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

|共19篇|

經濟學家為何主張,科技是經濟不平等的癥結?

常識認為,企業通過投資科技以增加產量,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過,美國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警惕,不少科技取代了人手,卻沒有顯著提高效率,結果衍生經濟不平等的問題,因此呼籲以政策鼓勵增加就業、而非取代人手的科技投資,避免「過度自動化」(Excessive Automation)損害人類利益。

【電馭叛客】人機合體的世界?我們早就身處其中

電玩遊戲「電馭叛客 2077」 (Cyberpunk 2077)衍生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大受觀眾歡迎。故事講述社會底層出身的少年 David 在企業控制的未來都市「夜城」中生存;而在這 Cyberpunk 的世界裡,植入改造裝置是提升個人戰鬥能力的重要手段。編輯、改造身體似只限科幻題材,但事實上人機合體(cyborg)可能已在現實中出現。

機械人技術:日本領先到甚麼程度?

「誰能掌握軟件技術,誰就掌握機械人產業。」機械人軟件新創企業 MUJIN 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滝野一征說。這家成立於 2011 年的日本公司使用獨家高速運算處理技術,可控制不同品牌的工業用機械手臂,實現物流中心的無人分類揀貨,成為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創舉。

印度高危工作 —— 屎撈人

抽水馬桶全球普及,不過在印度的下水道及廁所,仍有人從事徒手挖糞或清潔工作。他們不戴任何衛生防護裝備,直接清理未經處理的排泄物。據印度官方 2017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 5 天,便有一名挖糞工在清潔下水道或化糞池時死亡。有見及此,印度創科機構嘗試研發挖糞機械人取代人手,挽救生命。

更聰明的未來機械人

人類開發機械人與人工智能的時候,往往以自身的邏輯思維為主要藍本。雖然現行方式的確為世人帶來不少舉足輕重的技術,但也漸漸遇到了瓶頸。近日科學界就出現兩個突破性的研究:一個令電腦的運作更像人腦,另一種則借鑒其他物種,嘗試突破人類的中央思維方式。

希臘神話的機械人學

隨著科技進步,AI、機械人將在人類生活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人與機械的關係、人如何自處等問題,縈繞人心,成為道德倫理的新課題,除了由科幻作家艾西莫夫提出、經典的「機械人三大法則」外,或許亦可從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汲取靈感、作出借鑒,重新思考現代人在世界的位置。

賭城大罷工,唯獨你是不可取替?

5 月 22 日,拉斯維加斯大約 25,000 名烹飪和調酒師工會成員參與投票,99% 人贊成在 6 月 1 日發動大罷工。工會成員在 34 個不同賭場度假村工作,聚集了集體談判籌碼,準備為新的 5 年合同討價還價。罷工原因不外乎爭取更高薪酬和福利,但這次罷工他們更是為了尋求更佳的工作保障,尤其是來自機械人的威脅。

成人玩偶:從羅馬古詩到大航海時代的文化遺產

在 150 年前的巴黎,獨身主義盛行,著名的法國自然派小說家龔固爾兄弟(Goncourt Brothers)的編年體作品「龔固爾日記」中,曾記述他們去過一家妓院,並聽到一個謠言,說棲身另一家妓院的機械人,跟人類難以辨別。儘管只是男性在歡場尋樂的輕狂之言,卻是首次有類近「Femoid」——即女性人偶(Female humanoid)的記載。當年的傳言,卻成為 21 世紀的預言。第一家性玩偶妓院,今年初正式在巴黎開業,讓栩栩如生的女性人偶,解決單身男子的生理需要。一個男人愛上一個被製造出來的女人,繼而發生性關係,這些有關性玩偶、性雕塑或性機械人的念頭,其實在人類歷史已存在了數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所記載,比馬龍根據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造了一個象牙雕塑,最後他不但愛上自己的作品,更為雕塑起名伽拉忒亞,或就成了後世所有性玩偶的雛型。

自動機械發展:從巧奪天工到搵笨「必勝人」

在 18 世紀啟蒙時代,歐洲貴族紛紛著迷新知新見新技術,當時歐洲人又視東方產品為「異國新潮貨」。有人就趁此潮流,製作假機器以巧詐名利,這台假機器就是自動下棋機,而因為機器的外貌如有位土耳其人坐在棋盤前下棋,故又稱「土耳其機械人」。此機器並非出自拜占庭人之手,而是由匈牙利人肯佩倫所製。

發明電視機的男人

根據克拉克基本定律之三,「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科技難以與魔法分辨。」在電視機面世之初,於人類的眼中,「公仔箱」也是猶如魔法般,將另一個世界的人物風景活現於人們眼前。或許你也會好奇,究竟是誰掌握這種「魔法」,造福人類,讓人們在工餘時間不只有讀報紙聽電台的娛樂,但可以看聲畫俱備的電視節目?那就是 Philo T. Farns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