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八號風球,令香港天文台再次成為全城焦點。根據其官方網頁,香港天文台是一個「負責監測及預測天氣、並就與天氣有關的災害發出警告的政府部門」。在很多地方,例如英國、澳洲和台灣,這類型天氣監測機構稱為氣象局(Meteorological Office)而非天文台(Observatory)。香港天文台之所以有此獨特名字,或與其歷史有關。
英殖
|共48篇|
陶傑:「部份人先富起來」之後
鄧小平生前的理論,並沒有指出中國的改革一旦出現財富不均,到了這個階段,應該怎樣做?殖民地的香港其實提供了典範。
愛爾蘭人:一群香港繁華背後的英雄
何詩蓓再下一城,繼 200 米自由泳後,再奪 100 米自由泳奧運銀牌,為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爭光。她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華人,而市民大眾對於香港的愛爾蘭社群或者較陌生。其實愛爾蘭人在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自開埠初期就對這個地方貢獻良多。前愛爾蘭駐港總領事韋宏達曾自豪地說:「你可以走遍港島,而不離開以愛爾蘭人命名的街道。」
【何詩蓓奪銀】從拒諸門外到帶動風潮:香港游泳運動緣起
何詩蓓在女子 200 米自由泳項目摘下銀牌,為香港游泳史上首面奧運獎牌。香港與大海關係密不可分,但游泳運動興起絕非必然,直到百多年前英國殖民者把游泳文化傳入,這門運動才得以流行,更曾經領先全中國,在 30 年代孕育出家喻戶曉的傳奇泳手「美人魚」楊秀瓊。
80 年代中共構想的香港政制藍圖:日本經團連模式
1984 的「中英聯合聲明」,確立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解決香港主權問題後,中共下一步思考究竟如何執行「一國兩制」,讓資本主義在 97 後依然能順暢運行。1983 年,許家屯來港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他在其回憶錄透露,中共曾經希望仿傚日本,在香港建立所謂的「經團連」模式,以商家財閥為管治核心,以維繫香港繁榮穩定。
97 前最大撤資事件:怡和遷冊百慕達
在 80 年代中,中英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當時社會亦瀰漫憂慮情緒。1984 年 3 月就發生了震驚全港的怡和遷冊事件,怡和是當時四大英資之一,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當時的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就在其回憶錄中,披露了一些細節。
香港前途談判:李光耀的絕緣體論與譚惠珠的公司論
由於新界的租借期在 1997 年屆滿。1980 年代,中英兩國展開一連串的香港前途談判。在 1984 年「中英聯合聲明」,確立「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定案。其實在此之前,政界討論過多個方案,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曾在其回憶錄中披露昔日港英親信譚惠珠的「香港公司論」,以及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絕緣體論」。
【短片】200 年前的 Sir, this way
近年,愈來愈多人尋根,挖掘香港的歷史故事。「阿群帶路」就是其中一個流傳最廣的傳說,甚至曾得「官方認證」,衍生出「阿群帶路圖」,更一度成為殖民時期香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