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帶來各種問題,其中一種是老人獨自生活、甚至在屋中孤獨死去。孤獨人人都會有,但也確實需要他人關懷。日本鹿兒島 6 層公寓 Nagaya Tower 就提供空間,讓非親非故的跨世代住客共同生活,排解孤獨。
居住
|共11篇|
退休社區:印度地產新興市場
聯合國預計到 2050 年,在印度這個全球人口最多國家,65 歲以上長者所佔比例將增至 15%。但隨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出國工作和定居,他們的父母縱然有錢養老,身邊卻無親人照顧,退休社區便成可取之選。這類為銀髮族而設的屋苑正於印度蓬勃發展,數量在 3 年疫情間將近翻倍,即使存在隱憂,前景仍被看好。
【烏克蘭戰爭】重建家園,先從組裝屋開始
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突破 500 天,烏克蘭各處受到嚴重破壞,大批逃至外地的國民無家可歸。世界銀行估計重建費用多達 4,110 億美元,意味當地需要更省錢、省時、省力的方法,以迅速增加住屋供應。由烏國本土公司 HOMErs 設計的簡易組裝屋,或許會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危樓抑或街頭?伊斯坦堡的住屋「選擇」
今年初土耳其東南部發生強烈地震,撼動總統埃爾多安的連任夢,以及眾多樓宇的結構問題。專家估計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約有 20 萬座建築至少會因強震遭受中等程度破壞,接近一半更被視為高風險建築。但房價飆升加上政治紛爭,窒礙重建房屋的進度,千萬居民只剩兩個「選擇」—— 棲身危樓或露宿街頭。
宜遊不宜居?京都人口大幅減少
京都市深受日本以至全球旅客喜愛,也是京瓷、任天堂、島津製作所等世界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然而,長居於此的人卻急劇減少。全國放送協會(NHK)及商業雜誌 PRESIDENT 均作專題報道,分析這個古都為何宜遊不宜居。
短住倫敦社會房屋的第一身觀察
社會房屋是建築學院設計課裡經常出現的主題,但焦點往往流於建築物本身,而缺乏建成之後真實狀況(post-occupancy)的關注。若然我們設計之前,先在社會房屋住上數星期,也許我們會對如何設計合理的社會房屋,會有更多深入的考量。
埃及單身女:獨居需要錢,還要手段和朋友
成年離家,獨居自立,很多人認為天經地義,埃及女性卻望而不得。由於社會風氣保守,女子若是單身、離異或喪偶,與父母同住方算「檢點」。為掙脫道德枷鎖,租個單位自在過活,女人需要錢,也需要手段,以說服爸媽、騙過鄰居,甚至收買看更。萬一無家可歸,更需要好姊妹照應。
鄧景康:談移民與否的掙扎和幾點考慮(中)
在這篇文章,我會討論移民前後應該作的實際考慮,尤其是切身的「衣食住行」四方面,算是為正在思考或準備移民的朋友提供一些簡單參考,大家可運用這些原則準備,以應付未來的適應期。
移居體驗團:讓都市人認清鄉郊生活
近年不少日本人厭倦繁囂,不惜辭工搬家,從大都會遷到小城鎮。隨著遙距工作在疫下普及,「歸園田居」變得更加吸引。但鑑於曾有部分個案承認,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而後悔,一些地方政府遂舉辦「移居體驗團」,帶有意搬來的家庭看清當地好的壞的,消除一切「美麗的誤會」。
吳蚊蚊:世界上最貴的房子
對一些人來說,最遠的距離,世上最貴的房子,原來是回不去的家。
【長壽日本】老來一人,租屋難求
終身不嫁娶也好,喪偶或離婚也好,日本的單身長者正急劇增加,預計到 2025 年人數將達 751 萬。而據政府 2018 年度的調查,這類人士佔整體租戶的 3 分 1 之多。不過,他們也是最難租屋的一群,有個案更曾被逾 20 個房東拒絕,背後出於兩大隱憂 —— 既怕老人無租交,更怕老人孤獨死。人生的最後歸宿,哪裡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