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滿自己的長相,整容作為變靚手段並不新鮮。不少人以美容為由,接受整形外科手術。然而,整容另一目的是整形修復,對天生容貌出現缺陷或後天毀容的人來說,不僅盡可能修補面貌,更無異於拯救其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許多張被戰火無情摧殘的臉,便受益於當時創新的整形技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
|共41篇|
鄭立:旅途之末 —— 戰爭是等待與忍耐
殘虐的東西並不是槍林彈雨,也不是敵軍的暴行,或者補給不足的飢餓。而是每天活在狹窄陰暗的戰壕裡,面對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戰爭,沒有止境的等待帶來的情緒。
冬甩的圈,要多大才是標準尺寸?
中國古代對玉器的尺寸,素有明文規定,不過,中外大不同,在近代美國飲食文化,顯然沒那麼講究。譬如說,冬甩(Doughnut)的麵團和內圈的比例又是多少呢?答案是從無標準,整體來說,內圈尺寸確實隨著年代而縮小,過去曾經有人為此認真做過統計。
保命也要靚 —— 一戰時的睡衣小革命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的結局是為了成全白流蘇及范柳原二人的開花結果,所以二戰時香港淪陷了,流蘇也顧不得戰亂,只慶幸戰亂造就了自己的戀情。但別說這是虛構故事,戰亂確能令女性有奇特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逃難成了女士們睡前所穿戴衣飾的展台,德軍對英國平民空襲,有人卻希望恐慌可令自己展示一身瑰麗衣著。
陶傑:強國崛起的歷史循環
時當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朝野看不通蘇聯這個新興的共產國家。海軍大臣邱吉爾第一個將列寧的十月革命定性為瘟疫,而不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當時英國首相萊佐治對於邱吉爾不斷游說攻列寧蘇維埃政權甚感不滿。他指摘邱吉爾的反共是一種執著,敦促邱吉爾:「你的執著影響了你理性平衡的判斷,你應該放下包袱。」萊佐治接受現實,認定不論是否喜歡蘇聯,俄羅斯帝國已經滅亡了,新興的蘇維埃是一個事實。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萊佐治與蘇聯簽署貿易協定,這是英國和西方第一次正式承認蘇聯的現實。
唐明:袖手旁觀的干涉主義
不說不知道,美國竟然入侵過俄國。但這次軍事行動如果不是一敗塗地的話,也是一事無成,否則美國人應該對此大書特書,用來羞辱俄國人才好,為甚麼沒有呢?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乏善可陳,從入侵俄國這件事就能知道大概。
被遺忘的疾病:殺死千萬人的西班牙流感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緊隨而來的,是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爆發。兩者相比起來,後者對世界的破壞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死亡人數約 5,000 萬至 1 億,比起兩次大戰死傷人數加上還要多,可謂 20 世紀最可怕的劫難。然而,今人或是遺忘人類遇過此頑疾,又或當它是大戰的註腳——這讓「經濟學人」撰稿人 Laura Spinney 決定追溯流行性感冒的歷史,並重訴西班牙流感對世界之影響。
新氣象學:一戰如何改變天氣預測
日前,香港天文台發出本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一如以往,不少網民投訴天文台沒做好「預警」工作。我們現在對天文台要求甚高,一方面來自「想放假」的心態,另一方面也是來自對「科學運算」預測天象的信任。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人類都只透過主觀經驗觀天象,在一戰後,氣象學界才轉以「科學運算」預測未來天氣。
假如美國沒有介入一戰
凱恩斯曾說:一戰是歐洲內戰。殖民宗主國內鬥,掀起世界動暴,由中東乃至遠洋美國,假若美國並無應協約國(Allied Powers)之邀參戰,歐洲戰局會如何收場?適逢美國參戰百年紀念日,美國新保守派政評人、前總統喬治布殊文膽 David Frum 撰文分析美國抽身歐戰的後果,並主張一戰雖然相當不受歡迎,戰後歐洲的民主實驗亦以失敗告終,但為重整世界秩序,一如二戰及冷戰的抉擇,美國仍絕對有必要介入。
百年動蕩:1917 決定 2017
