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

|共7篇|

維基百科,比學術期刊更有認受性?

在香港,很多大學和中學老師都會教導學生,做功課時不要引用維基百科,因為該網站不是「正統」、「可信」的知識來源。可是,多年以後,維基百科其實已經發展出成熟的審核機制。坎培拉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 Rachel Cunneen 和傳播學副教授 Mathieu O’Neil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呼籲學界放下成見,盡快接受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要變得可靠,可以靠誰?

大學時期,論文若是引用維基百科,定會被教授批評。即便如此,維基百科幾乎仍是所有人找資料的第一站,而且近年維基的條目會詳細列明出處,內容較以往可靠。不過,當中不少內容是出自紙本書籍,用戶或編輯者一時三刻未必能夠查閱全文,證明真偽,此時網際網絡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就幫上大忙,為維基條目補充證明。

維基百科中被引用 280 萬次的論文

維基百科是當今最多人瀏覽的網上百科全書,內容由無數網民合力編撰而成,每個條目都必須交代資料出處。維基媒體基金會最新調查卻有驚人發現:一篇由 3 位澳洲學者發表於 2007 年的學術論文,竟然在維基百科引用超過 280 萬次,成為引用次數最多的資料來源,遠遠拋離引用僅過 2 萬次的第二位。該論文作者之一 Brian Finlayson 直言:「這個數字嚇了我一跳,我們都不明白發生甚麼事。」

維基編寫戰爭,揭人工智能漏洞!

作為資訊性網站之王,維基百科編輯和自動運作的軟件機械人不斷修繕壯大百科條目,令往日要大費周章查找的資料變得垂手可得。不過原來這個百科世界內藏暗湧,充滿矛盾和衝突。最新研究發現,維基百科自多年前已成軟件機械人(bot)之間的無聲戰場。

戰勝伊波拉 全靠維基百科?

有人會覺得維基資料不可靠,寫論文做 project 參考維基簡直大忌,惟在戰勝伊波拉病毒一役,卻讓不少人對維基百科刮目相看。此後維基的「學術地位」一躍而上。此後,超過 90% 醫科學生和 50% 醫生遇到學術問題,都會訴諸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