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地緣局勢已愈趨緊張,意想不到香港也捲入其中。瑞典、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有 3 條天然氣管與海底通訊電纜本月同時受損,歐美把矛頭指向中俄兩國,前日芬蘭警方更直指駛經的香港註冊貨輪「新新北極熊號」(Newnew Polar Bear)船錨脫落,破壞連接愛沙尼亞的天然氣管道。雖然未知事件是否蓄意,調查仍然繼續,但事件已再次為歐洲安全敲響警號。
愛沙尼亞
|共23篇|
移民家庭最關心的問題:在哪裡養育孩子最好?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近發表一項有關兒童福祉的報告,根據全球最富裕國家的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環境、教育體系、育兒假政策等進行排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參考了其中一些評分,為準備移民家庭尋找養育孩子的理想地。
擺脫俄羅斯,立陶宛朝能源獨立邁進
「波蘭 –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GIPL)日前開通,這代表聯同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從此連接到歐洲大陸的能源系統及管道網絡。「德國之聲」分析,對波蘭而言,鑑於上月突被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新管道堪比及時雨。但從波海三國看來,這只是她們擺脫俄國制肘、朝能源獨立邁進的重要一步。
【烏克蘭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警鐘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把俄國排除在國際銀行交易系統 SWIFT 之外,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必要支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此舉,固然是怕成為普京的下個出兵目標,以成就其光復蘇聯之大業;老一輩經歷過大規模驅逐和壓迫,更是心存戒備。但歸根究底,仍離不開「道義」兩字。
避疫新招:身處異國,遙距工作
疫症新常態下,辦公室再不是必須,預示著部分工作不再受限於空間或地域。據 BBC 報道,最近一些成功控制疫情的地區,就歡迎外地遙距上班族前來安心避疫,過上限制較少的生活。
波羅的海小國成如何煉成教育強國?
資源多就一定能提供好教育?其實用得其所,反而能令學生進步。在跨國評估學生能力計劃(PISA)中,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憑藉經過精心設計的教育制度,撃敗歐洲各國學生,在全球排名位居前列。
派錢提升生育率成效如何?
香港生育率多年來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 1981 年的每千名女性有 1,933 名嬰名,下降至 2003 年的 901 名。2012 年雖曾回升至 1,285 名,2017 年卻又再下降至 1,125 名。這狀況同樣出現於歐洲的先進經濟體國家,一些國家採取增派育兒福利作為應對方法,但這些金錢利誘成效又是如何?
選舉網上投票,還未是時候?
近年,不少國家參與選舉的人數均見減少。如果投票能夠更為方便,例如容許選民網上投票而不必特意前往投票站,或許能夠吸引更多人運用他們神聖的一票。除非通過郵寄,傳統投票通常在受控的私密環境之中進行;網上投票則為遠程,令人產生欠缺私隱的疑慮。據法國電腦科學與自動化研究所學者 Steve Kremer 所指,要以網上電子投票取代親身投票,還有一段路要走。
波羅的海之路 30 週年
今年 8 月 23 日,是波羅的海之路 30 週年。當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三國國民共 200 萬人,由愛沙尼亞塔林、拉脫維亞里加,到立陶宛維爾紐斯,一同手牽手築成 600 公里長的人鏈,展示三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團結力量。
500 英鎊的失誤,成就 12 億的生意
一間企業誕生,除了基於一個錢字,往往也帶點傳奇色彩。跨國匯款公司 TransferWise 聯合創辦人 Kristo Kaarmann 據說也因一個「愚蠢的失誤」,繼而成就一盤估值達 12 億英鎊的生意。
【和平紀念日】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路(下)
波海三國的獨立之路,根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堅定的民族意識成為獨立運動的厚實基礎。再加上善用內外環境的情勢變化,審時度勢,掌握契機,藉由公投的行動展現獨立決心,積極尋求國際支持,最終實現獨立的目標。適逢波海三國建國一百週年,三國紛紛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慶國家重獲獨立,並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和平紀念日】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路(上)
從愛沙尼亞詩人列皮克的詩作,可感受愛沙尼亞人對於母語的疼惜,而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人民對於母語的守護之情,同樣令人敬佩。30 年前,立陶宛不顧莫斯科的恫嚇,毅然於 1995 年再次確立陶宛語為官方語言。正是此份對保存與傳承母語及自身文化的重視,為獨立運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
愛是要做出來:愛沙尼亞電子政府
說起電子政府,近年國際媒體不乏對歐洲「小國」愛沙尼亞的報道,標榜其為「科技大國」、「電子政府」之新星。2017 年,「紐約客」發表了一篇題為「愛沙尼亞,電子共和國 」的文章,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福布斯等主流媒體亦有對之稱讚。到底愛沙尼亞的「強」,強於哪裡?
