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

|共8篇|

民主倒退:突尼西亞禁書事件

2010 年底,突尼西亞的攤販自焚事件引發「茉莉花革命」,最終推翻獨裁統治 23 年的總統本阿里,更為日後在中東遍地開花的「阿拉伯之春」揭開序幕。但隨著這個北非國家陷入經濟危機,4 年前改由賽義德(Kais Saied)上台後,民主發展逐步倒退。近日在突尼斯國際書展發生的封檔沒收事件,更被視為專制重來、鉗制思想的鐵證。

棄四輪,踏兩輪:阿拉伯青年愛騎車

不少老一輩阿拉伯人鄙視單車,認為窮人才會以此代步,所以就算沒錢買車,也寧願坐電車和巴士。近年汽車仍佔主導地位,但從摩洛哥到敍利亞,都漸多年輕人喜愛及推廣騎單車。他們積極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免費維修,並爭取更多路面空間。因為這些地區,單車徑本已很少,還總被司機無視。

規訓與懲罰:突尼西亞抗爭如何成就理論大師傅柯

法國社會學大師傅柯(Michel Foucault)是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他對權力、刑罰、規訓、生命政治的反思,主導了社會科學往後發展。近年,傅柯研究已經形成學派,甚至很多華文媒體都以科普形式,介紹傅柯理論,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他在北非參與反殖運動的經歷,如何改變其學術路。在混亂的世道中,正是時候重新理解傅柯。

阿拉伯經濟之冬

阿拉伯之春爆發 5 年,除利比亞、敍利亞、也門等戰亂地區,不少北非及中東國家均已擺脫動盪,政局相對穩定,加上坐擁大量年輕人口,本來極具發展潛力,現實卻是經濟滯緩不前。哈佛中東研究計劃成員 Ishac Diwan 分析埃及、約旦、摩洛哥及突尼西亞的發展模式,指出政經失衡導致四國變天,然而革命只碰政治不談經濟,制度落後而腐敗,是促成現今阿拉伯經濟寒冬的主因。

阿拉伯之冬:五年過去,民主勝獨裁?

在 2011 前,除了以色列,中東國家均不行民主政體。以自由與公民權利為標準,中東皆為最落後的地域。2010 年底在突尼西亞發生的水果攤販自焚事件,一石激起千重浪,令抗爭運動在 2011 年後星火燎原,燒遍阿拉伯國家,中東天翻地覆,有人以為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將要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