剛踏入 2017,土耳其伊斯坦堡即遭遇恐襲,多人死傷,世間的不幸看似沒有因為新一年而停止,反而繼續延續。我們將要面對的未來世界,原來早在 100 年前,亦即 1917 年被暗中決定下來?匹茲堡郵報(Pittsburgh Post-Gazette)的執行編輯 David M. Shribman 撰文,他指出 2017 年的政治環境,實是由 1917 年的世界局勢所朔成。
改變世界的暗殺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洛夫(Andrey Karlov)遭伊斯蘭極端分子刺殺,現場相片及行刺者呼喊「勿忘阿勒頗」的影片廣傳網絡,舉世震驚,有人擔心此事會與一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一樣,引發大型戰爭。雖然土耳其與俄羅斯一致強調事件無損土俄關係,但是一日敍利亞戰爭尚未完結、恐怖主義依然蔓延,事件的影響還是難以定奪。下列 3 場史上重大的刺殺,則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圖輯】戰時宣傳地圖
地圖絕不客觀,但失真不一定出於比例不當,也可能是動機不純。倫敦 Map House 近月一場展覽就展出了以戰爭為主題的一系列卡通地圖,示範政治宣傳如何凌駕地理知識。但從失真地圖之中,或者亦能體察到時人的觀點觸角,未嘗不是一種歷史事實。
半神半鬼的諾貝爾化學家
有誰造福人類的同時,又奪走他人的生命?除了上帝,還有一個具爭議的人物,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哈伯出生於 1868 年 12 月 9 日,在 1918 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揚他發明了人工合成氮肥的「哈柏法」(Haber Process),於解決糧食問題上可謂居功至偉,不過哈伯同時也有「化學武器之父」之稱,是一戰的幕後殺手。
唐明:最不應該打的一場戰爭
11 月 18 日正好是索姆河戰役終結 100 周年紀念日,11 月 4 日則是英國「國殤日」(Remembrance Day),公司裡有一個小夥伴戴上了一朵 Poppy。有人曾經問,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我們華人甚麼事,香港現在也不關英國事,「國殤」二字從何說起?
張鼎源:本來無一物的雞尾酒
雞尾酒的精神著重於融合及嬉戲娛樂,聽上去,是不是十分美國呢?他的調混哲學更像是烹調,簡單講,就是不先設限制,甚麼也要溝在一起試一下,禪一點說,雞尾酒的精髓,就在於「本來無一物」。這種精神,結合美國在二戰後的國力,雞尾酒文化征服全世界,因為有人會不喜歡特定酒釀,如葡萄酒或威士忌,但絕對不可能不喜歡隨時隨地能融合當地文化的雞尾酒,而且這賦予雞尾酒產品無限彈性。
最惹是非文學獎
當年莫言獲獎,難道是瑞典人表示認同共產政權?還是他們理解一個作家身在言論管制嚴苛的國度,創作的困境?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似乎主旨不在於讚揚得主,而是意在挑起爭議,激起民眾對文學的關注,探討價值觀,調節世道潮流的方向,超越文學本身,正因為此,諾貝爾文學獎才成為最有影響力,聲望最隆,最受關注的文獎項。
陶傑:人性的聖光
今年暑假,在華盛頓美術博物館看見百年前第一位中性女畫家羅曼布魯思( Romaine Brooks ) 的回顧展。
2016:史上最差一年?
2016 年還沒有過去,悲觀情緒無處不在,英國著名投資者羅傑斯甚至將當前的危機比作 1920 年代,稱股市將狂瀉 80%,慘況前所未見。「這是最衰的一年嗎?」是社交網站上最多人問的其中一個問題。2016 年真有那麼差嗎?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特別衰的一些年份。
邱吉爾上前線帶些甚麼?
邱吉爾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人物,除了最新上任外相的 Boris Johnson 那本邱吉爾傳引人注目之外,近來一部舊書新版也不容錯過,寫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的邱吉爾,作者 Andrew Dewar Gibb 當時任職少校。這本書最早是在 1924 年出版,沒有用真名,只署名 X 上尉(Captain X),或許是考慮到時機和局勢的問題。
【當年今日】希特拉一生一次巴黎行
1944年夏天,眼見大勢已去,希特拉下令巴黎指揮官 Dietrich von Choltitz 在盟軍到來之前,炸毀巴黎,但這位德國將軍最終沒有聽命。傳說直到盟軍攻入巴黎之前,希特拉還在問:「巴黎燒起來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