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興起一股散步熱潮,把城市中的種種邂逅變成浪漫的相遇。英國作家兼藝術家 Andy Field 就在今年 5 月發表著作 Encounterism,中文可以暫譯為「相遇主義」。Field 覺得人與人之間各種偶然的相遇 —— 無論是好是壞、熱情或冷淡 —— 都令人著迷不已,接著又提出了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態度。
新詞
|共12篇|
【新詞】反創意:「創意城市」下的蒼白創意
在 21 世紀,人類的創意成為了根本的經濟資源,除了傳統的勞動階級和服務階級,還出現了「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es),無論是科學家、工程師、學者、設計師,或者藝術家,只要以創新維生便是「創意階級」一員。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地理學家 Oli Mould 的著作 Against Creativity,引領讀者反思創意如何影響現今社會。
【新詞】除了對抗父權,還要對抗白人女性主義?
經歷 60 多年發展、數波思潮,有人認為女性主義已到瓶頸。人權律師 Rafia Zakaria 就在其著作 Against White Feminism,呼籲大家要以一套種族包容、多元交織(intersectional)、跨越國界的方式爭取女性權益。
【新詞】擺脫「財政羞恥」:勇敢談論財務狀況是脫貧的關鍵?
三位奧克蘭理工大學商業學家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提出「財務羞恥」(financial shame)的概念,認為要公開談論財務狀況,是解決債務問題的重要一步。
【新詞】老年電子學:應對人口老化的答案?
研究員目前競相開發能為醫生、護士及護理員分擔工作的機械人。老年電子學(geriatronics)這門利用先進科技應對老年學、老人科和看護的全新領域,更是備受注目。
【新詞】廢膠考古學:從海灘垃圾提取有用數據
每年有近 800 萬噸塑膠廢料流入大海,不單污染海洋生態,甚至流入食物鏈,威脅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健康。意大利有環保團體把考古學融入環保,建立廢膠博物館,提高環保意識之餘,也從海灘廢物中提取有用資料。
【新詞】自然而生的城市主義:東京小店為何如此繁榮?
東京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城市,為全球第二大城市經濟體,僅次紐約,更勝倫敦,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市容整潔而且治安良好。在如此發達和資本化的環境下,當地橫街暗巷卻又能養育非常有趣的小店生態。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 Jorge Almazán 為首的研究團隊去年就出版著作 Emergent Tokyo,探討東京獨特的城市生態如何形成。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新詞】基礎型經濟:把經濟政策重新聚焦人們生活所需
經過全球經濟電子化和產業升級,很多國家都希望把經濟中心轉移到高階產業,例如金融產業、專業服務、創意科研等。不過,很多時一些更基本的衣食住行,才是真正影響日常生活。在 2018 年,一個跨國的研究團隊就發表著作 Foundational Economy: The Infrastructure of Everyday Life,呼籲把經濟政策重心返回基礎型經濟(Foundational Economy)。
【新詞】#deinfluencing:反消費,真促銷?
今年起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出現「反影響力」(de-influencing)趨勢,漸多用戶在平台告訴追蹤者别買甚麼「熱賣款」,指斥它們物非所值,在抖音的瀏覽量甚至超過 1.44 億次。但質疑炒作的背後,會否只是另一種炒作?
【新詞】「乞丐你的鄰國」:國際關係的以鄰為壑政策
在政治經濟學上,有個看來十分奇怪的術語「Beggar-thy-neighbor」,直譯就是「乞丐你的鄰國」或「把你鄰國乞丐化」,令人摸不著頭腦。很多華文學者會借用「孟子.告子下」的成語「以鄰為壑」來翻譯此術語,而它跟「以鄰為壑」一樣,指某些國家輸出自身問題來減輕其社經壓力,以收損人利己之效。
【新詞】借錢的社會學:借與不借的兩難
相信不少讀者也遇過親友來借錢,如果自己有餘力,手上資源又真能幫對方渡過難關,固然無傷大雅。不過,有時大家會陷入兩難局面,借的話擔心長貧難顧,又怕令對方不能自拔,不借的話又擔心傷及友誼,令人覺得自己冷漠無情,惹人非議。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 Frederick Wherry 為首的團隊就在學術期刊 Social Force 發表論文,大談借錢的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