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丹鳳三角眼」,是紅樓夢重要角色王熙鳳的容貌特徵。不過到了今天,再強調一雙丹鳳眼,就可能不合主流、甚至是審美取向「不正確」。
整容
|共13篇|
【好看的必要】男士的微整形風潮
對不少女士來說,整容的普通程度已漸漸等同於美容、化妝。近日有報道指出,韓國女性趁疫情空檔紛紛整容「裝備好」自己。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男士同樣選擇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整容,包括注射填充物、肉毒桿菌及接受整容手術,因他們對自己在 Zoom 中的臉並不滿意。
韓國整容:疫情就是最佳時機了
韓國整容產業蓬勃,首爾江南區便有大量整形外科診所。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不少韓國整形外科醫生發現,疫情雖然衝擊不少行業,但整形外科卻出現一股小熱潮。
間尺鼻不再的整容時代
以往的整容技術有標準做法,「成品」容易「撞臉」,而且臉上也常有不自然的突兀感。近年這種倒模式「間尺鼻」已經過氣,整形外科醫生選擇以更具美感及個性化的方式,為客人進行隆鼻手術。
想要甚麼「樣」?刷刷臉就有新樣子了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近代更因技術進步,整容手術愈趨普及。據上海諮詢公司 Frost & Sullivan 報告顯示,中國接受醫學美容服務的人從 2013 年的 660 萬增加至 2017 年的 1,630 萬人。面對龐大市場,美容行業甚至推出應用程式,用戶可透過「掃臉」來「嘗試」或購買適合自己的整容手術。
林宇:超然的大國審美觀
當普世價值支持每一個人即使各有瑕疵也仍然可以漂亮自信,大國人卻絕不認為如此。最大的原因簡單不過,因為完美無瑕,才是大國的基本與平常。
一戰所毁的面容,如何催成整形外科的進步?
假如不滿自己的長相,整容作為變靚手段並不新鮮。不少人以美容為由,接受整形外科手術。然而,整容另一目的是整形修復,對天生容貌出現缺陷或後天毀容的人來說,不僅盡可能修補面貌,更無異於拯救其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許多張被戰火無情摧殘的臉,便受益於當時創新的整形技術。
自拍成癮,與其修圖不如整容
在上載自拍照片前,先用修圖軟件「執漏」,已是常態,不過,有整形外科醫生指出,鑑於不滿自拍照的效果,訴諸整容的人數近年亦有所趨升。專家形容,自拍成癮不僅是網絡風氣,更影響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及如何理解自己。用家會透過自拍照片,審視自己的五官容貌,並包括將缺陷放大。
唐明:整容是終極平等的第一步
中國人內心對雙眼皮的渴望,可以說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錢鍾書也在小說裡藉機影射林徽音割雙眼皮的經歷,他以獨有的幽默風格這樣形容:「單眼皮呢,確是極大的缺陷,内心的豐富沒有充分流露的工具,宛如大陸國沒有海港,物產不易出口。」
為何龍魚整容會成為時尚?
凸顯個人身家地位的方式有很多種,養貴價龍魚(香港又稱龍吐珠)是其中一種。深受權貴歡迎的亞洲龍魚,身價尊貴,人稱觀賞魚中的王族。若問身價為何,價碼大概可分兩種:買一條龍魚,可能花你幾千到百萬港元,另外「維修保養」每次又需要 500 至 700 港元不等 —— 說的是牠們的整容花費。是的,龍魚整容有價有市,應運而生的還有一眾龍魚界整容名醫。
韓妹超早熟,化妝品轉攻幼齡小學生
俗語說:女大十八變,不過這說法對於韓國新生代已說不通了。因為韓國女生小學未畢業已開始學會化妝。根據韓國網購平台的銷售數字,在 2017 年,低齡顧客層的美妝產品銷量急升 29%,當中口紅銷量更大幅飆升 549%,翻了 6 倍有多。韓國女性的化妝風氣嚴重低齡化,在 2016 年,接近 4 分之 1 的小學生都表示會化妝上學,若只計女生,比例更高達 42.7%。除了受明星效應及美容廣告的影響,這風氣更顯示了年輕人正面對著的社會問題 —— 整個韓國都是「外貌協會」。從校園到職場,韓國陷於過度著重外表長相的氛圍,為剛諳世事的新生學童帶來極大的壓力。
「容」醫宣傳新技:打破忌諱,公開一切
現今整容之普遍,已趨向如化妝一般,不過外科整容手術在香港都不准作廣告宣傳,而醫學美容則仍在灰色地帶,滿有制肘,但在美國則沒有限制,整形外科醫生在行銷手法上變化新奇,甚至算得上嘩眾取寵,例如在 Instagram 中張貼病人進行整形手術的網絡短片(viral videos),令大眾得以窺看手術室的究竟,而此舉獲得了成千上萬的回應,更令客人對整容手術更有信心。
陶傑:以朴大姐為鑑
朴槿惠走霉運,十年來整容前後的照片也遭到韓國人嘲笑。激光鐳射,皺紋消失;Botox 灌漿,眼袋無影、法令紋燙平;朴槿惠整容前還有兩分女強人的威嚴,整容後變成娃娃臉,反而令人覺得好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