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共24篇|

莫坤菱:「給十九歲的我」—— 紀錄片和成長,皆是時間釀的酒

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了張婉婷導演執導的「給十九歲的我」首映,入場前,怕紀錄片會很悶,也怕陳腔濫調的勵志,誰知兩者皆空,比想像中好看。紀錄片以英華女學校校舍搬遷和重建為主軸,記錄一班「千禧寶寶」10 年的成長軌跡。136 分鐘宛如揭開寫滿少女心事的筆記本,有天真瀾漫,也有大言不慚,有努力,但有未如願,甚至有未能直接觸碰的社會變遷……

林喜兒:Everything I Know About Love —— 千禧世代的輕狂歲月

BBC 的 Everything I Know About Love,根據 Dolly Alderton 同名暢銷自傳改編。記者出身的 Dolly Alderton 是 The Sunday Times 的專欄作家,2018 年出版的這本著作,奪得了同年的自傳類 National Book Award。改編成劇集,繼續由 Dolly Alderton 編劇,找來兩位女導演 China Moo-Young 和 Julia Ford 合作。

林喜兒:Derry Girls —— 被槍火剝奪的青春回憶

Derry Girls 是 Channel 4 近十年來最受歡迎的喜劇,如此貼近真實又引起共鳴,正因為主創兼編劇 Lisa McGee 就是「Derry Girl」。成長於Derry 的 Lisa 把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喜劇形式呈現,劇中人物是她也是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這五位主角,四位女生都是愛爾蘭人,而主飾演主角 Erin 的 Saoirse-Monica Jackson 更是真正的 Derry Girl。

莫坤菱:重看「一一」—— 如果人生有個按鈕叫重來,你會按嗎?

我們經常幻想可以擁有一個重來的按鈕,一按下去,回到原點,再選多次,我們生活上所有不美滿的東西都能煙消雲散。但是我們忽略了,我就是我,不會因為擁有推倒重來的魔法,便變成另一個人。那正如 NJ 的覺悟,很有可能,我們都會做一樣的選擇、選一樣的路,即使要被斬頭也不回頭。

茶里:少女漫畫月刊帶給我們的青春

像是明明女主角的設定是平凡窮困的中學生,鏡頭一轉,卻發現她的家根本是能媲美半山豪宅的三層獨立屋,上下課還有私人司機接載;明明設定是平凡不起眼的女主角,卻莫名被校草愛上,最後更與另一位帥哥偶像譜出戀曲,原因是帥哥覺得她「平凡得可愛」;甚至是外表平凡又沒甚麼才能的女主角,都能在街上被星探發掘,成為人見人愛的大明星,可見少女漫畫裡的「平凡」,實在太不平凡。

夕立:夏帆 —— 逝去青春換來的爆發力

從短篇電視劇「預兆 散步的侵略者」(2017 年)起,夏帆的演技開始流露出相當適合恐怖片或文藝片的無力、憔悴,備受壓抑的氣質,但具有相當自我行動力及瞬間爆發力的角色。換而言之,這與在青春劇中的固定形象不同,講求突出轉變的角色,挑戰夏帆的演技。

紅眼:「喪青獻世樂團」—— We are Zombies but alive

他們看待世界的觀點,跟長久允的電影鏡頭一樣奇特,跟 Zombies 的走路姿勢一樣奇怪。明明活在一個廢墟之中,卻又總是恐懼著,當他們長大以後,未來需要面對一個怎樣的廢墟。因為他們仍在想像未來的世界末日,但其實,世界早已來到末日,未來就是連世界末日都沒有。

紅眼:新世紀福音戰士 —— 回到 4:3 的科幻舊紀元

最美好的時代,都正式被 Netflix 收買了。影響力近乎無遠弗屆的 Netflix,最近將日本動畫名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的 26 話電視版及 2 部劇場版電影全部上架。從一個電視機年代,來到沒有電視機的新世紀,從沒有網絡的舊世界,來到串流影視的平台,有些感覺,卻原來既陌生又親切。

江皓昕:「過春天」—— 啊,原來這就是香港

而誰的青春不迷惘,「過春天」不是要你去同情她,不是要合理化她的所作所為,更不是大愛包容地說每個水貨客都有苦衷。不,水貨客濫用資源,在公共交通上做成嚴重滋擾,這是不爭的事實。導演白雪並沒有要做出任何偽善的包裝,甚至是在片末根據大陸廣電局審批的引導下,這群水貨客突然被公安破門拘捕,突兀得來也尚算大快人心。

Selfie 世代下,貼紙相機如何掙扎求存

香港的 8、90 後,學生時代拍了不少貼紙相,超白大眼美顏…… 算是最早期的 PS 照。後來人大了,科技發達了。你不再跟人擠進箱內影相,年紀小的更有 iPhone 隨時自拍。貼紙相機跟電話亭一樣,漸被時日淘汰。如今大型貼紙相機製造商 Make Software(メイクソフトウェア)宣佈破產。其他同業又是如何掙扎求存?

