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今年重奪阿富汗政權,還在美軍手上取得先進軍備,卻未有放棄玉石俱焚的自殺式攻擊,不但電視廣播死士兵團巡遊,又試圖用數千名死士威懾鄰國,恐襲規模或更勝從前。有國際關係專家分析,背後或牽涉塔利班派系鬥爭,還關乎一套迷戀暴力的信仰。
恐襲
|共80篇|
莫失莫忘:保存 9.11 文物,細說受害者故事
銀包、護照、衣物、戒指、棒球手套…… 這些普通不過的私人物品,屬於一批絕不普通的美國人。他們在 20 年前的 9 月 11 日,經歷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不少人因此喪生,少數人得以倖存。但他們的遭遇和人生,同樣值得傳承下去。位於紐約的 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收藏了 2.2 萬件受害者的文物,以保留這段沉痛歷史,並細說一個個動人故事。
9.11 事件餘波:針對蘇丹政府的索償案
2001 年,9.11 恐襲事件震驚全球,驅使美國展開全球反恐戰爭。提到 9.11,很多人會聯想起阿富汗,襲擊發生後不久,美國就以塔利班政權包庇施襲的阿爾蓋達為由,聯同北約盟友揮軍入侵當地,直到今年才撤軍。然而,還有另一個國家被指控資助恐怖主義,捲入長達 20 年的司法風波,英國「衛報」日前便有文章質疑興訟的合理性。那個國家,是東非大國蘇丹。
善忘、癡呆和認知障礙,都是 9.11 恐襲後遺?
9.11 事件不只奪走眾多性命,亦改變了全球政局。但在 20 年後的今日,還有更多傷害陸續浮現 —— 最先趕赴恐襲現場的警員及消防員等應急人員,現時患有認知障礙的比率異常高,有些人不過 50 多歲,卻有多在七旬才見的缺陷,尚未計其他失憶症狀甚至癡呆的個案。莫非這一切也是驚世恐襲的後遺?
中國商人 —— 阿富汗商機處處?
逐利是商人本質,只要有商機,就有商人。網媒 VICE 報道,就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回朝之際,即使當地局勢不穩、兼有恐襲風險,部分中國商人仍打算進入當地,謀求買賣發大財。
最緊要人……捲入慕尼黑慘案的香港代表團
東奧在 7 月 23 日開幕,港人在這十數天中,有幸見證健兒們在賽場上穿金戴銀,為港爭光。不過,奧運歷史亦曾出現過驚心動魄旳一幕,1972 年「慕尼黑慘案」,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劫持選手及教練,香港代表團亦被捲入其中,最終逃出生天。他們或者不是金牌選手,卻真正是「人沒有事才是世界冠軍」。
「查理周刊」恐襲案開審
2015 年 1 月,法國「查理周刊」總部遭遇恐怖襲擊,兩名伊斯蘭極端分子手持 AK-47 步槍,在編輯室及附近街道大開殺戒,另一名槍手則在猶太超市挾持 19 名人質,事件最終造成 17 人死亡。5 年多過去,這宗震驚全球的恐襲案終於開審。對於死者家屬和昔日同僚,是次聆訊能為他們帶來甚麼?
歷劫生死的她:不要遺忘被擄走的人
博科聖地(Boko Haram)是尼日利亞的伊斯蘭極端組織,他們常把綁架回來的女子訓練成「死士」,以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Balaraba Mohammed 便是其中一人,她曾被三度強制參與自殺式任務,但智慧、運氣和命硬使她最終都能全身而退,甚至重獲自由。
巴格達迪死後,恐怖勢力何去何從?
美國總統杜林普日前宣佈,美軍成功於敍利亞擊斃 ISIS 首領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德國之聲」報道認為,自 ISIS 失去 2014 年攫取的大部分領土後, 巴格達迪之死或是其最終打擊。然而,美國著名反恐顧問 Paul Cruickshank 於有線電視新聞網撰文,認為未來的日子,ISIS 的全球追隨者將對巴格達迪之死作報復,安全機構仍不可鬆懈。
Mo 爸:唔做真係唔錯?
