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共72篇|

為何荷里活演員罷工逾百天,仍未終止?

代表超過 15 萬名演員的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及廣播藝人聯合會 (SAG-AFTRA)自 7 月起開始罷工,外界原本預期 9 月尾編劇結束罷工後,影視演員的問題也很快能解決,但他們到目前仍維持這場史上最長罷工。100 多天過去,演員長期無工作、製片商拒絕讓步,整個行業都期盼勞資雙方日內恢復的談判會帶來轉機。

【那年盛夏】反烏托邦遊戲,如何令人著迷?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大結局,殺人遊戲的謎底終將揭曉。過去早有類似的影視作品,由「大逃殺」、「飢餓遊戲」、「今際之國的有栖」到「魷魚遊戲」,故事角色同樣被迫參與「反烏托邦遊戲」(Dystopian Games),在殘酷規則下自相殘殺。有學者研究指出,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對現實競爭的隱喻,還有對現代社會病徵的診斷能力。

【那年盛夏】Y2K 美學:千禧之交的期盼與哀愁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引起不少討論,除了懸疑劇情矚目,劇中從科技產品、服飾打扮到家居佈置,都復刻 20 多年前的 Y2K 風格,又同時注入先進的科幻元素,形成 Y2K 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近年 Y2K 風格成懷舊潮流,常見於視覺設計到服裝穿搭,但其實風格所承載的,還有千禧之交對未來的期盼和焦慮,其中集體情緒與當下大有相通之處。

Moyashi:機械刑警K —— 人類真可惡

「新.幪面超人」(シン・仮面ライダー)剛剛開始在台灣上映,香港還要等到月底。即使在日本,該電影評價都非常兩極,許多人對風格始終水土不服,但對庵野的信者應該不成問題,最能從中找到樂趣的是特攝愛好者,因為彩蛋是超特盛的。角色設定參考了各種昭和的作品,其中最明顯的是 AI 機械人「K」,就是 1973 年的特攝「機器刑事」(ロボット刑事)。

林喜兒:In My Skin —— 笑著面對苦澀

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 和 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Netflix 訂戶下跌,打破「串流媒體是未來」的必然想像?

從一間郵寄出租 DVD 的美國公司發展至今天的國際串流平台龍頭,Netflix 可謂開創串流媒體革命,多年來訂戶不斷增長。不過公司早前表示,今年首季訂戶數字比去年第四季減少 20 萬,是十多年來首次下跌,更預計本季將失去 200 萬訂戶。英國「泰晤士報」電視副主編 Ben Dowell 就以英國觀眾及電視生態角度,撰文剖析過去人們堅信串流媒體掀起革命的想法,是否一直被誇大。

成為真正的人民公僕後,澤連斯基的喜劇也將通行全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演出的政治喜劇「人民公僕」,意義早已超越戲劇,成為見證政治素人躍升成為總統的歷史紀錄。據「法新社」報道,全球版權管理公司 Eccho Rights 在斯德哥爾摩的辦事處,近日收到大量來自各地廣播公司購買該劇版權的申請,那些成為現實的劇情,未來將流通全世界。

茶里:香港人都怎麼認識台灣?

據說台灣的鄉土劇常有誇張、不合理的情節,每次台灣人看見後都會擷取下來放在 YouTube 上恥笑,從而爆紅。記得有一陣子,網絡四處都充斥著男主角被貨車撞飛的「麥可」梗、一位大叔會在生氣時把橘子捏爆的「恰恰」梗,或是大媽受傷送院後紗布被包在頭髮上的「頭髮骨折」梗。

警察形象低落,如何改變英美警匪片製作?

特立獨行的警察為追求正義,不惜無視法規、承受上司責難,最後因成功破案而受肯定。這種警匪片經典又老土的情節,總是描繪警察正面形象,但影評人 Luke Buckmaster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美國去年爆發反警暴示威後,英美警匪片製作正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究竟警察形象衰落如何改變影視製作?

廖康宇:「獵魔士:狼之惡夢」—— 重新認識狼派一代宗師

所以,一個像獵魔士般,甚麼妖魔鬼怪都不怕的人,究竟會害怕甚麼?「狼之惡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透過描寫維瑟米爾的遺憾,刻劃出獵魔士人性化的一面;而為了避免再有遺憾,他由一個只追求利益的賞金獵人,漸漸變成在其他作品中,粉絲所認識、愛戴的獵魔大師。

Disney+ 為何是 Netflix 最大敵人?

這凸顯的是「市場無邊界」。市場競爭從不只限於看得見的對手,那些表面上八竿子打不著的業者,隨時可能會跳進來分一杯羹。當電玩大廠任天堂也要拍電影、手機龍頭蘋果也涉足串流,意味著遊戲、影視、電商與科技間的界線,將會愈來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