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網絡平台是絕對安全的,大家要去學懂甚麼是匿名,學懂有甚麼可以公開出來,學懂不把過量的個人資訊主動送到社交媒體公司手上。簡單來說,大家是要學懂在網上保護自己,而非尋找那個絕對安全的網絡伊甸園。
|共12篇|
擺脫監控資本主義,讓科技巨頭成為公共事業?
不止香港用家,全球都有即時通訊軟件及社交平台「搬家」的現象。假設大部分人今天成功擺脫某科技巨頭,守住個人私隱、言論自由平台,但如何確認假以時日,下一個受追捧的通訊軟件社交平台,不會長成另一頭壟斷行業、吞食數據,再用數據反芻物餵哺用家的怪物?民主合作組織總監 Thomas M. Hanna 及研究員 Michael Brennan 認為,讓科技巨頭成為接受監管的公共事業,或是解決方法。
尼日利亞母親的 WhatsApp 病
從地理到文化,香港與尼日利亞相距十萬八千里。不過,當智能手機及平價上網服務在數年前於當地普及,尼國男女開始與我們面對同一種煩惱 —— 母親們從科技盲變成低頭族,看 WhatsApp 比看電視還多,更熱衷轉發各樣假新聞。成年子女不勝其煩,勸過罵過無視過,媽媽卻始終如一,不少人掙扎甚久,最終決定「愛你所以封鎖你」。
低頭族長者 心理更健康
有人覺得智能手機削弱人際關係,讓人低頭獨對智能手機,躲進網絡世界,代替親身互動,每個人都成了孤島。筆者近期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對 55 歲至 70 歲人士而言,手機是眾多通訊工具中,最有助他們鞏固與維繫其強連結的關係,因而令他們感到更幸福。
我們為何喜歡即時短訊,而討厭電郵?
收發 WhatsApp 或 Messenger 短訊,與收發電郵,同樣都是依賴文字,為何我們愈來愈冷落電郵?甚至愈來愈少登入電郵的收件箱?究竟是甚麼原因令我們放棄以電郵進行私人聯絡?
一個謠言,一宗命案
謠言止於智者之前,可能已先殺死弱者。印度第四大城市海德拉巴(Hyderabad)上周發生命案,一名變性女子遭當地一批憤怒的群眾襲擊致死,事件中另有 3 人身受重傷。然而,指控她們是人販子的所謂「消息」,從頭到尾都只是透過 WhatsApp 散播的謠言。
陶傑:手機上的人民公社
「群組」在中國人之間特別流行,因為生活富裕,空虛無聊。許多人在群組中炫耀毫不相干的生活細節:今日去何處購物、在哪間餐廳進食。群組組員有十多個,人人被迫「分享」。一旦有人受不住太多強制「分享」的滋擾而自動退出,即背負上 Anti-Social 的罪名。管理員不悅:是不是不喜歡我們?還是這個成員患上了社交厭倦症?退出的人容易受到千夫猜疑,變為群組的人民公敵。
宇澄:有種人叫群組表演員
正所謂「扮工室」,現今世代手機「扮工」少不了——扮講電話、扮傳短訊、扮同個客 Email、扮做 Research 。自從 Whatsapp 的 Group Message 出現後,更成為一些同事的表演舞台。老闆在群組內寫一句,大量直豎拇指及拍手的圖案,水如泉湧,各式各樣的圖案「叮叮」、「叮叮」不停出現。同事間更需要鬥快,否則被人截足先登,又要想過新的圖案或內容,到時候,後悔也太遲了。
急速冒起的新聞平台 —— WhatsApp
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發表「電子新聞研究」報告,顯示 WhatsApp 正步母公司 Facebook 後塵,成為主要的新聞平台,在部份政治風氣保守的國家,它更是市民留意和討論新聞的普遍渠道。以馬來西亞為例,逾半數受訪者每周至少一次利用 WhatsApp 吸收資訊。分析指出,WhatsApp 的冒起,或出於人們對言論自由的渴望,在強權打壓之下,群眾尋找更為私密的途徑,發表一己之見。
IS 的進化:高低科技防追蹤
美俄日前宣布就敘利亞停火方案達成協議,在消滅 ISIS 上或能取得進展。但近期歐洲接二連三發生恐襲,如在過去 20 個月,便已造成超過 200 人死亡,美國國防局官員就表示,近期的恐襲顯示 ISIS 運用了新式行動策略和科技,全球對 IS 的攻防戰仍勝負難分。
APP 時代已完?
智能電話的普及,Apple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 Store 裡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應運而生,不少一向離地的老闆也「順應潮流」要公司做 App。然而,近日有研究指,電話用戶對新 App 的需求已經不復當年,專門報道美國矽谷資訊的網站 Recode 更斷言研發 App 時代已經完結。
梁迪倫:企業管理應善用 Whatsapp
大多數的時候,其實我都是 Home Office,或到處跑去做講師或青年指導。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尤其餐飲業的同儕都會難以置信。因為傳統就有一個戲言,如果你有仇家,就鼓勵他去從事飲食業吧,那樣便可使他像坐監一樣困著他,因為任誰也知道飲食業最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