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世界大變,包括巴黎市貌。當地增設了大量單車徑,主要大道部分路段禁止車輛使用,讓行人和單車安心進佔,還提供免費單車課程及維修津貼。大批居民從此擺脫通勤塞車之苦,這座來屆奧運主辦城市亦向減碳更進一步。只是當雙輪族暴增,卻為當局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單車徑擠塞。
塞車
|共8篇|
法國暑假大戰:休「七」還是休「八」?
對法國人而言,暑假乃年度大事。他們會停工整整一個月,到海邊或郊外旅遊玩樂。外地客不知就裡,往往出門就遇大塞車,到了餐廳才知「摸門釘」。可是仲夏漫長,假期選在 7 月還是 8 月好?「休七派」(Juilletistes)和「休八派」(Aoûtiens)各有支持者,並成為國內最大分歧之一。表面上純屬個人喜好,背後卻牽涉法國文化,甚至身份認同。
「印度矽谷」交通癱瘓,專才難求不如日本打救
美國矽谷交通擠塞問題聞名全球,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angalore),交通問題亦不遑多讓。說來諷刺,班加羅爾雖然孕育了一批電腦專才,但要解決嚴峻的塞車困擾,最終還是尋求外援,邀請日本政府——這個可能是全球最擅長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援。
塞車妨礙生活,卻也創造生活?
全球多的是塞車之都,包括低收入國家的城市。拉各斯、開羅、德里、雅加達、馬尼拉、內羅比及聖保羅,全部皆為重災區。正常來說,沒多少人受得了塞車,很多經濟學家還認定此乃可怕的資源浪費。不過,在上述的塞車窮都,不少居民卻「口嫌體正直」,邊責罵塞車有多可惡,邊享受塞車帶來的「好處」。
坐 Uber 應付「塞車費」?
紐約曼克頓的交通,數十年如一日般繁忙,從鄰近區域湧入的私家車和貨車,過去皆被指為塞車的元凶。但時至今日,召車 app 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令路況更為惡劣。紐約州州長 Andrew M. Cuomo 為解決問題,現制定塞車收費計劃,想要疏導交通,還想籌集資金,將該市地鐵現代化。然而,無論是 Uber、Uber 司機以及 Uber 乘客,都反對這項計劃。
移民澳洲擁抱希望?但移民大國分享不了快樂
根據最新出爐的中大調查,超過 3 成人想移民外地,當中澳洲屬最受歡迎目的地。事實上香港人走難首選的澳洲,早已成為移民大國,每 3 個居民就有 1 個是移民。而且有別於其他西方國家,對外來人口持開放態度的澳洲人竟佔多數,認為移民無礙本地就業,反而可刺激經濟增長。話雖如此,比起輿論非難不非難,真正棘手的,是人口不斷膨脹所造成,與香港現況同出一轍的大問題。
如何處理上下班的垃圾時間?
香港人深明通勤之苦。開車的塞紅隧獅隧,坐車的迫港鐵巴士,轉乘三趟才到站,動輒就是個多小時,還未開工就先疲勞。這種交通上的折騰,在地球的另一端亦是常態。35 歲的 Jessica Patch 在美國三藩市任職廣告業,薪金夠高,不過交通麻煩,每日開車單程 55 哩,運濟的話,來回通勤就要花 4 小時。她覺得這些時間「完全摧毀身體」。無奈如今市道艱難,轉工談何容易。既然舟車勞頓避無可避,那麼不如轉個角度,想想這段通勤時間,是否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Chester Ho:解決塞車這個普世問題
塞車是一個複雜而普遍的都市問題,即使有優良鐵路系統的大城市或者道路比較分散的小城市,都難以和塞車絕緣。為了解決這個普世問題,各地的交通專家各出奇謀,瑞典政府從政策層面著手,在繁忙時間於公路收取兩歐元的小額費用,減少兩成的汽車流量而成功改善交通擠塞;也有政府善用科技去舒緩問題,例如前文提及各地的智能運輸系統,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