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藥旅遊」(tranq tourism)是近來抖音國際版 TikTok 的討論話題之一,這類影片主要拍攝注射鎮靜劑或服用藥物的「癮君子」,有些是偷拍,有些可能是趁對方服藥後迷迷糊糊時拍攝。這些影片基本上沒有內容,但觀看次數破百萬,令人不禁要問:拍攝吸毒者的用意是甚麼?
TikTok
|共25篇|
增長放緩:美國人的「TikTok 時代」將要告終?
從高官紅星到升斗市民,這些年美國人對 TikTok 愈發迷戀,令此「外來」社交媒體擁有強大影響力,左右當地文化、經濟甚至政治。不過,多份年終研究報告顯示,這個平台在美大幅增長多年後,發展空間或已所餘無幾,走到了「炒作週期」(hype cycle)的終點。這是否意味美國的「TikTok 時代」將要結束?
印尼 TikTok Shop 重開是否好事?
TikTok 近日同意以投資總額 15 億美元與印尼 GoTo Group 成立合資公司,TikTok 的印尼網上商店業務將與 GoTo 的電子商務部門 Tokopedia 合併,讓 TikTok Shop 換個形式重返印尼市場。TikTok Shop 近年在印尼掀起電商和「直播帶貨」熱潮,卻因政府禁令而暫停運作,如今重開,對當地企業和經濟是否好事?
AI 替身成中國帶貨直播新寵?
中國帶貨直播主為得到更多收入,開始使用虛擬化身增加出鏡時間,此舉令網民質疑他們「躺著賺錢」並不敬業,亦有律師懷疑是否合法。
西進觸礁,TikTok 改到東南亞大展拳腳
TikTok 現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式,但在美國這個最大市場及其他西方國家,以至於非洲大片地區,正面臨禁令威脅。為了擺脫困境,這個中資社交媒體已把總部遷至新加坡,著眼於擁有近 7 億消費者的東南亞市場。「經濟學人」分析,TikTok 涉足當地的電商大戰,將令其他對手付出高昂代價。
Z 世代追捧的「金融網紅」信得過嗎?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被證監會點名在香港無牌經營,風波持續,事後有苦主坦言對虛擬資產缺乏認知,平日透過網紅和社交平台宣傳接觸這類資訊。近年「金融網紅」(Finfluencer)現象在全球興起,他們分享有關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建議,觀眾主要是 Z 世代年輕人,到底這是獲取金融知識的捷徑,還是一個危險訊號?
TikTok 之災,荷蘭也身受其害
今年阿姆斯特丹預計接待 2,300 萬過夜遊客,旅遊業似乎回升到疫情前的狀況。但當地人開始抱怨,因很多遊客受 TikTok 及 Instagram 影響,不再入住頂級酒店、到訪博物館及畫廊,而是蜂擁至原本名不經傳的小食店排隊、在民居及店舖門外打卡吃外賣,嚴重打擾居民寧靜生活,也減低其他人在該區購物的意欲。
【TikTok 幻象】蛇頭如何佈下陷阱,販賣人口?
近年抖音被揭充斥著偷渡教學短片,引導中國人循中美洲偷渡美國,原來同類短片也助長其他國家的偷渡潮。經濟學人集團雙月刊 1843 Magazine 專題報道,人蛇集團操縱 TikTok 網紅在英國炫富,並附帶各種偷渡路線及收費資訊,以引誘阿爾巴尼亞年輕世代偷渡英國,結果他們卻多淪為大麻農場的廉價奴工,長期不見天日。
為何真人 NPC 成為 TikTok 另類直播?
如果你觀看 TikTok 用戶 PinkyDoll 主持的直播,很快你就會聽到她說:「Ice cream so good」(雪糕真好吃)、「Yes Yes Yes」,而且不斷重複,令人一頭霧水,但其實她每次說出這句口號,便會得到報酬。PinkyDoll 實際上是在模仿電子遊戲中的「NPC」 (非玩家角色),以吸引網友。近來,愈來愈多網紅在直播中模仿遊戲 NPC 的動作和神態來宣傳產品,成為新式另類賺錢途徑。
世界對新聞正失去興趣,年輕一代更信任 TikTok 和名人
一項全球研究顯示,過去 6 年間,對新聞有濃厚興趣的人數下降 4 分之 1。報告作者表示受眾想「減少接收令人沮喪的新聞,並希望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持續選擇避開烏克蘭戰爭及生活成本危機等重要報道」。而年輕一代轉向從 TikTok 等社交媒體獲取資訊,消息通常是來自有名用戶發佈的內容。
美國可以怎樣禁 TikTok?
