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委任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外相,非但未能挽救保守黨政府威信,近日更被揭疫情期間揚言應當「任由民眾死去」,更可能拖累保守黨民望。按照法例規定,英國必須在一年多時間內舉行大選,但執政保守黨民望落後工黨多達 20 個百分點,黨內右翼亦另有打算,令舉行大選的時機,成為辛偉誠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英國首相
|共18篇|
陶傑:辛偉誠的歷史性誤判
英國首相辛偉誠連下兩步怪棋:解聘敢言剛烈的女內政大臣柏斐文,卻起用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外相。前一步是向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和國內的伊斯蘭激進勢力讓步,後一步被指為向中國叩頭。
留下爛攤子的卡梅倫回朝:辛偉誠的最後掙扎
6 個星期前,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還自詡為「變革首相」,決意要與過去 30 年的失敗劃清界線,如今卻邀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回朝出任外交大臣。輿論普遍都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指控英國今日亂局就是卡梅倫一手造成,其回朝反映辛偉誠政府既無法擺脫過去,也想不出任何新法子。
陶傑:英國人三代欠你的,終究會還
辛偉誠確實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若是早出生三十年,即使有同等學歷、同樣努力,也不能登上首相寶座。一個人要成功,除了先天的才華、後天的努力、社會大環境時勢的有利,更是必要條件。有如三腳櫈,缺一不可。
陶傑:首相辛偉誠引起的種族問題
亦即辛偉誠的種族問題,雖然多年以來英國的主流社會不願意提,也因為太過敏感而假裝看不見,但在時機成熟之際,這隻「大廳裏的大象」就會現形,引起一陣喧噪不安。
印度裔英國人如何看待辛偉誠封相?
前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Diwali),印度裔辛偉誠(Rishi Sunak)更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如此「雙喜臨門」,年輕印度裔普遍大表雀躍。但原來印度裔社區歷來都是在野工黨票倉,不少居民對辛偉誠封相持觀望態度,強調政績才是衡量功過的關鍵,不宜把種族背景放得太大。
封相成功的辛偉誠,身家超越查理斯三世?
隨著前財長辛偉誠(Rishi Sunak)的對手相繼退選,辛偉誠將成為史上首位印度裔英國首相;唐寧街 10 號主人的財產,更會首度超越白金漢宮的皇室家庭,但其離地的生活習慣,預料會成為政敵攻擊目標。
陶傑: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遊戲
在政治上,經常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劇轉折。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或前人付出生命代價,其他人收割果實。不論古今中外,是常見之事。
記在卓慧思請辭後:民主的混亂和穩定
過去一星期,英國和中國都發生不得了的大事件,先是英國首相卓慧思上任 45 天後閃電請辭,然後是中共二十大閉幕會公佈中央委員會名單,李克強、汪洋皆不在名單當中,象徵「習派」大勝。兩單事件都提醒了我自己 —— 我們都身處一個大時代之中。
保守黨亂局:英國有提早舉行大選的可能?
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上任不久,就遇上英女王離世,以及「小型財政預算案」(mini-budget)引發的金融震盪,最終在僅僅 45 日內即宣布辭職,成為英國歷來任期最短的首相。自從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 2016 年下台後,英國已經接連換了三任首相,保守黨也可能接連亂局而民望陷入谷底,愈來愈多聲音呼籲政府應該提早舉行大選。
陶傑:領袖真空是普世危機
保守黨形勢大亂,卓慧思行將成為史上至今任期最短的首相,看來已成定局。
唐明:女王的眼淚
一般都以為,君主立憲制是君主交出權力,升格為國家象徵,即所謂虛君,在當今時代甚至變成國家的吉祥物,彷佛甚麼親善大使之類的角色 —— 這是太小看「君主」的存在和地位,甚至包括整個君主制的歷史。80 年代戴卓爾夫人主政時期,這位鐵娘子首相與伊利沙伯女王的關係,可以說是為君主立憲制寫下了一個頗為完美的注解。
陶傑:卓慧思內外交戰
卓慧思成為英國第三位女首相,對於英國國民,眼前最重要的大事,除了減稅、通脹、能源成本昂貴的冬天,就是罪案。
陶傑: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的悶局
保守黨兩名候選人,卓慧思勝算幾定,然而保守黨下一關,就是兩年後面對大選。根據初步民意調查,選民對兩個候選人都不滿意,反而傾向於票選工黨領袖施紀賢(Sir Keir Starmer)。
英國總罷工:政府、工會和工黨的困局
英國史上曾出現多次大罷工,像 1926 年由工會聯盟(TUC)發起的 9 日大罷工,涉及煤礦、鐵路和鋼鐵等重工業,高峰期約 300 萬工會成員參與;還有 1978 至 1979 年間由煤礦工人發起的「不滿之冬」連串罷工行動。近日,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RMT)主席 Mick Lynch 揚言,假如首相候選人卓慧思(Liz Truss)於 9 月初勝出選舉,進一步削弱工會勢力,將不排除組織更大規模的總罷工(general strike)。
陶傑:英國的救護車抵達需時平均 51 分鐘
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新聞自由一定可以令大眾認識真正的處境問題。
陶傑:歐美民意的烏克蘭疲勞
英國「新政治家」週刊指出,西方民意已經出現「烏克蘭疲勞症」(Ukraine Fatigue)。英國首相選舉期間,烏克蘭這場戰爭怎樣打下去,兩名候選人談論的時間和重點都比不上中國威脅。
陶傑:辛偉誠轉軚之謎
英國首相選舉,兩名候選人短兵相接,前財政大臣辛偉誠突然一改一向親中的立場,變成猛烈炮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