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

|共28篇|

英國租賃業權制度改革,認識當中利弊

英國政府正向國會提交法案,旨在改革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租賃物業制度。該法案名為「租賃產權和永久業權改革法案」(Leasehold and Freehold Reform Bill)原意是賦予租賃產權戶更大權力,令住屋市場更公平。不過,倫敦大學城市學院講師 Mark Andrew 的分析指,有關改革反而可能對租務市場、樓價和家庭財政造成各種負面影響。

漫天烽火,烏克蘭樓價不跌反升?

受俄羅斯入侵影響,去年烏克蘭經濟萎縮 3 分 1,通脹率升了 4 分 1 以上,需要仰賴西方社會的數十億美元資助來替政府買單。但戰事持續至今,僅得靠近前線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樓市重挫,反觀西部的樓價增幅高達 75%,就連首都基輔北部的樓房也熱賣當中。為何漫天烽火之下,地産交易如此旺盛?

【茂宜島大火】災難過後,氣候士紳化逼近

夏威夷茂宜島大片房屋被山火燒毁,然而若要遷往更安全區域,居民住屋費用勢必增加。住屋問題本已困擾當地多年,許多原居民以及在當地生活數十年的家庭無法負擔,因而流離失所。大火之後,茂宜島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氣候士紳化」(climate gentrification)地區,往後只有中產階層才能應付當地日常開支。

蝸居亦成美國人置業首選?

不少居於小單位的港人,都會羨慕歐美地區的獨立大屋。但面對高按揭利率,成本有限的美國人也開始要退而求其次,選擇沒有飯廳及浴缸的小單位。縮小住宅面積在當地愈來愈普及,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小房子不僅可助預算不足的買家圓上車夢,更可提高建築商的利潤,因行業目前正要應對不斷上升的勞動力及建築成本。

甚麼時候到了「房地產泡沫」?

在千禧年代,寬鬆的貸款標準和次級按揭,導致一場房地產泡沫,重創美國各地、特別是一眾中產階級家庭。而在此之前,1997 年東南亞貨幣危機引發房地產泡沫爆破,很港人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樓市泡沫爆破,負資產個案會隨即暴增,對受害家庭的影響可以代計。Business Insider 就解構何謂房地產泡沫,讓一眾投資者小心留意。

危樓抑或街頭?伊斯坦堡的住屋「選擇」

今年初土耳其東南部發生強烈地震,撼動總統埃爾多安的連任夢,以及眾多樓宇的結構問題。專家估計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約有 20 萬座建築至少會因強震遭受中等程度破壞,接近一半更被視為高風險建築。但房價飆升加上政治紛爭,窒礙重建房屋的進度,千萬居民只剩兩個「選擇」—— 棲身危樓或露宿街頭。

居者難有其屋:斯德哥爾摩青年轉捱貴租

城市人口膨脹,樓價只升難降,在環境好、福利更好的瑞典,蝸居同樣難求。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工作的年青人,雖可申請入住政府轄下的租金管制房屋,但由於供不應求,一等就是三五七年。尚有能力的就在市內邊捱貴租邊輪候,否則就住到市郊每天坐車兩三小時上班。部分懂得「遊戲規則」的人,倒能加快上樓。

數碼遊牧:疫後港人的另類生活可能?

入境防疫規定放寬後,香港人爭相搶購機票,以一洩兩年半無法外遊的悶氣。其實除了純消費的觀光旅遊,愈來愈多國家在疫後推出「數碼遊牧簽證」(Digital Nomad Visas),吸引遙距工作的上班族長期逗留。究竟哪些國家開放了簽證?為何疫情意外帶起這種工作與旅遊結合的生活模式?

逆流南下:旅居墨西哥城的美國數碼牧民

遙距辦公的流行,造就了大量數碼牧民,以電腦工作,以四海為家。其中部分人從美國南下,旅居於墨西哥同名首都,白天在咖啡廳和公園敲鍵盤,晚上於餐廳及酒吧享受人生。他們為墨西哥城帶來更多的收入,還有更高的房租和更吵的環境。受疫情打擊的經濟有了生機,惟從中獲益的本地人僅限少數。

房地產價格高企如何損害經濟發展?

18、19 世紀,房地產在政治經濟學家眼中可謂「世界運作的核心」,是貧富懸殊甚至各種經濟弊病的根源;相關討論在 20 世紀一度冷卻;至踏入千禧年代,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觸發他們對房地產加速經濟衰退的關注。近年,包括中國等各地房地產持續興旺,學術界出現了另一類研究,針對不斷上漲的土地價格對貸款、投資和生產力的影響,提出其終會破壞經濟發展,甚或是生產力長期放緩的原因。

濟州島:富家子弟的新留學地

濟州島上的大靜邑,面朝藍海又坐擁漢拿山,一直是韓人的蜜月勝地。但近年在政府推動下,這個小鎮正發展為精英教育中心,漸多南韓以至中國富家子弟入讀區內的國際學校,而非留學香港、新加坡或歐美。他們的父母亦隨之搬來,令當地收入大增,同時還推高樓價。

「夢幻」法國公屋:全歐最貴地段,眺望巴黎鐵塔

樓價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假如沒有能力承擔高昂租金,就只好住劏房、寄望抽到公屋。今年香港公屋累計積壓 15 萬宗申請,輪候時間創 22 年新高,平均長達 5.8 年。同為重要金融中心的巴黎,在面對樓價問題時,當地政府則展現出更強的決心 —— 上月一個小型公屋項目正式入伙,所在之處卻是歐洲其中一個最貴地段,甚至可眺望巴黎鐵塔。

紐西蘭青年擇偶條件:能一起供樓

香港樓市連續 11 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市民要不吃不喝近 21 年方能成功置業,就算近日可靠打疫苗參加樓盤抽獎,成功機會也似乎微乎其微。據「衛報」報道,紐西蘭人也面對置業難題,不少年青人因此用交友程式尋找另一半,以「夾錢」圓買樓夢。Tinder 發言人指出,紐國用戶在自我介紹中提及「買屋」一詞的次數,一年內增加 2.6 倍,有些人純粹出於幽默,有些人則是認真尋找可共付房貸的伴侶。

疫情造成樓市失控,老弱殘將流離失所?

根據「華爾街日報」,美國於 2020 年 4 月正式走出衰退,結束始於去年 2 月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緊縮,創下兩個月擺脫衰退的紀錄,為有記錄以來最快。這本該是值得慶賀的現象,但實際狀況卻令人憂心。因為就像病毒奪走的多半是「老、弱、殘」等人性命,這波因為疫情而造成的經濟變化,也正在剝奪全球最底層人民的基本生存權。

疫情加劇全球貧富差距,樓價成各國央行穩定金融關鍵

當 2020 年新冠疫情首次爆發時,許多人認為這將會像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一樣,帶來十年一度的經濟大洗牌與財富重新分配。極少有人會預料到 18 個月後的今天,全球貧富差距竟然是加速走向極端,其中的關鍵就是急遽上漲的樓價。

在加州,停車場是高樓價的凶手?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