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

|共23篇|

四天上學制:孩子興奮,家長頭痕

「週休三日」的生活模式,不只是英國白領的好福利,也是美國學生的新常態。全美數百個學區都在近年轉為四天上學制,它們大多位於西部和鄉郊地區,強調此舉帶來節約教師招聘成本等優勢。一些人質疑,這會影響已因疫情錯過學習機會的孩子。但更加「受罪」的,可能是每星期要多照顧子女一天的家長。

Moyashi:神呀,請給我假期

在法定假期的層面上,戰後日本成為了一個徹底的世俗國家,無論哪一個神都無法擁有自己的假期,雖然在泛神論的神道信仰中,甚麼是「神」本來就很模糊。一草一木皆可成神的國度中,只要有心,或者「山之日」和「海之日」也可以是宗教節慶。

法國暑假大戰:休「七」還是休「八」?

對法國人而言,暑假乃年度大事。他們會停工整整一個月,到海邊或郊外旅遊玩樂。外地客不知就裡,往往出門就遇大塞車,到了餐廳才知「摸門釘」。可是仲夏漫長,假期選在 7 月還是 8 月好?「休七派」(Juilletistes)和「休八派」(Aoûtiens)各有支持者,並成為國內最大分歧之一。表面上純屬個人喜好,背後卻牽涉法國文化,甚至身份認同。

不想工作的「假期後症候群」,如何重拾「正常」生活?

假日過後,縱然萬般不願,為了生活還是要重新投入工作。但剛返回工作崗位的你,總是心不在焉,一臉失落?請放心,你並不孤單。「假期後症候群」在不同人身上十分普遍。人的心理狀態,在假期節日期間,經歷強烈的情緒、壓力爆發,身體亦要由相應的放縱模式,調整到回復日常的工作狀態。美好時光的終結亦容易引起人的感嘆。既然日常生活已成眼前事實,儘快回復精神,才是上策。

【Soul Monday】每個早晨,都是「重生」的時機

上班總是望放假,但沒有朝九晚八的生活「鞭策」,反而頹廢墮落,然後胖了殘了,始覺追悔莫及。美國領袖培訓公司 VitalSmarts 的最新調查就顯示,26% 受訪者表示 5 大壓力來源之首,是要令自己在長假保持健康、多做運動和避免喝醉,另有 20% 的人表示在長假期間更覺疲累和暴躁。放縱後想重返正途,應從何處著手才對?其實每一個早晨,都是你「重生」的時機。

夢之十連休?日人叫苦連天

明年日本新天皇登位,內閣會議通過特別法,爭取年內於國會通過,假如事成,從 4 月 27 日起的黃金周將有 10 天長假。返工等放工的你,很想要吧?日人的反應卻好壞參半。網上旅行服務 AirTrip 的調查顯示,逾 5 分 1 受訪者感到「不太高興.完全不高興」,有些網民更叫苦連天,直言「只有學生跟公務員才開心吧」。何以夢幻般的法定十連休,卻是不少國民的惡夢?

報紙休刊日 —— 日本報社的特例假期

日本公司一向予人「做到死人」的印象,但日本各大報社卻在繁重緊張的工作日程中,始終留有一個月一日的休刊福利。原來日本於 1956 年起設報紙休刊日,當時每年只有兩個月的星期一是假期,後來逐漸增多。如果碰巧指定星期一是公眾假期,便會於星期二補假。這一天,派報員也會同時休息。

陶傑:中國人的春節情結

延長節日,只會令離開城市的旅遊人數和消費更局部更集中,或導致遊客數按時間重新排列組合。年底結算,所謂「五一」、「十一」的集中消費,未能擴大旅遊消費總量,而且更低於 2000 年只有兩個長假時的消費增長。有見及此,中國有專家竟然膽大包天,提出向日本學習,在廢除黃金周之餘先廢除「黃金周之王」,亦即中國的農曆新年長假。

陶傑:神話破滅

「十一黃金週」在中國開始引起網民的詛咒。

由廣州開車到深圳,明明全程高速公路只有 180 公里,塞車十小時。北京到天津只 80 公里,開車堵塞五小時。廣並市區到白雲機場約 30 公里,開了八小時。而香港到廣州二百公里出頭,開了十八個鐘頭。

稱霸全球,香港人每年可以遊埠幾多次?

英國旅遊網站 MoveHub 最近調查了 111 個國家或地區的旅客數據,當中每年人均離境旅遊次數最多的,放眼全球毫無對手,就是香港。每年人均遊埠次數高達 11.4 次,等同美國人的 57 倍。調查認為,關鍵是美國的公眾假期少,香港反而「勝在」紅假多。但這就代表香港人假期多到可以每個月離境旅遊嗎?人均出國 11.4 次到底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