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大部分傳媒機構的運作模式,是依靠免費提供海量資訊吸引讀者,再透過賣廣告以及轉賣服務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圖利。雖然並非所有報章都是免費,但只靠每份十元八塊收入跟本無法應付出版開支。這種商業模式除了令廣告商主導出版,另一缺陷是要培養及凝聚讀者非常困難。
紙媒
|共15篇|
【Soul Monday】打破負面思維,專講正面新聞的「快樂報」
4 年前,一份 32 頁報章「快樂報」,在 Kickstarter 眾籌之下在英國橫空出世。不同於一般報章的單調沉悶,「快樂報」色彩繽紛,配以童趣插圖,乍看之下像本兒童雜誌。然而,這份報章的內容確確實實是新聞報道,當中盛載了創辦人 Emily Coxhead 的理念:創造一個專門分享正面新聞的平台,歌頌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好事。
新聞業江河日下,如何維持高質媒體?
過去 10 年來,英國媒體的收入減少一半,收入與維持新聞質素有莫大關係,寒流之下,業界選擇裁員應對。英國政府去年發起一項獨立調查,嘗試找出維持國內新聞業高質素的方法。近日,以英國經濟學家及資深記者 Frances Cairncross 領導的小組,發表 157 頁的報告,公佈調本結果並提出建議。
日本紙媒死亡事件簿
網媒或者電子媒體會否取代紙媒,這個問題在近 20 年間被反覆討論。但無論取代會否發生、所謂「取代」會以甚麼形式發生,紙媒發行量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在亞洲地區中閱讀文化盛行的日本,報紙及書籍的出版數量也是每況愈下。
把好的內容,用對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 李取中、蕭宇辰對談
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知識與書籍的來源及定義已與過往大不相同,閱讀的形式也更加多元開放。從紙媒到網媒,從個人網誌到社群媒體,內容生產者如何取材?選擇用甚麼形式和手法與讀者溝通?「2018 Openbook 好書獎」暖身系列第二場講座,邀請李取中與蕭宇辰對談。
賣書艱難,日雜 mini 卻長賣長有
Facebook、Twitter 及 Instagram 普及以後,遍地都是潮流教主。想找個對象參考打扮?隨便搜尋一下,就有幾百個任選,省時更省錢。想當然,很多日本時裝雜誌因此變得滯銷,結果黯然停刊,或是轉做網站。mini(「ミニ」)卻打破了這個宿命,成功爭取一批手機族成為新讀者,並連續 4 期成為銷量最高的年輕女性雜誌。
Google 在紙媒上賣廣告,所為何事?
Google 最近在紙本雜誌上賣廣告,作為互聯網巨頭,這種做法或令人費解。的確,紙本雜誌的影響力已不如互聯網,但互聯網難以取代的,是人對時尚雜誌封面仍抱有憧憬,如果用智能手機就能拍出雜誌封面,相信會令不少人驚喜,而這就正中 Google 下懷了。
Gloria Chung:當雜誌成為道具
在淘寶,只要搜尋雜誌,第一個彈出來的是道具,然後你會見到海量的雜誌,每個都只有封面,只是幾蚊人民幣,就可以買到 Kinfolk、Cereal 等等的文青雜誌,亦有很多不知名的設計封面,通常是以白色為主色,襯托一張延禧攻略式的「莫蘭迪色」的照片,再放上簡約的雜誌封面字體,成為一個完美的道具。我看著 ¥4.8 人民幣到 ¥39 不等的道具,不禁感到可笑又可悲,雜誌,窮得只剩下封面?
「紐約時報」:紙媒壽命或只剩 10 年
網媒火速興起,社交平台徹底改變了廣告資源的投放形式,都讓不少傳統報紙和雜誌面臨經營困局。作為新聞界龍頭之一的「紐約時報」,其近年發展方針興許也成為紙媒大勢的行內指標。儘管在網絡時代下成功轉型,但「紐約時報」行政總裁 Mark Thompson 坦言,紙本印刷的壽命,或已走到最後 10 年:「原因是我們的核心已經在轉移。」
雜誌守護者
雜誌生命比書短,當中每一篇文章都如同在競艷,最新而易讀的文字專題配上大量的配圖,只為請君一看,因為時間一過,新期數一出,舊的即成明日黃花,但相信不少人會因不捨,而沒有第一時間把雜誌丟棄,但積積復積積,又有多少地方可以好好安放舊雜誌?不要說是普通家庭,即使是報社,到了一定時間,也得忍痛丟棄,但英國卻有編劇收藏雜誌收出了一個博物館。
報紙休刊日 —— 日本報社的特例假期
日本公司一向予人「做到死人」的印象,但日本各大報社卻在繁重緊張的工作日程中,始終留有一個月一日的休刊福利。原來日本於 1956 年起設報紙休刊日,當時每年只有兩個月的星期一是假期,後來逐漸增多。如果碰巧指定星期一是公眾假期,便會於星期二補假。這一天,派報員也會同時休息。
陶傑:印刷傳媒的優點
印刷傳媒遭到電子網絡的侵蝕,英國幾家老牌雜誌,如「經濟學人」、「觀察家」等,又如何經營下去?答案是盡量善用印刷傳媒的優點,例如雜誌的封面,要加強美術設計,加強想像,令顧客走過書報攤,看見封面或頭版那一瞬間,就想買。
宇澄:蘋果日報擬外判採訪工作 年輕人仍要入行嗎?
蘋果日報計劃把港聞及突發以外的新聞製作外判,新聞行業究竟是否可以外判,是十日十夜都討論不完的題目。反而不少年輕人向我查詢,面對這樣前景,未來應否選擇傳理科?又或者加入傳媒行業?
這份百年週報不賣廣告 仍賺千萬
香港潮流雜誌「東 Touch」在 2016 年最後一星期停刊,可見紙媒似乎正走向絕路。與此同時,法國一份週報正步入它的第 101 週年,而且在法國傳媒中依舊保持著屹立不倒的地位。它以幽默諷刺時弊著稱,政商界調查報道為賣點。若有一天法國爆發醜聞,那天多半是星期三,即「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上架的日子。1 份 1 歐元,沒有相片,沒有廣告,網站版寒酸如小學生作品而且只刊每期頭版,但據講每星期讀「鴨鳴報」是平常法國家庭的家傳習慣。
當八卦也救不了週刊小報……
Brad Pitt 和 Angelina Jolie 離婚,連杜林普都要讓路。新聞台本在播其訪問,也要插播 Brangelina 的「分訊」,把這位總統大熱完全擋住。開心的除了一眾花生友,理應還有一眾靠爆料搵食的娛聞媒體。但實情是,就算八卦多大多爆,對它們幫補不大,多賺不了甚麼。若揭秘炒作也難以維生,這些媒體還能怎樣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