紅眼:「鄰座的怪同學」—— 同學不怪,只缺少了青春一課

常說世代之間有代溝,事實證明,公式化的青春愛情物語,始終是世代相傳的。「鄰座的怪同學」故事溫馨愉快,窮家少女水谷雫發憤向學,遇上從來不想上學的男主角吉田春,原來對方家世顯赫,而且是個天賦異稟的天才學霸。「貴族少年」被「土氣妹」的率直打動,情愫互生,想來每個時代都有這麼一個白璧無瑕的校園神話,如史詩一樣流傳下去。

怎樣才叫「青春」?

青春期少年從何時起化成社會身份呢?有學者認為這種新身份,源自 50 年代沙靈格小說名作「麥田捕手」。小說主角是少年,他與書中的同輩人,就是日後現代社會青春期少年的典範。例如有一人名叫 Ward Stradlater,這個人是怎樣的人呢?主角如此說:「他從來不擦乾淨刮鬍刀。打扮完畢之後,外貌看起來是挺帥氣的,但是你如果像我一樣熟悉他的為人,就知道這個人在私底下就是邋遢鬼。整理儀容,打扮自己外貌,只因為他是自戀狂。他認為自己就是全西半球上最俊美的人。」

【讀者投稿】「以青春的名義」—— 難得一見香港製造青春片

老實講,2017 年的香港電影多少令我有些失望。彭浩翔的「春嬌救志明」完成了這部港男港女三部曲的交代,作為全年票房最好的港產片實至名歸。只是在靈氣上比不上前兩部,實在可惜。舞台劇出身的彭秀慧其首部執導作品「29 + 1」讓人認識到鄭欣宜的演技,但電影本身缺乏亮點。澳門電影「骨妹」的誠意十足,不過梁詠琪讀台詞能力尚有大量改進的空間。就在這香港回歸 20 周年快結束之時,一部「以青春的名義」的出現才讓我重拾對香港電影的希望。

藝評:「青春的角落」—— 對「青春」的苦澀回眸

劇本以「Corner」解散的經過作為線索,描繪「青春」的脆弱易逝,帶出青年難以堅持理想、尋求愛情的挫敗與無力之感,有關內容頗能喚起觀眾共鳴。況晴(黎瑩影飾)請求加入「Corner」之時,組織與學校協議的免費租約即將屆滿,而各成員也將畢業,他們必須決定是否讓「Corner」繼續運行。編劇借「Corner」持續與否的爭論,展現各成員在理念上的衝突與矛盾,亦借各成員之間的愛情關係,寫出青春時的愛情因現實情況而無法萌芽,各人的感情與友誼隨著「Corner」解散而無疾而終。文本中對青春逝去的深切懷念與追憶,加上導演配合得宜的舞台調度,令不同背景的觀眾仍能透過演出,找到那個只屬於自己的心靈角落,重溫或是繼續經歷那終將逝去的美好時光。

當人瑞不再稀罕,長生不老將不再是神話?

長生不老,向來被當成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神話,但對Google來說,這是他們繼搜尋技術之後,下一個要替人類突破的科技革命。領導 Google 人工智能團隊的工程師 Ray Kurzweil,在與其醫生 Terry Grossman 的合著書 Transcend: Nine Steps to Living Well Forever 中指出, 通往百歲之道有三座關鍵橋樑:第一,是遵守最理想的醫療建議。讓自己活到得以享受第二座橋樑的好處,也就是生物科技帶來的醫療革命。接下來第三座橋樑則是:隨著納米技術不斷進步,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將有辦法以分子的大小,重新修補老化的身體。根據 Google 的預測,當第三座橋樑的技術趨於成熟時,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將是目前最高的預測再乘以 10 的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