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

|共44篇|

孟加拉罷工潮 —— 國際品牌與工廠雙重剝削

孟加拉成衣廠近日爆發罷工潮,工人要求加薪,衝突中造成至少 2 人死亡。孟加拉是僅次於中國的成衣生產大國,為 Levi’s、Zara 和 H&M 等國際品牌長期供貨。儘管這些品牌公開表態支持提高工資,但實際上,當成本上漲,品牌卻威脅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工廠反過來壓榨工人,反映了重重剝削,到底誰該為工人權益負責?

【烏克蘭戰爭】尼泊爾人上前線打自己人?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半,俄羅斯曾揚言要擴大軍力,但招兵困難重重,普京的「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國內男性逃亡潮,於是開始招募外國人入伍。「紐約時報」報道,來自尼泊爾的年輕人正同時在俄軍和烏軍之中服役,再這樣下去,戰爭中可能會出現「尼泊爾人對戰尼泊爾人」的場面。

以巴戰爭|捲入炮火的亞洲窮國農工

本月初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大批外國人亦遭殺害或淪為俘虜,包括很多來自亞洲窮鄉僻壤、在當地的農業、建築和醫療界工作的外勞。作為以國最大移工來源地之一的泰國,傷亡尤其慘重。截止上週四,至少 21 人喪生、14 人被綁架。更多倖存泰國農工憂慮,隨著以國向加沙發動地面攻擊,自己也會被捲入其中。

西進觸礁,TikTok 改到東南亞大展拳腳

TikTok 現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式,但在美國這個最大市場及其他西方國家,以至於非洲大片地區,正面臨禁令威脅。為了擺脫困境,這個中資社交媒體已把總部遷至新加坡,著眼於擁有近 7 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經濟學人」分析,TikTok 涉足當地的電商大戰,將令其他對手付出高昂代價。

AI 背後「血汗工廠」:被剝削的菲律賓勞工

在菲律賓南部沿海城市,每天都有數千名年輕工人在網吧,為人工智能(AI)模型分類和標記數據,以確保 ChatGPT 這樣的語言模型不會產生亂碼,為訓練 AI 的必經過程。「華盛頓郵報」報道,調查發現生產 AI 技術、多數來自歐美國家的科技公司,正剝削這些隱藏在 AI 背後的龐大勞動力,其中美國企業 Scale AI 被指以極低工資聘請海外廉價勞工,引發「血汗工廠」爭議。

越南「夜經濟」—— 單靠吃喝能吸引人流嗎?

搞活夜市,爺孫劈酒…… 香港政府擬發展夜間經濟活動吸引人流,近日坊間提出的方案層出不窮。疫情過後,不少東南亞國家重推旅遊業,越南首都河內亦積極發展夜經濟,這個「不夜城」能否成為香港的參考對象?有分析認為,單靠吃喝的夜經濟模式,很難再引起遊客的消費意欲。

印尼咖啡品牌如何搶攻東南亞市場?

對咖啡愛好者而言,印尼是咖啡豆的出產國之一,可是如果在當地喝咖啡,選擇卻出奇地少。Kenangan Brands 在當地已發展成為多個品牌的餐飲集團,旗下品牌包括連鎖咖啡店 Kopi Kenangan、炸雞品牌 Chigo,今年更推出 Kopi Kenangan Hanya Untukmu 樽裝飲品,協助品牌進入快速消費品市場。該品牌提供外賣模式切合消費者的需求,面對同行的競爭,他們又怎樣應對?

中國電動車搶佔東南亞市場,下一步是攻略歐洲?

新年想有新氣象,不少車主或正考慮更換座駕,包括轉開相對環保的電動車。過往由於它們價位偏高,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卻步。但「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隨著東南亞多國提供補貼,相對便宜的中國出品成為搶手貨,威脅在當地汽車市場處於領導地位的日本車廠,甚至準備爭奪歐洲市場。

汽車大廠撤出中國,東南亞成供應鏈新基地

過去 20 年,中國在汽車零件行業崛起,更成為全球領導者,歐美汽車製造商把愈來愈多零件外判給中國,以降低成本。不過現在情況有變,「金融時報」引述行業高層和供應鏈專家指,整個行業正重新思考物流業務,以減少對中國零件製造商的依賴。那麼,當歐美大廠逐步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哪些市場將取而代之?

東南亞的家天下現象

談及政治上的家族世襲繼承,不免令人聯想君主專制國家,但其實共和或君主立憲制國家亦能找到家族「王朝」的例子。在菲律賓,兩大政治家族後人 —— 獨裁者前總統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之子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總統杜特爾特之女薩拉(Sara Duterte-Carpio)就聯手競逐來屆正副總統。「華爾街日報」報道形容,目前東南亞國家的家族政治趨勢,不止於菲律賓,印尼、柬埔寨亦如是。

中國崛起陰影下的東南亞國家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本週稱「菲律賓不是任何外國的附庸國」,不會終止美國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在當地的基建項目。今天杜特爾特統治下的菲律賓,與 2012 年在南海主權爭議地區驅趕中國漁船、2016 年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菲律賓,對中國的態度截然不同。不過,不同的東南亞國家,近年均對中國日漸警惕。

時裝界之疫:達爾文式淘汰正式開始?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估計,全球有高達 3 分之 1 的時尚企業,包括時尚品牌和百貨公司,將無法度過難關。因為這個總值 2 兆 5 千億美元的產業中,包含著錯綜複雜的供應鏈,令當中的企業和員工無法獲得政府資金的緊急援助。

被遺忘的緬甸「六七暴動」

1966 年,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席捲全球,英屬香港在次年就爆發左派暴動。文革也深深影響東南亞的華僑群體,在 1967 年,緬甸就有華人打算響應文化大革命,卻反被當地人襲擊,更觸發一場大型反華暴動。這場反華暴動,傷亡慘重,卻一直被官方所遺忘。

1979 年中越戰爭:中共送給美國的投名狀?

經歷貿易戰和武漢肺炎危機,中美關係無疑已陷入冰點。兩國在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交,至今 41 年,中間經歷了很長的蜜月期,為中國改革開放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而西方資金大舉流入,也成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蹟。但在中美建交僅一個月後,就發生了一件插曲:中越戰爭。而出兵前,鄧小平更曾請示美國總統卡特。

乾旱加疫情,等於湄公河糧食危機

較早前的科學研究表明,過去一年,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堤壩限制了河流流量,導致湄公河下游經歷嚴重乾旱。禍不單行,湄公河下游國家及漁農業人口,還要承受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受破壞的糧食供應鏈。在大米及其他主要食品價格波動之下,當地農村社區能否負擔糧食價格,漸成疑問。

東南亞抗疫之路:鞏固權力打壓異己

疫症當前,抗疫實屬必須。但當政權以抗疫為藉口,一面擴充、濫用手上的緊急權力,一面打壓公民社會,則「抗疫」可能只是幌子,建立或鞏固威權才是目的。曾任菲律賓德拉薩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的 Richard Heydarian,特別關注東南亞地區不同領導人的「抗疫」大計。

武漢肺炎,讓東南亞不再依賴中國?

近年,中國已成為東盟十國裡,其中九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且對十國均是日益重要的出口市場。但武漢肺炎打擊全球旅遊、航運以至生產鏈,依靠中國投資、遊客消費的東南亞固然首當其衝。疫情或同時讓人窺見,一個不再過分依賴中國的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