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遵守命令是規定,不能反抗,無可奈何。可是細節怎樣執行,是否要犯錯,或者是否要賣力做得最好,甚至是故意做得不好「放水」,「執行命令」與「反抗」並不衝突。怎樣在建制內反抗建制?這個 20 年前的遊戲故事早已寫了出來。
制度
|共41篇|
鄭立:世紀戰役 —— 香港感染蝙蝠病毒擴散美利堅
這是一套很真實的電影,因為裡面沒有任何救世者,電影裡每一個角色,從醫生官員去到研究者,都跟現實中遇到瘟疫的反應和行為相去不遠,他主要描述的角色並不是演員,而是政府、組織與群體。
Moyashi:「私了」的價值
私了完不了,也不會完。不是因為私了的群眾不斷湧現,而是因為能夠終止私了循環的公權力失控,理應負責的在位者成了將所有人推落懸崖的凶手。
【強闖私人地方】保障私產,就是捍衛自由
假如接受警察在缺乏法律依據下,恣意進入自己的屋苑,也許等於認同個人財產可以被他人侵佔。但在資本主義自由社會中,個人財產應得保障的意義,遠超於財產損失的問題。
鄭立:粥卡 —— 立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立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是的,任何人都可以改變社會,可是最能改變社會的行為,諷刺地往往出自最沒改變社會動機的人。
唐明:美國人是不是傻?
人人都傻其實是因為制度可以信賴,每個人只需要付出較小的代價,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而不是像叢林裡的野獸一樣,必須磨尖自己的牙齒和爪子,避免成為別人的獵物,然後想盡辦法偷搶獵物或者吃剩下的殘骸才能苟活。
革命過後,烏克蘭漫長的警隊改革之路
烏克蘭示威以亞努科維奇下台作結,親西方政府後來解散當地防暴警察,部份防暴警察更向民眾下跪道歉,成果為不少港人津津樂道。可是,5 年過後,烏克蘭警隊的改革之路依然十分漫長。今年,漢堡大學政治科學家 Cornelius Friesendorf 在學術期刊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刊登研究,形容後廣場革命的烏克蘭是一塊制度拼裝(Institutional Bricolage),政府像一個修修補補的工匠,進行改革同時,很多舊元素依然殘存。
消費稅加徵在即,日本人未準備好?
事隔 5 年,日本將於 10 月 1 日再度調高消費稅,由現時的 8% 增至 10%,買賣雙方致力將打擊減至最低。百貨公司提早發售冬季用品,電器店亦增存 4K 電視機等貴價商品應付需求。但從政界、工商界甚至國外,仍有大量問題尚未解決。距離「死線」不足一個月,準備功夫還來得及嗎?
Moyashi:每集只可以出現一隻怪物
即使超級戰隊的隊長不斷開記招,再三重申破壞建築物是邪惡的行為,或者將已出現的「怪物」都打倒,這一集節目仍然不會完結。怪物會繼續湧現,在街上宣讀自己的訴求。
林宇:革命時代的商品市場學
世道安穩時,大家搵食無可厚非,只不過到了大是大非之時,還停留在吃喝拉撒的層面,這種 KOL 也太「廉價」了吧。
Mo 爸:英國被迫接受海外醫生免試?
一方面歐盟醫生能改善人手不足問題,但一方面某些歐盟醫生又為整個醫療系統帶來不少的負擔。人救多了,但整體系統上所需的資源卻也增加了,而事故亦同樣多了。究竟質量重要還是數量重要?
壓榨奴隸只靠皮鞭與威嚇?加勒比奴隸制不是你所想
每當談到黑人奴隸制度,大家定當聯想到皮鞭,奴隸要不是臣服於皮鞭之下,就是不服奴隸主淫威揭竿起義,但種植園內的黑奴人數往往是白人 10 倍有多,難道單靠鞭子便足以管束黑奴嗎?歷史學家 Christer Petley 最新著作分析英屬牙買加的案例,指出奴隸制殘酷之處其實在於軟硬兼施,以複雜的階級等第,促使奴隸間互相競爭,服膺於制度之下,以致嘗試掙脫枷鎖的黑奴寥寥無幾。
諾貝爾獎與科學界脫節?
今年各項諾貝爾獎的得主開始陸續公佈,一眾頂尖科學家,將有機會得到物理學、生理學或醫學,或者化學方面的最高殊榮。不過現今科學領域廣闊,這 3 個諾貝爾獎項,已不足以表揚在其他科學領域取得觸目成就的科學家。部分學者則認為,諾貝爾獎的不合理評獎制度,使其與 21 世紀的科學界脫節。
從「冒險」逼出來的維京競爭力
作為充滿傳奇色彩的維京後裔,北歐五國在世界經濟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的祖先是了不起的水手,身處冰天雪地物資缺乏的嚴苛環境,卻能發展出先進的造船技術與高超的航行技巧,早在公元 9 世紀,就能克服惡劣的海洋。對北歐民族來說,離開舒適的爐邊與家鄉,前往未知的挑戰,正是文化 DNA 一部分。時至今日,這樣的 DNA 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透過制度與教育去體現。
Moyashi:全民中二病
我們所有人無分左中右都有一顆中二病的心。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就會開始為自己生活中,既成事實的悔恨找理由,幻想外在的世界覆蓋著不可名狀的意志。不是自己願意,而是這外在不可名狀的意志操弄著自己的人生。於是其他反抗的人,都是看不到這層隱形的意志。
陶傑:所謂「專制」
所謂「帝制」,無疑對專制獨裁統治認知過分簡單。
唐明:細枝末節的大事
足球比賽罰射「十二碼」,也就是 10.9782 米,為甚麼不化零為整,裁掉最後那點 0.9782 的小尾巴,改成 10 米呢?沒辦法,現代足球孕生在工業革命的英國的貧民陋巷裡,「十二碼」就是當初那些底層工人的語言。即使我們不知道狄更斯時代,一個街童掙「六便士」是多還是少,也一定能體會一本 “Penny Dreadful” 的讀物是有多麼廉價。
不能失控的同理心
元旦日,兩名病童的父母到禮賓府請願,要求當局徹查疑似醫療失誤,聲淚俱下,有母親更向特首下跪,受眾看見此則新聞,大多感到心酸,理解到為人父母,為了子女可以赴湯蹈火,亦想為子女討回公道。但有輿論卻指這一跪一扶,是法治走向人治的徵兆,此說一出,馬上有網民痛斥說法「涼薄」。如此局面令人想到了同理心(Empathy)的運用。
在北歐談場高齡校園戀愛
DSE 成績放榜,同學各散東西,有的升大學,有的出國,有的投身社會。無論前路如何,唯一可肯定的,就是「學無止境」。學習不僅限於學院知識,無論是社交來往、職場技能,都需要學習;學習更不受制於年齡,現今科技一日千里,產品軟件推陳出新,在未來,北歐的老人家或許也要強制重返校園,以跟上社會潮流。
鄭立:以貢獻去分配股權
一群年輕人創業,創一個有限公司,通常股權會怎分配?我相信,首次創業的人,多數都不外乎兩種。第一種是,看誰拿多少錢出來,然後純粹用錢分。第二種是,把股權的數量,按創業者的數量去平均,兩個人就二份一,三個人就三份一,四個人就四份一,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個人,就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份之一。反正這是大家心目中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