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球許多國家領袖而言,今年可謂異常動盪,有些人從地緣政治的扭曲和轉變中得益,有些人卻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美媒 CNN 多名國際特派員在這年終,分別就 8 國首腦的表現評分,分析他們是上位還是失勢,預測來年政途又將如何。
法國
|共263篇|
唐明:小王子和他破碎的心
千萬不要以為革命的時候還保得住人性,人性沒有那麼高尚,更經不起考驗,不要高估任何人包括自己。革命要的是英雄,不需要好人,好人也做不了甚麼好事,最多只能偷偷保存一顆小小的心。
Moyashi:國立西洋美術館史話(中)
戰後,在日法簽訂舊金山和約之際,當時首相吉田茂向法國提出歸還「松方收藏」。然而天意弄人,事成之日已經是松方幸次郎逝世的一年後,他在有生之年都無緣再見自己的藏品一眼。法國最終寄贈/歸還共 370 件藝術品,同時附帶一系列條件,包括日本全數負擔藏品的運費、負擔羅丹的作品「加來義民」的鑄造費、還有最重要的是,負責興建用於展示藏品的美術館。跨越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兩場世界大戰的因緣,這當時籌劃興建、暫稱「法國美術館」的建築,就是現今的國立西洋美術館,而 370 件的「松方收藏」便成為了美術館最初的展品,也是今日常設展覽廳的核心。
鏡廳舊事:法國威尼斯間諜戰
大約 16 世紀初期,威尼斯工匠改良玻璃生產技術,製出無色玻璃片,以這種玻璃製鏡,現代鏡的雛形由此而生。當時威尼斯出產的新鏡非常昂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卻極愛這種新鏡,不惜大手採購,財政大臣柯爾貝爾下令要請得威尼斯鏡匠往法國製鏡。法國與威尼斯之間,亦因此發生外交風波。
雨傘:從貴族和黐線佬開始普及
談起傘,一般人或會想起外貌像手杖的那一種,傘頂有關節可張可合。另一種則為「縮骨遮」。歷史學者研究傘從何而來時,發覺在各地文明古國都有傘,但通常用來遮太陽。不過,開傘以遮太陽,在英國曾經是難得一見的奇事。1750 年,英國旅行家及慈善家 Jonas Hanway 於法國買了把大傘作手信,回到倫敦後在街上打開使用,雨中閒逛,途人對 Hanway 之舉非常訝異,傳聞還有司機特意他面前停車,罵 Hanway「黐線佬」,算是此等「黐線佬」的先驅者了。
於是香檳有了父
到了 19 世紀中後期,歐洲太平盛世時,香檳汽酒在各大小聚會例如馬場賽事、單車旅行團、划艇聚會等都必然見到,而香檳汽酒的生產商,為求增加銷量,就為香檳汽酒寫故事宣傳,例如:香檳酒是法國人的光榮成就,而這位偉大的「香檳之父」,就是那位本篤會的修士唐培里儂。在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香檳商人製作宣傳小冊子,圖文並茂向眾來賓說「香檳之父」就是唐培里儂。當時這場博覽會聞名全球,這些小冊子也傳到世界各地。過了幾年,香檳汽酒宣傳品的說法就變得更誇張了,說唐培里儂因循「古老傳統」製酒,而「發現」香檳汽酒的製法。酒中有氣,本是法國香檳省釀酒者的大煩惱。但是到了今天,香檳汽酒卻有了「發明者」,報紙也有報道過,這位「偉大人物」的名字,就叫唐培里儂。
馬克龍:讓巴黎變成下一個矽谷
獨角獸通常指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超級新創企業,例如 UBER、Airbnb、Dropbox 等矽谷科技新秀。過去 10 年,這類公司幾乎都集中在美國、亞洲等地,歐洲所有的,屈指可數。新任總統馬克龍在選舉時曾提出要把法國建構成一個「獨角獸」國家,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近年來,法國努力洗刷勞工規範嚴苛、賦稅沉重的形象,轉而積極建設科技產業、鼓勵新創。他上任以來,也致力對抗阻礙重重的勞工政策,推動財政改革。但更大的助力,來自於一群挺他到底的科技界人士。
馬卡龍的演變
坊間的法式點品馬卡龍,全是夾心餅,兩層餅多數以杏仁、砂糖、蛋白混以麵粉製成,染成紅藍綠紫,夾心層味道種類更是多不勝數。不過在 16 世紀法國,馬卡龍餅卻不是夾心餅,而是單塊的小圓餅,外貌和普通曲奇餅差不多,是修女常製的食品。
旋轉馬:由成人比賽轉成兒童玩意
今時今日,在遊樂場看到旋轉木馬,一排排燈膽耀眼明亮,木馬和各動物雕刻得精緻,圓形大木臺華麗而夢幻。這個大玩具,是從何來的呢?原來是跟旋轉木馬的法文來源 Carrousel 有關。來自阿拉伯人的馬球競技「打小仗(Little war)」,在 16 世紀左右傳入法國,被改成為騎兵表演盛事。卡羅索其中一個項目,是刺環錦標賽。有人為此設計裝置來練習。在地上立一根柱作中軸,上面搭上橫木,橫木一端有鐵練吊起鞦韆,另一端則有人或馬騾推這條橫木,令橫木旋轉,練習者就在鞦韆上刺環 —— 最初的「氹氹轉」,就這樣誕生了。
全球第一富婆,財產與秘密一樣多
