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食物生產逐漸工業化,對健康和環境帶來深遠影響。這些工業化的食品往往缺乏營養,而且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添加劑。Chris van Tulleken 新作 Ultra-Processed People 就探討了這一議題。
加工食物
|共16篇|
超加工食品一定不健康?
超加工食品幾乎與有害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很多食品都被涵蓋在內,不少甚至助人飲食更健康。近日,英國食物標準局(FSA)及其他衛生機構官員甚至公開否定「應停止食用超加工食品」的說法。
肉食飲食法,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一股肉食風潮正在興起,在肉食網紅(meatfluencer)推波助瀾下,吸引不少人仿傚只吃肉不吃素。肉食網紅甚至強調,這種飲食習慣會令自己變得更瘦、更健康、更快樂,但營養學家、醫生等專家都不盡同意這種看法。
進食超加工食物,真的會減弱認知能力?
一項新研究顯示,每天進食超過 400 至 500 卡路里的超加工食品,足以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份量大致相當於兩個冬甩或半個急凍薄餅。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飲食習慣只是其中一個影響認知健康的因素,但未有證據顯示兩者有確切的因果關係。
呂嘉俊:香港的命運會跟鹹魚一樣嗎?
這標題不是甚麼比喻或暗示,是真真正正在說鹹魚,放進口裡吃的鹹魚。過去香港人多吃鹹魚,勞動階層尤其愛,無他,價錢便宜,鹹香惹味好佐飯,歌詞中「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正代表大家知慳惜儉而知足,獅子山下可以餐餐吃鹹魚,過簡單的生活。
救人無數的反式脂肪禁令
雖然已知攝取過多反式脂肪會造成心血管問題,但預先包裝食品及出外飲食,往往難以避免這種成分。丹麥早在 2003 年樹立榜樣,立法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人造反式脂肪,成功減少死於心臟病的人數。
寵物加工食品,美味的秘密
準備好新鮮椰菜、南瓜、番茄、雞肉,打算為寵物親自炮製食物。不過牠並不領情,反而想念那天吃的狗糧。你不解,為何看上去乾巴巴、色澤跟牠大便一樣、氣味不怎麼討好的顆粒「食物」,總能魅惑牠的胃口?其實這一切,要由寵物心中的「美味」定義與人類不同,以及寵物食品行業如何研發出牠們想要的氣味與味道說起。
互寄家鄉零食的「筆友」
旅行最快樂的時刻,莫過於晚上買零食回到酒店,邊吃邊聊天邊看電視。不論是日本便利店中五花八門、期間限定的精緻零食,還是西方超市貨架上一排排巨型包裝,口味多變的薯片及朱古力,都令人回味再三。近日有網民就在平台 Reddit 上,透過「Snack Exchange」交流板(Subreddit)誠徵各地「零食筆友」,郵寄零食作交流,以慰彼此無法出門旅行之苦。
超加工食品令人早死?
工作忙碌的香港人,相信對即食食品和加工肉類並不陌生,西班牙和法國學者近日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了新的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或會增加早死以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零食食到無停口,乃是人類本能?
某程度上,薯片袋好比潘多拉的盒子 —— 一旦打開,後患無窮。不停把薯片往嘴裡塞,待你恍過神來,袋子空了一半。減肥達人都說這是定力不夠,執業醫生 Darria Long Gillespie 卻告訴我們,對零食欲罷不能,其實是人類本能。若要對抗小食的誘惑,靠科學比靠意志力更好。
罐頭牛肉的誕生與衰亡
Fray Bentos 這個烏拉圭小鎮,既誕生了 20 世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英國罐頭食品品牌,亦改變了烏拉圭的經濟,成為全球糧食生產工業化的先行者。在兩個世紀前,肉類屬於奢侈品,罐頭牛肉和其他加工食品,迅速成為歐洲各國基層百姓家中必備之物,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吃得起牛肉。
沒罐頭刀世代:罐頭商該如何自處?
或因不健康,不少人開始逐漸摒棄罐頭食物,甚至家中連罐頭刀也沒有,近日「華爾街日報」專文報道,老牌吞拿魚罐頭生產商正掙扎求存,努力轉型討好年輕一代。
Gloria Chung:當垃圾食物成為集體回憶
知道快要失去才會珍惜,這就是香港人對於所有集體回憶的悼念方法。想起來,廚師腸真的是無遠弗屆,出現在香港人的每個角落,茶餐廳、燒烤場、麵包店、甚至家中餐桌,都是廚師腸的天下。
我們都是資本主義下的「麥樂雞」?
哪件事物最能代表現代社會?可能是電腦、互聯網或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在著名食物經濟學家 Raj Patel 與紐約賓漢頓大學社會學教授 Jason Moore 合著的新作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even Cheap Things 之中,卻認為沒甚麼比一盒「麥樂雞」—— 雞塊(Chicken nugget)更能象徵資本主義與當代人的關係。
Subway —— 被美國人唾棄的美式快餐店
Subway 的美國分店版圖幾乎是麥當勞與星巴克的總和,然而,就在 Subway 於全球拓展過千分店的同時,公司卻在去年關閉了美國 800 間連鎖店,而近日亦再宣佈,今年將會繼續縮減 500 間門市。儘管相對全美 26,000 間分店並不是十分驚人的數字,卻曝露了 Subway 正陷於外強內乾的經營瓶頸。「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師的看法,歸納出 Subway 經營滑坡的各種因素。最為明顯的是,Subway 的品牌形象過時,經營策略亦由最初的食材新鮮、價格相宜,變成既不夠健康、又不夠便宜,兩不討好,處於相當尷尬的局面。
素食要講究
近年全球興起素食風潮,2014 年,市場研究公司以電話進行小型調查,訪問了 1006 位香港市民,當中 23% 的市民每週至少 1 天茹素;美國則約有 370 萬素食者,佔人口的 1% 以上。許多素食者不僅戒掉肉類,甚至戒掉所有產於動物身上的食物,包括雞蛋,乳製品和蜂蜜。但在健康方面,素食主義飲食又是否能勝過所有其他飲食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