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警告,要讓海洋回復生機,須在 2030 年前把全球至少 30% 海洋納入全面保護。可惜觀乎目前進度,只有約 2% 的海洋受保護。事實上,由於中國及俄羅斯不能達成共識,全球面積最大海洋保護區的建議,未能在去年 10 月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會議上通過。由德國提出並獲歐盟支持的另一建議 —— 於毗鄰南極洲大陸的威德爾海設立南極海洋保護區,將於明年 CCAMLR 會議成為談判重點。為了說服南極海洋委員會成員投下支持一票,綠色和平船艦「極地曙光號」已於 1 月初啟航,聯同科學家、攝影師、傳媒等前往南冰洋威德爾海考察。
南極條約
|共4篇|
中國大媽會否為南極帶來災難?
中國首次有航空公司籌組旅行團,以商用機載著中國遊客飛抵南極,或意味著在不久之後,一般中國遊客都可以自行組團,暢遊南極大陸。不過,由於登陸需要遵照「南極條約」運作,規例相當嚴格,南極目前並不是中國大媽可以隨意撒野的場所。而對南極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其實都不太擔心遊客對南極所構成的破壞。讓全球國家著緊的,並不是到訪南極的中國遊客有上升勢頭,真正的驚人增長源自中國政府本身對南極的興趣。
南海變成保育公園:大家都贏?
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海洋生物學家 John McManus 就建議將南海的南沙群島改建為國際海洋生態保育區,稱是對大部分國家都有利的做法。南沙群島有各種岩石、小島和好幾百種珊瑚礁,對海洋生態而言非常重要的繁殖場。但另邊箱卻是各國爭奪的目標,有意見指,南海保育公園這個構想,是中國的理想下台階,亦是能止息紛爭。
影響伸至南極 中國人的驕傲?
90 年代,中國在外交上「韜光養晦」,但伴隨經濟軍事實力提升,以及國際影響力增加,對外態度亦日漸強硬。中國欲取的,不僅是釣魚臺和南海的主權,還有南極洲冰天雪地下的潛在經濟利益:石油、天然氣、淡水、金屬礦物資源等。現時,中國與澳洲在南極洲的經濟合作和角力,關乎該地未來廿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