本月初由 12 名參議員組成的兩黨小組,提出全面禁止 TikTok 的法案;由政府跨部門組成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將要求字節跳動撤資或出售 TikTok。
火車出軌,為何能引來 TikTok 這麼多陰謀論?
2 月 3 日,一列運載高度易燃和有毒化學品氯乙烯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出軌。事故發生三個星期,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在 23 日發表初步調查報告,惟在此之前,關於事故的陰謀論已在社交媒體滿天飛,其中 TikTok 成為散播錯誤信息及陰謀論的溫床。即使身處受事故地區以外的人,也因此擔心受化學品洩漏影響。
康復者剖白,TikTok 如何傳播集體抽搐症狀?
去年,西方多國有數千名年輕人出現突發抽搐症狀,他們互不相識,但都看過某些 TikTok 網紅身體抽搐的短片,以致西方媒體驚現「TikTok Tics」(抖音抽搐)的新聞頭條。究竟不由自主的抽搐症狀,怎可能透過社交媒體傳染?有傳媒追訪康復者的心路歷程,並向神經科學者探尋原因。
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 TikTok?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Apptopia 調查,2022 年全球 10 大熱門下載應用程式中,TikTok 下載量達 6.72 億次,連續 3 年稱冠。事實上,自去年起美國多州陸續禁止公務機關使用 TikTok,禁令也延伸到大學校園,但為何美國人愈禁愈要玩?有用戶認為 TikTok 已成為美國生活文化一部分,比起所謂的「安全風險」,他們更關心沒有 TikTok 的日子怎麼過。
缺乏科技含量,直播電商能走多遠?
直播購物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鏡頭前的直播主,如李佳琦(Austin Li)等網紅只靠一次直播,就能賣出逾 10 億美元的商品。而網紅拿到的佣金多寡,取決於直播平台、追隨者數量以及銷售成績。同樣的模式套用到歐洲,卻是橘逾淮為枳。
TikTok 橫掃亞洲,卻在英國慘遭滑鐵盧?
「直播帶貨」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社交媒體押注其將成為購物的未來。麥肯錫估計,今年中國直播購物銷售額上看 4,230 億美元。然而,把這種購物模式帶入歐洲,狀況卻遠不如預期。
法蘭克福書展也無法迴避 TikTok?
正在舉行的法蘭克福書展,向來是全球出版界盛事,讓業界掌握國際市場趨勢,今年焦點就竟然落在 TikTok 身上。近年歐美年輕人都熱衷玩 TikTok,更有愛書人錄製名為 BookTok 短片,分享閱讀體驗,被書商看成市場營銷渠道,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便首次與 TikTok 合作,邀請 BookToker 辦分享會。
鴻若遠:不怕你傷人 只怕你自轟
在網絡媒體長大的這一代,大概都患上了「呃 like 症候群」,為了拿 like,甚麼都夠膽做出來。
Tiktok 挑戰:為「Like」破壞學校設施
兒童及青少年重視同儕關係,有時會因跟風或博得注意,而冒險做出違規行為。如今社交媒體加大他們的「討讚」壓力,甚或因此做出更多反叛行為。像在美國,社交網站上興起的盜竊挑戰,就引發青少年爭相仿傚。
BookTok 重新推動的青少年閱讀風潮
港人「敬而遠之」的抖音(TikTok),已是歐美青少年離不開的社交平台。特別是疫症期間,大量用戶分享讀後感及推薦書目,自去年夏季形成了 BookTok 現象。附有同名話題標籤的影片,觀看次數合計超過 126 億。影響力之大,足以把舊書重新推上銷量榜,亦令新晉作家受到注目,連業界也視為風向標。但要獲得垂青,除了好看,還要「好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