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

|共4篇|

雨傘:從貴族和黐線佬開始普及

談起傘,一般人或會想起外貌像手杖的那一種,傘頂有關節可張可合。另一種則為「縮骨遮」。歷史學者研究傘從何而來時,發覺在各地文明古國都有傘,但通常用來遮太陽。不過,開傘以遮太陽,在英國曾經是難得一見的奇事。1750 年,英國旅行家及慈善家 Jonas Hanway 於法國買了把大傘作手信,回到倫敦後在街上打開使用,雨中閒逛,途人對 Hanway 之舉非常訝異,傳聞還有司機特意他面前停車,罵 Hanway「黐線佬」,算是此等「黐線佬」的先驅者了。

如何設計一把傘,令人有借有還?

日本人素以關愛體貼見稱,但自幼培養的公德心,難敵一把透明膠傘。福井縣一批女高中生得到慈善團體支持,自 2006 年進行借傘活動,但膠傘多是一去不回,累積「失蹤」1,100 把後,在去年無奈告終。去年 3 月,北海道函館市推出雨傘出租服務,從車站、輪船碼頭及機場等租出的 2,300 把傘,亦僅得約 200 把還來,服務開辦不到 1 年便中止。唯獨飲品公司 DyDo,在關西地區的自動販賣機出借雨傘,歸還率高達七成。眾人皆敗它獨贏,成功的秘訣何在?

唐明:平等的是那些有傘的人

英國是製傘大國,這麼說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有賣得最貴的傘,一把好傘可以索價 500 英鎊——中國人聽了,大概會覺得這簡直是吃飽了犯渾,為甚麼一把傘要那麼貴?不為甚麼,因為喜歡和值得,「千金難買心頭好」,心頭好不必都是奇珍,或許更多是非凡的平常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