一代富婆利利安貝當古(Liliane Bettencourt)終於在其巴黎塞納河畔的寓所中逝世,享年 94 歲。連續多年被「福布斯」列為全球女首富,法國著名化妝品王國 L’Oréal 的第二代繼承人,貝當古夫人的個人財產高達 395 億美元。不過,從父親尤金史威拉(Eugene Schueller)手上,她不但繼承了巨額家產,還有一段關乎二戰和納粹的家族黑歷史,加上晚年失智,掉入桃色風波,後來幾乎發展成法國版的水門事件。貝當古夫人撒手人寰,帶不走億萬財富,但偏偏就帶走了這些秘密。
陶傑:不知猜對了幾分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香港演說,提到他曾與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主任王岐山見面,王岐山對法國大革命的激進派領袖羅伯斯比很有興趣。彭定康透露,王岐山曾與他交談,研究為何法國路易十六王朝在謀求改革時,反而勢力最弱,被要求改革的呼聲最後演變為革命勢力,短短兩三年間,國王和貴族的獨裁,迅即土崩瓦解。言下之意,彭定康認為:是中共恐懼在政治改革方面一旦有任何放鬆讓步,會像蘇共戈爾巴喬夫一樣,斷送共產黨政權。因此,中國不會謀求任何政治改革。但是,王岐山對羅伯斯比著迷,恐怕有另一層心理性格的理由。
陶傑:品牌的容量
中國消費者崇洋媚外不是甚麼新聞,西洋品牌來到中國價格可以翻十倍八倍,因為西洋企業通過品牌,壟斷了令中國人跪拜獻金的定價權。法國名牌在中國有人冒仿,但法國人做得到的故事,冒仿的人做不到。
不設老師、課程和學費的巴黎學校
今時今日要入讀教學方法出眾、口碑又佳的好學校似乎特別難,除了學費高昂,學生靠成績爭勝,還要十項全能。但巴黎有一間專攻電腦編程的免費學校,對學生學歷、特別技能、年齡、甚至案底通通不過問,報名者只要捱過為期一個月的緊湊任務即可入讀,3 至 5 年學習期內無老師指導下通過做 project 自由學習,畢業後卻人人有工開。究竟這間學校是怎樣一回事?
共渡時艱?一段英法幾乎合併的歷史
由中世紀起,英法已素來不和,歷經百年戰爭、拿破崙戰役、美國獨立戰爭、殖民地爭奪戰,文化差異亦令兩國人民愛恨交織,近年脫歐討論更是激起不斷爭執,雙方關係降至低點。然而,原來在大半個世紀前,英法曾一度計劃合併,組成「法英聯盟」(Franco-British Union)一國,只是最終並無成事。今日回顧這段歷史,正好為英國脫歐的未來帶來啟示。
張景宜:鵝肝小鎮——莎拉的快樂
炎炎夏日,最近跟隨公司到多哈參與當地的鐵路項目,實在受不了那裡的天氣,於是約了好友在法國逛上幾天才回港。在到達的前一天,從沒有想像過會遇到甚麼人或甚麼事。更沒有想像過,在小店認識的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會令我的行程充滿了愉快的未知數。
陶傑:大革命的藥引
7 月 14 日,是法國國慶日。眾所周知, 1789 年,在這一天,巴黎民眾忍無可忍,攻陷了巴黎的巴士底監獄。攻陷巴士底監獄,原因是當年 5 月法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討論貧富懸殊的經濟危機。
革命之歌,從何唱起?
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被視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象徵,後來於 1879 年,第三共和時期成為了法國國慶日,沿用至今。革命中,音樂往往激勵人心,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便簡述了西方音樂與革命的故事。
唐明:法國外籍軍團和自由人
報名參軍不需要證件,已婚的人全部當作單身,可以重新給自己取名字,只要通過體格檢驗就能入伍,尤其是「牙口」要好,才能咬得動軍需餅乾。他們的格言是「軍團即祖國」,並不是為法蘭西報國盡忠。這支軍隊理所當然成為所有社會「棄兒」投奔的目標:窮人、罪犯、賭徒、債仔、異見人士、政治難民、落難的貴族後裔,以及失戀而不想當維特的少年,用自己的血汗爭取重生的機會。
「美國獨立宣言」實質是求救宣言?
一般人把「獨立宣言」簡化成:在美洲的殖民者不能再忍受英國政府不公義的法律和沒有議會代表下的苛稅,因此代表美洲殖民者的大陸議會,通過撰寫宣言,解釋獨立和革命的原因。不過軍事歷史學者、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講師 Larrie D. Ferreiro,對此簡化觀點不以為然,日前於文化雜誌 Smithsonian 撰文闡述美國獨立宣言的本質,其實是向法國和西班牙求救的宣言。
張鼎源:不用考慮與肉痛,要開就開吧!
在自由行及大陸經濟的影響下,香港曾集中進口高貨值的布爾岡(Bourgogne)酒釀,投資及豪奢主導市場,這的確讓人賺到錢,但那些天價極品又真是平凡人家在品飲享受嗎?財富增多當然快樂,不過酒釀的美好,該在於開心或傷心時,開一瓶好酒,不用考慮,就開了!正常健康的經濟,應該建立在正常健康的日常。近期,根據官方數據,熱潮似乎退了。所以,只能說發燒一定要看醫生,因為燒腦下,決定總會「與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