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 3,500 至 6,000 米之內,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礦物資源,動輒以數十億乾噸計算。隨著全球向綠色能源經濟轉型,許多國家及企業都希望從海底獲得更多鈷、鎳、銅、錳等關鍵礦物以生產電池。不過長期以來,國際規例一直禁止開發各國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公海資源。如今國際正談判制定公海採礦守則,中國自然也希望加入深海採礦行列。
資源
|共28篇|
Ryan Fung:歐美要搶電動車電池生意,中國石墨不會墨守成規?
中國商務部在 2023 年 10 月 20 日宣佈一項新政策,從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對「石墨」實施出口管制。今次做法,是要收緊對國家安全重要的物品的貿易,再次出招與外界打資源戰,在電動車電池問題上,與外國「拗手瓜」。
印度叫板美中俄,登月搶資源進入戰國時代
登月任務是如此艱辛,不光印度嘗試了多次失敗,就在月船 3 號登月前幾天,俄羅斯的 Luna-25 著陸亦失控並墜毀。但這些失敗風險,並未使中、美或印度卻步。對許多國家來說,在一個潛力未知的領域中取得先發優勢,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強國太空競賽,月球南極為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月球南極被認為是月球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印度月船 3 號月球探測器在 8 月底登陸,成功探測硫、鐵、鈣等多種物質,目標是尋得水冰的跡象,同時研究大氣並分析南極的組成;惟探測器目前已進入休眠狀態。而若在月球表面發現水冰,其價值將不可估量。
Ryan Fung:海洋開採,中國「水裡水裡去」
太平洋的最深處幾千年來一直未受干擾,但在可見的未來,居住在數千米海底的生物似乎會迎來新的訪客,觸發點是 2021 年,太平洋島國瑙魯觸發一項規則,要求 ISA 在兩年內制定深海開採規定。
挪威磷酸鹽 —— 擺脫對華依賴,自謀出路
挪威發現豐富磷酸鹽礦床,可以滿足全球製造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多年,消息傳出立即引起各方關注。有分析指,這一發現或有助歐盟國家,減少綠色轉型過程中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尤其降低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
AI 之於回收有大用?
推動回收不容易,尤其在疫情期間,很多歐美企業暫停回收業務,降低人手回收效率。一些初創公司就看準時機,運用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自動回收,為回收市場帶來另一種可能。
【*CUPodcast】ESG 傾呢啲:循環經濟是甚麼?
針對地球資源耗盡,歐盟多年前曾提出循環經濟行動方案,去年再擬定新的規例。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講解背後理念和更新範圍,以及企業如何用創新手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Ryan Fung:COP15「生物多樣性公約」好與壞
春秋代序,2022 年對氣候變化和生態世界算是有形無實的一年,剛剛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跟之前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一樣,落實的條文流於空泛,口號多,行動缺。
人類應開始為未來 80 萬億後代做準備?
據估計,未來將可能有 80 萬億人口誕生。道德哲學家 William MacAskill 在新書 What We Owe the Future: A Million-Year View 中,主張以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進行推理:「這不僅讓我思考當代問題,還開始探究人類更長遠的將來。」
80 億大關:過度消費比人口過剩更令人憂慮?
據估計,在 11 月 15 日,全球人口突破 80 億大關,增長主要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那些較為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地球有限的天然資源倍感壓力。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除了人口過剩,過度消費同樣值得關注,甚至被視為解決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Ryan Fung:發展中國家應否擁抱 ESG?
一直以來,也有聲音質疑 ESG 蘊藏政治盤算,背後是發達國家令發展中國家「成本提高」的資本遊戲,再配合一些碳權制度、碳稅和碳關稅等措施,從而吸引製造業回流,站在道德高地讓自己國家 Great again。
他們自願獻出私隱,擔當「智慧城市」白老鼠
以大數據管理的「智慧城市」,是不少人眼中私隱全無的惡托邦,但有 54 個家庭自願獻出個人數據,在釜山參與南韓首個「智慧城市」實驗。「紐約時報」採訪部分住戶,他們不但嚮往其中生活,還認為這是人類未來,宜盡早適應。
要得諾貝爾獎,先要離日赴美?
90 歲日裔學者真鍋淑郎榮獲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令日本在「獎排榜」繼續領先其他亞洲國家。新首相岸田文雄隨即發表賀詞,各大媒體亦爭相報道「日本人得獎」。但不少日人批評這全屬叨光,因為真鍋早就赴美留學及定居,甚至入籍美國。更有評論質疑,日本並非做研究的好地方,科學家若要有所成就,不出走不行。關於這一點,真鍋又是否認同?
鄭立:從「Z 字特攻隊」探討焦土作戰
打仗不再看能拿到多少,而是預先破壞掉有可能守不住的東西,保證敵人拿不到任何利益。只要他們補給不及,戰線拉長,你終有一天可以反攻,但如果你不斷給對方資源,讓他們生生不息,就必敗無疑。
方俊傑:滅我者 —— 一切源於資源不足
以前,常懷疑面對如此一位能夠視人命如草芥的專業人士,作為一個小朋友,怎可能好運到打極不死,次次逃命成功,根本搵戲來做。在「滅我者」,終於有人嘗試解答以上難題:原來是因為資源不足。
中美宇宙角力:月球的戰略價值
拜登上任後,中美抗衡的格局延續,3 月 18 日雙方代表在阿拉斯加唇槍舌劍,成為不少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而這場中美之爭將會蔓延到月球之上,3 月 9 日,中國和俄羅斯簽訂備忘錄,合建月球科研站,勢要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宇宙秩序。太空政治學家 Namrata Goswami 就在學術網站「外交家」撰文,分析背後的戰略含義。
【偷雞稱霸?】中國南海人工島礁的隱患
中國上月初擊沉越南漁船,最近又派勘測船在馬來西亞水域活動,激怒東南亞鄰國。但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主任 Greg Poling 認為,中國的威嚇行為從來不是新聞,新鮮的是東南亞鄰國的反應,他們已經因為武漢肺炎疫情而應付不暇,而這場瘟疫中至少有一部分源於中國的過失。
Moyashi:霸王餐的供應與需求
現有平台的不足,例如作品不齊全、地區限制等,衍生出非法資源的需求,而將來又會有新的平台或銷售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這必定會發生,我們就是知道,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陶傑:當中國也走上美國式消費的道路
前總統奧巴馬也一早發現:這個地球的資源,將會容不下中國也走上美國式消費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