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在 2022 年度財務報告中,刷新了歷史最高的營收和淨利。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累計銷售超過 185 萬輛。而它信心滿滿,為 2023 年所設定的目標,是總銷量最多達到 360 萬輛,等於要翻近 1 倍。如果像過去比率一樣,純電動車佔新車銷量將近一半,那光是純電動車就將達近 180 萬輛。這個目標是否可能實現?
Tesla
|共26篇|
誰是 Tesla 下一任 CEO?馬斯克將要離開?
雖然馬斯克(Elon Musk)是 Tesla 創辦人,但多年來,他一直論及最終會辭去公司 CEO 這個職位,專注於在 Tesla 的其他角色,包括「產品架構師」。近日馬斯克會否辭任 Tesla 行政總裁再度受關注,因收購 Twitter 令其工作量大增。那麼,Tesla 的潛在繼任人會是誰?
空降大堆親信,Twitter 進入馬斯克時代
全球首富馬斯克私有化 Twitter 後,解僱多名高層、又解散董事局,如何重建新管理層成為下個焦點。多個消息指出,其多名親信及超過 50 名 Tesla 僱員已空降 Twitter,卻又惹來用人唯親的批評。
ESG 評級只著眼於風險和回報,而非企業影響?
ESG 近年佔據財經新聞版面,成一時無兩的時髦詞語;大眾大多認為其關係到企業有多環保、有否負起社會責任。但 ESG 其實包含兩種面向,一種關於投資回報和風險管理;另一方面講求公司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和責任,即 ESG 領域所謂的「雙重重要性」。
鴻若遠:不如撈埋一齊做瀨尿牛丸吖笨 —— Tesla 與 Bitcoin 的終極結合
對虛擬貨幣一直有興趣的馬斯克(Elon Musk),大概受了香港古惑仔(又簡稱為醒目仔)偷電事件的啟發,於是不止出口術炒賣 Bitcoin,還直接將 Bitcoin 和 Powerwall 結合。
Tesla、Google 搶進駐,德州將成下一個矽谷?
如今,孕育新興產業的「搖籃」,也在德州相繼誕生。
為何電動車電池將會更易起火?
當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市佔率首次超過了柴油車,突破 20% 大關後,急速上升的成長曲線讓電動車前景一片看好,除了領頭羊 Tesla 股價一路飆漲之外,上下游供應鏈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電池技術局限帶來的問題,可能會減緩電動車普及的步伐。
華文華武:Tesla 的環保,只是假象?
雖然 Tesla 食正 ESG 大趨勢,前景大好,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但研究報告曾指出,這間公司並非如想像中環保,電動車充電時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以整個生命週期計算,碳足跡隨時比傳統汽油車更多。
Tesla 翻身之道二:常人沒有的「終局思維」
馬斯克之所以能用終局思維帶領 Tesla,除了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用資本市場的力量。
Tesla 翻身之道一:開放專利、摧毀自己的護城河
一年前,Tesla 是一家慘到連廁紙都要控制使用量以節省開支的公司;如今,它被看好市值將會超過 2 萬億美元。為甚麼一家曾經跌入地獄深淵的公司,會在短短一年間獲得市場截然不同的評價?答案是其超級開放性。
Tesla 技術飛躍的下一步:自製電池?
馬斯克不能指望顛覆性的技術飛躍能讓 Tesla 保持領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Stanley Whittingham 表示,在未來五年到十年裡,它和其他同業一樣,只能期待電池效率不斷提高。
恒馳未來,即中國電動汽車未來?
以前談及電動汽車,美國的 Tesla 可能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品牌。最近恒馳汽車「洗腦」廣告面世後,不單其品牌恒大汽車馬上為人熟知,旗下的「恒馳一二三四五六」亦瑯瑯上口。新款汽車尚未在本港正式發售,已預先大賣廣告,這種大量投放資金的舉措,並非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廠獨有。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變得僧多粥少,甚至沒有一家大型製造商現時能轉虧為盈。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蓬勃,但亦要步步為營。
從地球科技到決戰太空,超級富豪們的新戰場:衛星網絡
被稱為現實版鐵甲奇俠、全球電動車龍頭 Tesla(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以及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也有電影般的瑜亮情結。只不過他們的戰場在太空,目的是讓全球尚未能連網的 40 億人口有網絡可用。
鄭立:特斯拉對愛迪生 —— DC 今次不再對抗 Marvel,而是對抗交流電了
大家都知道,超級英雄的兩大家,是 DC 和 Marvel。前者有超人和神奇女俠,後者有復仇者聯盟,他們的電影大家都看過了。只是對超級英雄有興趣的朋友,想要玩桌遊,該玩甚麼呢?當然就是這個「特斯拉對愛迪生」了。
Elon Musk 不眠不休的工作態度,科學家絕不認同
Elon Musk 早前含淚受訪,自爆過去 1 年「極其痛苦」,每週工作 120 小時,睡在 Tesla 廠房,無暇陪伴家人,要靠安眠藥入夢。世人至此驚覺,這位「鐵甲奇俠」也會累。但當睡眠專家 Arianna Huffington 發出公開信,呼籲他別再這樣過活,卻被斷言拒絕:「你認為這是選擇。它並不是。」Huffington 批評,美國的工作文化哄騙人們相信,燃燒殆盡是成功的代價,「但正如所有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事實正好相反」。
超人也有失意時:Tesla 最大規模裁員
曾被無數媒體譽為現實世界的「鐵甲奇俠」,一手掀起電動車、太陽能城市和民用火箭等科技潮流的 Elon Musk,剛剛作出一個相信是他人生最慘痛的決定。日前,Elon Musk 以電郵向其創立的電動車生產商 Tesla 宣佈,公司將會大幅裁減 9% 員工,即超過三千個職位,以便重整架構,盡早達到生產目標和實現盈利。
從吸塵機到電動車,Dyson 的抗污染大計
James Dyson 宣佈要進軍電動車市場、2020 年要推出第 1 台電動車時,不少人以為他在開玩笑。這個將畢生心力都投入在研發吸塵器、開創家電新藍海的科技狂人,思考的竟然不是如何交棒退休,而是再掀起一場新革命。吸塵機的下一步為甚麼是電動車?兩者看起來毫無關連,而且技術含量相差十萬八千里,但 James Dyson 認為,吸塵器與電動車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很一致,就是「抗污染」。
百歲 Panasonic 放下民族驕傲,把未來交在 Tesla 手裡
松下(Panasonic)現任社長津賀一宏在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時曾說,Tesla 的品牌力很強,是美國年輕人嚮往的車,沒有一家公司像它一樣,只要產品做出來就賣得出去,「我們要和 Tesla 一起成長,這是基本中的基本。」
比你想像要快到的電動車
今年 4 月,港府大減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寬免額,由全免下調至上限 97,500 元。中國自 2017 年起亦逐步收緊電動車補貼,至 2020 年完全取消。許多人以為中國的這熱潮將要煞停了。但電動車界近日又再熱鬧起來。
15 歲的 Tesla 惡鬥百歲寶馬,一場電池與碳的戰爭
對汽車界來說,2017 年 6 月 9 日是個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15 歲的美國電動車品牌 Tesla(特斯拉)市值首度超越了去年剛過 100 歲生日的寶馬(BMW),成為全球第四大車商(前三大分別為豐田、 Daimler 與福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