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

|共52篇|

方景文:彈性素食主義如何維持健康?

以往反對素食的人士認為,茹素容易令身體缺乏必需的營養,但近年逐漸有更多研究為茹素主義平反。例如美國飲食協會曾指出:「恰當計劃的素食(包括純素食)飲食方式是健康和營養充足的,並且有助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健康茹素的關鍵就在於重視均衡的營養攝取。

【Soul Monday】美國醫院減排,從患者餐單入手

美國紐約市的 11 家公立醫院,餐單選擇都是不含肉的「肉醬意粉」,或是黑眼豆砂鍋菜,配上不加牛油或雞蛋的粟米麵包。當地市政醫療系統已將植物性飲食變成住院者常規,計劃由市長推廣,旨在減少城市的肉類消費,改善市民健康,並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為何印度連雞蛋也要禁?

雞蛋已成為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街頭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亦成為印度教徒的攻擊對象。在傾向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總理莫迪領導下,政府近年積極採取措施推廣所屬宗教,並排擠伊斯蘭教徒及其他團體,連帶雞蛋也因觸及堅持素食的印度教教徒神經而被地方政府所禁。然而,不少印度教教徒亦難以認同禁蛋,因會影響其生計及健康。

劍獅子丸:地球恆久遠, 一顆還能存?

年輕人時興自備水樽飲管,Organic 未夠,Vegan 及斷食才是飲食王道;「美之」成潮流聖地;社交媒體滿目行山與瑜珈照時,其實已述說追求「要多要快要豪」已經過時。追求簡單,重視細節,尊重地球的生活模式是現正流行的「去增長」(Degrowth)價值體現。甚麼是「去增長」?政府、社會、企業及個人又該如何應對?

肉類消耗量急降:英國會否邁向素食大國?

由於人類在飼養牲畜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西方國家近年愈來愈多人推廣素食,認為此舉既環保又健康,還可以避免殺生。今年 10 月,權威科學期刊「刺針」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英國的人均肉食量在十年間大降 17%,其中一位作者、牛津大學健康行為學家 Cristina Stewart 就在學術網站「對話」剖析上述現象。

Ryan Fung:糧食危機下的植物肉大茶飯

疫情肆虐、經濟衰退、氣候變化、國際衝突…… 統統都為全球糧食危機火上加油,植物肉則提供了一個契機,讓全球過渡到生態可持續、社會平等的農業模式。雖然過程絕不容易,但只要大家願意踏出第一步,下回在餐廳親身試試植物肉,感受一下健康科技食品的美味,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植物牛肉之後,是植物海鮮浪潮?

全球人口不斷增長,糧食需求隨之上升,而且平均消耗更多肉類。要滿足人類無止境增長的食慾,仿製出肉類香氣、味道及口感的植物肉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像美國植物肉品牌 Impossible Foods 的「不可能植物牛肉」經已推出市場。植物牛肉先拔頭籌,緊隨其後的大有可能是植物海鮮浪潮。

Ryan Fung:奧巴馬生日派對無肉更歡

聰明的政治人物,總會把細節安排好,因為他們心知其舉手投足都備受媒體關注。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卻老貓燒鬚,在 60 歲生日被斷正涉嫌違反防疫指引。惟真正值得關注的,其實是他生日晚餐精心設計的素食菜單,用上大量植物食品,引領新世代掀起愛地球的飲食革命。

英國純素食者與素食者之爭

素食者到普通餐廳用膳,可以選擇的食物並不多。而據「衛報」報道報道,在英國,若餐廳只提供一個無肉之選,廚師通常會傾向不用乳製品的菜式。這個決定表面上能滿足所有素食者(Vegetarian),但其實純素食者(Vegan)不代表所有人,素食人士雖不吃肉,但也有不同飲食取向,包括奶蛋素、彈性素食等,若餐廳只剩純植物的無肉選擇,自然容易引起不滿。

肉食大國捨棄香腸轉向素食?

德國傳統食品不外乎豬手、炸肉扒(schnitzel)及各地不同風味的香腸,「啖啖肉配啤酒」已成當地飲食風格,但在科學期刊 Foods 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素食習慣近年開始成為當地飲食主流的一部分,有超過 40% 的德國人減少食肉,素食漢堡則變成大型購物中心一種受歡迎的主食。

少吃肉,能防疫?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要保身體健康,必須慎選食物。但除了食材本身,其製造與運輸過程亦會影響大眾健康。美國媒體 Vox 指出,工廠式養殖場或為全球疫症的溫床,而包裝過程更為工人帶來病毒爆發的風險。再者,現時美國受疫情所困,肉類供應鏈亦出現問題;要滿足眾人口腹之慾,同時保障公共健康,可以怎麼做?

可以食、可以住?3D 打印的未來

3D 打印於 20 年前初現,當時推動者希望為不同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直到今天,3D 打印經機械設計後,再利用不同的材料,像塑膠、金屬、樹脂、食物等,即可如工匠巧手般製作出工藝品,甚至機械零件、建材及美食;用於醫療上,更可救人一命。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2018 年全球售出 140 萬台 3D 打印機,預計到 2027 年將增長到 800 萬台,終有一天會包攬所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