極速「下架」的政治廣告:重新思考移民問題
貌似鼓吹種族隔離的廣告,實際是去年 11 月才成立的新政黨「愛沙尼亞 200」的宣傳廣告。「在愛沙尼亞人民面前舉起一面社會之鏡,揭示我們社會的痛處。」黨主席 Kristina Kallas 解釋:「對廣告的反應正正顯示,這是一個痛處。」廣告劍指的是現時愛沙尼亞的種族「隔離」現象。
波羅的海三國,如何抗衡強鄰的網絡造謠攻勢?
波羅的海三國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長期受俄羅斯網絡造謠攻擊,被指摘受到蘇聯恩惠而不感恩、扭曲蘇聯統治歷史。但三國未有束手待斃,政府和民間持續與俄國周旋,示範了如何在訊息戰上以弱制強,更被評為對付俄國假新聞的最佳歐盟成員國。美國網絡安全學者 Terry Thompson 就此撰文,解釋三國反制俄羅斯的戰略部署。
要對付俄國間諜?向愛沙尼亞取經
俄羅斯特務近年被指「屢建奇功」,先是懷疑在 2016 年干預美國總統大選,月前又涉嫌在英國毒害前俄國特工 Sergei Skripal 及其女兒。雖然克里姆林宮否認指控,歐美決意還擊,矢志加強搗破俄國間諜活動。惟問題是,怎樣做才有效?美國「華盛頓郵報」相信,經驗豐富的愛沙尼亞可給西方盟友過招 —— 先開名,再羞辱。
推行「全國免費交通」,反增稅收?
衣食住行,是為現代社會的四項基本需要,共同之處是:都要付錢。高薪一族或許會以私家車代步,但香港大多上班族每月少不了要貢獻可觀的收入於公共交通之上。交通免費的話,聽起來很共產,但從共產蘇聯獨立出來的愛沙尼亞,卻對免費交通興致勃勃。
九成半人說俄語的地方,人民就會支持普京嗎?
適逢今年是愛沙尼亞獨立 100 週年記念,1918 年宣佈脫離沙俄,1940 年重新被蘇聯佔領,1989 年再次獨立。愛沙尼亞與蘇聯的關係千絲萬縷。位於愛沙尼亞東方、第三大城市納爾瓦(Narva),有近九成半人的第一語言是俄語,而非愛沙尼亞語。納爾瓦是邊境城市,一河之隔就是俄羅斯。
沒有炒賣功能的加密貨幣,原來大有用途?
加密貨幣炒得火熱,風高浪急,政府亦看在眼裡,皆因怕其失控,成為避稅利器,蠶食稅收。早於去年 8 月,歐盟成員國愛沙尼亞已積極研究推出國家版本的加密貨幣,並考慮透過 ICO 形式發行,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聞訊稱「不可以」,畢竟會為國家層面的貨幣政策添煩添亂。但愛沙尼亞其中一個政府機構早前再透露新版本的計劃,並指新建議不會引起歐洲央行的憂慮。
【虛擬建國】愛沙尼亞因何令加泰效法?
愛沙尼亞在國際舞台上名不經傳,但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的獨立運動中,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原來早已參了一腳。西班牙「國家報」日前披露,加泰自治區自兩年前起,定期派員到訪愛沙尼亞,學習架構數碼政府的技術,以便日後若遭中央政府阻撓,流亡政府仍能在網絡世界運作。愛沙尼亞作為取經對象,在電子行政方面到底領先多少?其他有意獨立的地區,又能否參考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