麵包就沒生命的法國,麵包店卻正消失

法國聲稱自己是沒有麵包就沒有生命的國家,但鄉村麵包店卻正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麵包自動販賣機。在芒什省的 La Chapelle-en-Juger 地區,前麵包店老闆 Gérard Vigot 站在已倒閉的店前說:「沒有麵包就沒有生命,這是一條已死的村莊。」因新鮮出爐麵包的味道,以及維繫人情的店舖,非用機器售賣麵包可以比擬。

人臉識別爭議,下一站……法國?

法國政府擬在明年春季前推出手機應用程式 Alicem,讓市民透過人臉識別系統登入使用接近 500 個政府網絡資源,倘若成事,法國將是首個在政府服務上運用相關技術的歐盟成員國。然而,有公民權益組織擔心,當局是打著「方便大眾」的旗號,侵犯個人私隱,藉以監控國民。

中法「藝術館外交」,展品難逃撤回命運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訪華,行程之一是為龐畢度國家文化藝術中心上海分館揭幕式。法國以藝術館建交的做法,早在十多年前便被批評是利用藝術推銷政治和謀利,但近年開放的阿布扎比羅浮宮和龐畢度中心馬拉加分館都口碑良好,並無惹起爭議。藝術輸出漸見成效,輪到中國卻稍有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