當筆者向同事說起 721 的元朗恐襲,大家也認為不能置信,分析各時間點及警方的部署時,連英國人也嘩然失聲。同事更提及,在英國有一宗非常知名有關警員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案例,非常值得香港人借鑒。
警察無能不作為,人民喪失免於恐懼的自由
西方國家一旦遭遇恐襲,政府往往會呼籲民眾應如常生活,以示對恐怖主義的無畏。但在本港,元朗襲擊案過後的週一,區內街道杳無人煙、大小商戶紛紛落閘,恐慌情緒甚至蔓延其他地區。何以港人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元朗襲擊案符合「恐襲」定義嗎?
大批穿著白衫的暴徒手持棍棒鐵通,在元朗無差別襲擊市民,全城仿如落入無政府狀態,人心惶惶。有輿論形容事態為「恐怖襲擊」,究竟這些評論有否誇大其辭?在甚麼意義之下,元朗襲擊案符合恐怖主義的定義?
美伊局勢緊張,恐推高國際機票價格?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導致中東局勢升溫,很多香港人覺得事不關己,但其實事件已轟動全球航空業界。民航客機及貨機被迫繞道,避開衝突地區,導致往來歐亞航班的時間和開支增加,不排除會推高機票價格。
方俊傑:「孟買酒店」—— 重拾心跳加速的壓迫感
「孟買酒店」有澳洲資金也有印度資金,不似正宗美國片被徹底污染,才能夠力保不失。否則,懶理改編真人真事,大概也會硬生生加插一個以一敵十的超級英雄落去。現實沒有超級英雄,只有視酒店為命根的員工,帶領客人暫避風頭最後逃出生天,和用盡方法反抗但始終不敵子彈爆頭的死者。
斯里蘭卡恐襲羅生門:誰是襲擊基督徒的兇手?
斯里蘭卡發生針對基督徒的大規模恐襲,造成超過 320 死、500 傷。雖然「伊斯蘭國」昨日忽然承認責任,但如此奄奄一息的恐怖組織,還有能力策劃精密恐襲嗎?抑或又是另一次借勢邀功?有維權及智庫組織提醒,斯里蘭卡基督徒近年確實受不少暴力滋擾,但施襲者以佔人口大多數的佛教徒居多,穆斯林作為少數亦曾經遇襲,單靠本土因素不足以解釋事件,背後幾乎肯定牽涉國際組織支援。
上帝視角
“We are told that when Jehovah created the world he saw that it was good. What would he say now?”
— Bernard Shaw, Irish playwright
有人說,耶和華創造世界時看見了美善。不知道現在他會說甚麼?
— 蕭伯納(愛爾蘭劇作家)
小灰:英國少女與國際恐怖主義
有別於傳統戰爭敵我分明,西方國家現時對於如何處理伊斯蘭理想國瓦解後的戰俘和難民,並沒有一致看法。未成年戰俘是否等同被恐怖分子誘拐、或應否負上戰爭罪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及道德問題。
陶傑:集體步向瘋狂
自從愛森斯坦發現了蒙太奇,負責「剪輯」(editing)的電影剪接師和報刊電視新聞編輯,就成為權傾一時的行業。當這個行業,為政治立場偏頗的所謂知識分子擁有,繼而為一個極權操作,事實真相,如何扭曲詮釋,從心所欲,就是一個國家走向瘋狂、一個民族走向愚昧的開始。
新年新視野:下波恐襲浪潮來自前蘇聯?
每逢提到恐怖主義,很多人自然聯想到中東。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Vera Mironova 卻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提醒,其實近年愈來愈多恐襲由前蘇聯的極端伊斯蘭分子操刀,包括中亞及高加索地區,但我們的國際視野卻落後於形勢。
林喜兒:Bodyguard —— 恐襲陰霾下的新時代警匪片
美國愛拍律師戲,英國就最愛拍警匪劇。Bodyguard 製作人兼編劇 Jed Mercurio 的名作便是經典警匪劇集 Line of Duty。配合時代轉變,這個年代的警察故事,不再是捉賊,你認為英國民眾認為當前面對最大的敵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