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

|共35篇|

晝伏夜出:酷熱下的新生活模式

今夏美國各地錄得破紀錄高溫,日間天氣熱到令人難以忍受。部分人開始晝伏夜出,在凌晨時分醒來,把購物、運動甚至工作等日常活動,從白天推遲到較涼快的晚上才做,藉此避過烈日的煎熬。這種生活模式令深夜不再荒涼,還促使政府及企業調整設施及服務營運,創造出有別於尋歡作樂的夜生活經濟。

有紀錄 20 年來最高溫,南美洲的冬天正在消失

南美洲正值冬季,但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國家近日多次錄得破紀錄高溫,上週初安第斯山脈地區更一度超過攝氏 38 度。氣象歷史學家 Maximiliano Herrera 指這片大陸「正經歷全球從未見過的極端事件」,並且「改寫所有氣候著作」。而氣候變化之下,這種異常有可能會更常出現。

地球真的比 10 萬年前更熱?

全球正經歷極端高溫,有媒體甚至聲稱日常溫度已達至 10 萬年來最高,使人不禁疑惑:地球可曾如此熱過?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古氣候學家 Darrell Kaufman,最近在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談及有關論述,因缺乏可追溯至 10 萬年前的詳細記錄而難以定斷,並就地球上一次面臨如此高溫提供了一些較可靠的根據。

英國重返煤炭發電的真正原因

隨著氣溫飆升,英國愈來愈多人開始使用冷氣。國家電網近期就為諾定咸郡一所燃煤發電廠開綠燈,結束長達 46 日無煤發電的紀錄 —— 為自 2020 年夏季以來最長時間。此舉遭當地綠色和平猛烈抨擊,但「每日電訊報」有評論將矛頭指向可再生技術,指在高達攝氏 30 度的熱浪之下,太陽能電池板因過熱而無法有效運作。

全球暖化,白蟻禍延萬里

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全球已到達 5 項氣候災難的臨界點

最近有研究指出,現時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上升攝氏 1.1 度,可能已超出 5 個氣候災難的臨界點,其中包括: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將令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少 25 厘米;影響北半球氣候的大西洋環流持續減弱,干擾降雨量;北極永凍層急速融化,將釋出大量含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溫室氣體。

當風吹得一年比一年慢……世界將會如何?

去年夏季至秋季,歐洲多地經歷長時間風旱(wind drought),許多地方風速比年平均水平慢約 15%。研究人員更預測,隨著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和地球兩極變暖,地球風速也會下降,有全球陸地風速靜止的擔憂。風力變弱,影響的除了天氣本身,還有風力發電和植物生長等不同方面。

為何相同溫度,在其他地方卻感覺不同?

上月,英國各地媒體都以熱浪侵襲作頭條,警告氣溫可能達至攝氏 31 度,增加致命風險。但對身在美國 —— 特別是南部的大部分人而言,卻可能是出外野餐的好時機。溫度無疑是客觀的數字,但人們的感知體驗,受文化、生理及心理等因素影響,以致不同的家庭、企業和地區各有對策。當氣候變化的速度,比我們的主觀體驗和適應要快時,驚訝別人反應過激之前,是時候意識到,我們確實活在不同的世界。

Ryan Fung:香港熱不可耐,太陽能不能

不應對氣候危機,香港不單止要飽受高溫折磨,沿岸地區更會被淹沒。可是,上屆政府提出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所提到的幾項措施最終也是捉襟見肘。當中也未有提及如何在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上,好好利用太陽能。再者,所謂關注氣候問題的政府官員,永遠只懂得詭辯,活像一個「氣候演員」,嘥鬼氣。

【英國熱浪】冷氣機需求飆升,如何兼顧降溫和環保?

上世紀中,英國每 15 年才出現一次日間最高氣溫達攝氏 35 度以上,現在每隔 5 年便發生;英國氣象局更預測,至本世紀末高溫將隔年出現。倫敦工程技師 Joe Springett 就指,他在 2007 年擔任學徒時,甚少需要為住宅安裝冷氣,但現在愈來愈多新建築配備冷氣系統,而不少舊建築也進行改建,以應付愈趨頻繁的酷熱天氣。

Ryan Fung:英國法院、白宮非常手段處理氣候危機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歐洲近年飽受熱浪折磨,隨著全球減碳未見成效,氣候威脅在今年更變本加厲,令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熱不可耐。世界各地政府陸續正視氣候危機的威脅性,紛紛以司法手段、行政手段,認真處理氣候問題,不再「碳」慢板。

炎炎夏日:熱浪如何威脅人們精神健康?

英國氣象局指,本週一、二,英格蘭部分地區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更發佈了史上首個紅色高溫警報,建議市民避免外出。去年,熱浪在英國造成超過 1,600 人超額死亡。近日香港天氣同樣酷熱,天文台亦一度發出「高溫天氣持續」特別提示。氣候變化下,這類熱浪或會愈來愈常見,除了要小心中暑,有專家更指出炎熱天氣會威脅精神健康。

有種熱更加致命 —— 濕球溫度

印度北方平原受連串熱浪侵襲,其中多達 2,000 萬人死於持續高於攝氏 35 度的濕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 這種異常的高溫加上濕度,造成難以散熱的環境,是小說中的「情節」,如今卻因氣候變化而成為「現實」,甚至會愈發常見。受此致命天氣威脅的,恐怕是我們的子孫一輩。

為烏克蘭捱熱 —— 意大利的新氣溫政策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在 2021 年供給歐洲各地 33% 的需求。但為制裁俄國發動戰爭,歐盟宣布計劃到 2023 年將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意大利政府近日更訂立法例,要求意國人在夏季為烏克蘭多留一點汗 —— 調高冷氣溫度至27度,以加快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