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對人的心理及精神產生很多正面作用,例如有助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注意力、擴展工作記憶及增加心理彈性。透過練習,人們可以減少情緒反應,平日處理問題就更易保持冷靜。然而,有研究發現,練習正念亦可能會放大部分人自私的傾向。當他們愈關注自己,似乎就愈會忘記其他人,亦不太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
自私
|共7篇|
人類的社交,貓根本不懂
養貓的人,通常不期待「主子」會熱情相待。近日日本一項實驗更發現,只要食物當前,不論給予食物的這個人對自己主人態度如何,家貓都不會避免接觸對方,這一點與狗截然不同。專家認為,這源於貓根本難以讀懂人類的社交互動。
紅眼:「為了你好」與「都是你害的」情感勒索 ——「那一夜:我母親是殺人犯」
「為了你好」與「都是你害的」,是塵世間最難聽亦最自私的情感勒索,卻總是對著愈親近的人愈容易宣之於口。當你發現自己原來已經衝口而出,那就意味著曾經的親近想像,早就變得疏遠。
方俊傑:暖男花店 —— 想快樂?自私最好。
原來,把一切道德拋諸腦後,用最誠實的一面做人,很多煩惱根本不成煩惱,做人立即快樂得多。換個角度,這一齣由治癒系男生做主角的治癒系電影實在有效。它教育大家,很簡單,想快樂,自私最好。
方俊傑:無痛斷捨離 —— 說到底還是自私
人呀,說到底還是為自己而活,又有幾多人真可以愛一個人愛到忘記自私?
疫症下,堅持外出所為何事?
近日武漢肺炎個案劇增,醫護人員連日來苦勸市民留在家中,但市面仍然出現人潮,當中有人已不再配戴口罩。更甚有接受 14 天強制家居隔離令、正佩戴著追蹤手帶的人,仍如常外出用饍做運動,視隔離令於無物。外出也許是個人自由,但為了一時自由,而增加他人染病風險及醫護人員負擔,良心會否受責備?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倫理、管治與法律研究院高級研究人員 Hugh Breakey 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直指這種只顧自己的行為,只會令疫情繼續惡化。
培養孩子有內疚感,是社會良知之始?
不得不說,世界上有太多人已不懂得內疚,做錯事不願承擔責任,面對謾罵,也只會唾面自乾。研究人員認為內疚就正是兒童良知之始,有了內疚,才能自省,是以家長應積極培養孩子會內疚的心,望令下一代成為良心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