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想太遠,其實每一件人造之物,本身就一定涉及道德問題。簡單如一個飯盒,是否合乎食用安全標準,以至外觀,是否關顧在特殊情況被迫受困的心理需要,也實屬道德問題。故對人工智能的道德思考,是新物事刺激我們審視舊議題。細思之中,發現佛教早有對此的探索進路。
運輸
|共19篇|
美國發明的貨櫃箱,如何改變尖沙咀面貌?
談到海運大廈,大家只會想到購物商場,但曾幾何時,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貨運中心,尖沙咀與維多利亞港沿岸同樣佈滿貨倉和碼頭,無數咕哩在其中賣力,支撐著香港航運貿易。這幅原本象徵經濟繁榮的風景,在 50 年前突然消逝,尖沙咀不再是「海運中心」,維港沿岸的貨倉碼頭相繼倒閉。整個市區面貌的劇變,可以從一個美國人發明的貨櫃箱說起。
香港戰前經濟史:土木工程篇(一)
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股災、移民潮、清零政策、環球政局動盪…… 昔日「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的風采或者難以復再,但無論你我身處何方,也可以牢記香港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並將故事傳承下去。這次回顧就香港二戰前的經濟史,不少人知道香港是東亞重要的轉口港,其實轉口港不單是搬貨運貨,背後還有一個個重要的土木工程項目。
航空公司佈局低碳氫能飛機
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但在疫情之前,商業航班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5%。這意味著要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航空業是 40 塊零碳變革拼圖的其中一塊。政府和消費者對高碳排行業愈加施壓,航空公司亦陸續尋求轉型低碳飛行的方案。
綠船來了,船運業如何減少碳排放?
據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資料,船運業平均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2.4%。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正在為航運業去碳化邁出新一步,訂購 8 艘新船,每艘船可以裝載 1.6 萬個貨櫃,既可以使用傳統的燃油,也可以使用碳中性甲醇(又稱綠色甲醇)。這是馬士基事隔 6 年再次下新訂單,它們將取代部分舊船的載運力。
疫情中突起的股市黑馬,日本小物流商成亞馬遜核心夥伴(下)
在疫情下搭上電商浪潮,成為亞馬遜合作夥伴,因而股價暴漲的日本小物流商丸和運輸,社長和佐見勝為了進軍送貨上門領域,很早就開始強化與協力公司之間的網絡。
疫情中突起的股市黑馬,日本小物流商成亞馬遜核心夥伴(上)
為何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會在強權充斥的日本物流業界中,選中一家只在業界營收排名約 20 的中型企業,並將其定為首都圈的配送夥伴?
抗疫物流學:如何把疫苗傳遍世界
今年 12 月 8 日是人類醫學史重要的一天,英國一名 90 歲的婆婆基南(Margaret Keenan)接種了輝瑞疫苗,標誌著全球武肺疫苗接種計劃的開始。加拿大和美國都先後批准使用輝瑞疫苗,預料牛津和莫德納研發的疫苗也會在不久的將來獲准面世。疫苗面世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處理 —— 究竟如何把疫苗傳遍世界?
「運空氣不如運貨品」日本二手車商轉型成跨境網店
Uber 靠著私家車出租的閒置生產能力,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車公司。在日本,一家二手車商也找出了創新之道,不過他的仿效對象,是全球電商霸主亞馬遜。
從無人機到貨車都能共享,亞馬遜搭建全球實體互聯網
電子商務的貨物量持續增加,即使在幅員遼闊的美國,次日配送與指定配送時間等服務也日趨普及。為了靈活因應買方更快速、時間更精確的到貨需求,送貨移動距離愈短愈好,可見今後應該也得用網格(Mesh)的方式來看待網絡。
「英國」運油輪被伊朗扣押,誰該負責?
「英國」運油輪「斯特諾帝國號(Stena Impero)」被伊朗扣押,但原來它是一艘瑞典油輪,船上也沒有英國船員,那為何會懸掛英國船旗? 誰又應該出面解決問題?
昔日黑暗大陸非洲,將成世界下一個新創搖籃?(下)
「哪裡有痛點,哪裡就有創新」,這句話如果放在非洲,就代表著有無窮盡的創新機會,關鍵只在於有多大的決心去挖掘。為了解決非洲面臨的各種難題,新創企業陸續誕生。
巴西雞翼我鍾意食,運輸業如何減排?
經濟全球化,各地有不同的生產優勢,商品的供應鏈遍佈全球,是不爭的事實。除了被拿作「soundbite」的「巴西雞翼」,林超英的苦心婆心,在於提醒大家減少浪費、注意購買耐用及可重用物品。消費者或有一定責任履行低碳生活,不過運輸業本身,其實也有減排空間。
減排其中一塊拼圖:氫燃料
法國早前提高燃油稅,觸發「黃背心運動」,弄得一頭煙,環保政策與窮人生計或相抵觸。應對全球暖化,減少溫室排放猶如 21 世紀的「顯學」,減排需要科技、經濟、政治的相互配合。加強利用氫燃料,也許是減排的其中一塊拼圖。
暖化的「收穫」:找到巴拿馬運河的代替品?
北極海冰融化,面積一年比一年縮水,也許是全球暖化最明顯的後果。不過,海冰融化亦帶來意外收獲,加拿大以北的西北航道,原本在冬季被冰覆蓋,只可於夏天趁海冰融化時航行。但因氣候變化緣故,預計將可全年通航。
極地冰道:貨車司機「搵命搏」
美洲加拿大北部天氣嚴寒,大地冰土難分,湖泊密布。原住民的聚居地散布在海岸或湖邊。歐洲人初到此地時,學原住民以雪橇載人運貨,後來又以飛機代步。到了 1930 年代,有人在大熊湖附近發現鈾礦,又有人於黃刀鎮發現金礦,引來大量歐美人來做採礦生意。但開礦機器大而沉重,無法以當時的飛機運輸,而河湖只在夏季能行船,其餘三季也受冰雪阻擋。有人試過將貨車駛進此苔原,但因地面積雪厚,湖面冰層有厚有薄,如果不熟悉地勢及「冰勢」,容易翻車或壓穿冰層而墮湖。
一個偏僻伊朗港口,為何成為中印新戰場?
你可能未聽過偏僻的伊朗港口查巴哈(Chabahar),但它勢將左右印度洋地區的勢力平衡,可能是中國與印度兩國角力的新戰場。
公共交通應該退役?
智能城市是否需要公共交通工具?一邊廂,Uber、GoGoVan 一類召車程式在港日益普遍,的士為求存也演變出「八折的」和「泥鯭的」(同一目的地,等齊人開車),雖未合法但確實便利;另一邊廂,港鐵票價永遠「可加可加」、高鐵強硬開工、擴增關愛座、何文田站出口離奇偏僻等等,反映所謂「公共交通」完全漠視民意,反而私營交通更加貼近民情(又例如九巴推出即日回程八折優惠)。究竟公共交通還有無存在的必要?
Elon Musk 最強鐵路正駛進英國
如何分辨大白象工程及科技創新?在不適當的地方應用自己以為新的技術,就像花了大錢,買了名牌新衫,不論爬山去飲,也必定穿上。看看上海機場的磁浮列車,你懂的。真正的科技創新,是在適當的地方,夠膽嘗試新技術,這方面英國又再一次讓全球眼紅了,他們正在考慮引入 Elon Musk 的 Hyperloop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