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

|共13篇|

超前部署:Z 世代的防衰老熱潮

社交媒體以至視像會議盛行,小市民也如明星般終日面對鏡頭,令人更加著緊外貌。如今頂多二十出頭的 Z 世代,就已擔憂自己看起來老而「超前部署」,趁還年輕積極護膚美容。今年初,更有 TikTok 短片「14 歲的我為延緩衰老所做的事」受到瘋傳。這種焦慮為不少品牌帶來商機,卻也被部分人視作危機。

Z 世代追捧的「金融網紅」信得過嗎?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被證監會點名在香港無牌經營,風波持續,事後有苦主坦言對虛擬資產缺乏認知,平日透過網紅和社交平台宣傳接觸這類資訊。近年「金融網紅」(Finfluencer)現象在全球興起,他們分享有關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建議,觀眾主要是 Z 世代年輕人,到底這是獲取金融知識的捷徑,還是一個危險訊號?

#MeToo 運動,改變了法例和職場甚麼?

台灣近日捲起 #MeToo 風暴,從政黨、演藝圈到傳媒界,紛紛有受害者揭露自己曾遭受不當待遇。始於 2017 年的 #MeToo 運動從美國蔓延到全球,打開了對性騷擾事件的反思與討論,5 年過後,職場方面有甚麼改變?對剛進入社會工作的 Z 世代來說,他們面對的職場文化是否更平等?

不懂用影印機?社會新鮮人的「科技恥辱」

IT 達人、科技擔當、上網專員…… 社會新鮮人的職場定位,恐怕離不開這些。在年長同事眼中,小至手機設定,大至建立網站,他們都能輕鬆解決。但對 Z 世代白領來說,辦公室的尋常電子用品反而難懂,傳真機、掃瞄器、外置硬碟,用起來都一頭霧水,請教前輩又怕被嫌棄,為此感到「科技恥辱」(tech shame)。

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 TikTok?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Apptopia 調查,2022 年全球 10 大熱門下載應用程式中,TikTok 下載量達 6.72 億次,連續 3 年稱冠。事實上,自去年起美國多州陸續禁止公務機關使用 TikTok,禁令也延伸到大學校園,但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有用戶認為 TikTok 已成為美國生活文化一部分,比起所謂的「安全風險」,他們更關心沒有 TikTok 的日子怎麼過。

傳統廣告無效,「真誠」才能讓 Z 世代成為終身顧客

「傳統行銷方式不適用於 Z 世代身上。他們從小就習慣用智能手機,很會蒐集資訊,因此不會相信企業單方面傳送的宣傳廣告。」學習院大學特別客座教授齊藤徹指出,Z 世代的消費需求不僅缺少開發,就連大企業也難以一般的常識攻破。但換個角度來看,只要先攻下 Z 世代,即使是小企業,營收也可能暴增。

「鳥不是真的」:美國 Z 世代以陰謀論對抗陰謀論

「鳥不是真的」(Birds Aren’t Real)聽來荒謬,但同名團體正在美國急速冒起。這群人堅稱,所謂鳥類都是華府監控市民的無人機所偽裝。他們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獲得數以萬計追隨者,又在洛杉磯等地掛上巨型廣告牌,早前更要求 Twitter 改掉其藍鳥標誌。但創始成員及支持者皆清楚,一切純屬 Z 世代的玩笑,製造並散佈陰謀論,只為對抗陰謀論。

【美國大選】「末日潮青年」會投給誰?

1996 年後出生的 Z 世代,本是最熱衷保護環境的一代。他們被奉為地球的最後希望,尤其是樂觀而活躍的一群,致力扭轉氣候變化將帶來的厄運。但當中部分人有感形勢不妙,他們曾採取激進的系統性變革,並堅持此為唯一的救贖,如今卻對此抱負愈發絕望。這些「末日潮青年」(doomers)對將來心灰意冷,連帶影響他們的人生大計,甚至總統大選的投票意向。

埃爾多安下一個難關:年輕人

由總理到總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過去十多年大選中,不曾吃過敗仗,面對數百萬年輕人即將成為首投族,總統及其政黨固然希望贏得他們的支持。但據「德國之聲」報道,許多年輕人因政府政策及感到被漠視,似乎不願支持現屆政府,這或會成為打破其連任的伏線。

為何大人總是不滿年輕人?

香港示威由 6 月延續至今,輿論總是圍繞於所謂「不讀書、不工作、受人擺佈」的年輕人身上。有如早前紐西蘭 25 歲議員 Chlöe Swarbrick 使用網絡術語「OK boomer 」回應在座議員,被轟年輕人沒有基本尊重。世代之間的指罵,似乎從未停止過。到底為甚麼大人總是看年輕人不順眼,覺得他們自大又一事無成?「Vox」文章嘗試揭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