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在 7 月 5 日報道,由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科技巨企組成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IC),於 6 月去信香港政府,警告當局若繼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修訂(民間又稱「反起底法」),該聯盟憂慮或會停止在香港提供服務,以免令員工墮入法網。誠言,有些西方民主國家都設有類似的「反起底法案」,關鍵是如何在資訊權與個人私隱間取得平衡。
網絡欺凌
|共8篇|
Gloria Chung:清算美國飲食媒體 —— Cancel culture 是答案?
「唓,講下啫,唔洗死呀?」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網絡言論而負責,很多生命卻因此改變。
夕立:「雙層公寓」、武漢肺炎與網絡欺凌
在木村花事件與武漢肺炎所衍生的網絡欺凌行為後,新一輪加強規管網上言論的修法勢在必行。雖然政府並非直接決定言論的性質,而是要求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代勞,但如何在言論自由與保護弱勢之間取得平衡,還是一個難題。
遙距工作下,職場的新欺凌方法
疫情減退,不少國家逐漸復工復課,Twitter 卻反其道而行,表示「過去數月證明在家工作確實可行;如果團隊希望一直安坐家中上班,我們可以付諸實行」。虛擬辦公室或將進入主流,然而,除了居家環境容易令人分心外,遙距工作還有一個隱藏問題:更嚴重的職場欺凌。明明不必朝夕共處,為何網絡相見,竟令欺凌問題雪上加霜?
K-pop 明星共通點:抑鬱?
韓國歌手雪莉近日於家中去世。有指雪莉因不堪網上人身攻擊及抑鬱,最終選擇自殺。前韓國「國民日報」記者權準協於美國 Vice 媒體撰文談及雪莉一事,憶述自己過去任職報道 K-pop 新聞的文化記者時,曾採訪不同 K-pop 明星。在訪談中,權氏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抑鬱。
【星 CUP 人物】與倪匡閒話家常 回憶「上海兒戲」
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倪匡閒話家常,由 70 年前老上海的童趣兒戲,談到現今社會網絡欺凌和審查的問題。
陶傑:懦夫和暴徒
英國專欄女作家費莉曼(Hilary Freeman)寫了一篇文章,說她的幼女的褓姆癡肥,她看見心中緊張,怕自己不在家時,癡肥的褓姆會不會心臟病發,引起意外。她撰文評論為何英美西方如此多癡肥的人,這樣對社會保健福利是否太重。文章短短 4 小時即收到過千個辱罵的留言,到了下午,美國那邊的早晨,美國的傳媒打電話來訪問她,因為這篇文章已經成為「國際新聞」。
潘度琳:當大家都是網內人,誰還是無辜?
透過一宗悲劇,小說想說的是網絡的魔力,網絡欺凌甚至可以把一個人從懸崖邊推下去,殺人不見血。但在網中的所有人也是共犯 —— 留下不負責任的留言、對欺凌視而不見的人都責無旁貸。當我們自詡文明,卻原來一直處理不了內在日益滋長的惡念,不知不覺間使世界倒退,變得更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