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授課是疫情下的權宜之計,卻也是戰地裡的希望之光。在敍利亞西北部,長期武裝衝突加上今年初的強烈地震,數百間學校受到破壞,過百萬兒童嚴重缺乏、甚至可能全被剝奪教育機會。非牟利機構 Masarat Initiative 遂提供錄製以至直播課程,以解決失學問題。
敍利亞
|共61篇|
【土耳其地震】創新科技如何協助救災?
除了捐款和捐贈物資,一些 IT 人和工程師亦善用科技,建立應用程式,為災民和救援人員提供協助。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也參與其中,利用其技術與遠程醫療團隊共享實時位置數據,希望能加快救援速度。
【土耳其地震】機械人可取代搜救犬嗎?
在結構不穩的廢墟中作救援工作,人與狗都面對極大危險,日前就據報有來自墨西哥的搜救犬不幸殉職,使用機械人似乎可成為更安全偵察瓦礫中生還跡象的方法,近日「德國之聲」(DW)有專文探討,目前機械人可否在災難中取代救援犬。
土耳其「抗震」建築,為何倒成如斯慘狀?
土耳其週一連續發生兩次強度 7 級以上的地震,超過 1.2 萬人喪生。不少現代高樓呈「熱香餅式」(Pancake mode)結構性倒塌,被詬病為傷亡慘重的主因。英國廣播公司(BBC)亦報道,一些近年興好、聲稱抗震且建築質素佳的大樓,同樣不敵地震而迅即崩塌。專家質疑,即使這次地震強烈,但建造得當的建築物,理應不易倒塌。
世紀地震後,敍利亞政府阻撓人道救援?
經歷世紀地震,土耳其與敍利亞罹難人數繼續飆升,累計死亡人數逾萬。中東研究所敍利亞反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計劃總監 Charles Lister 在「外交政策」雜誌警告,敍利亞反對派控制的邊境地區住了大量難民,地震震垮了跨國人道走廊,巴沙爾政權卻試圖壟斷救援通道,加劇反對派地區的人道災難。
夾在戰爭中,成為「垃圾人」的敍利亞居民
敍利亞東北部、現時由庫爾德族人領導的多民族政府地區,曾有廣闊的農田、油田,是該國主要收入來源。但內戰持續,加上 2015 至 2019 年間美軍支持庫爾德人領導的敍利亞民主力量(SDF)武裝聯盟打擊 ISIS,令居民生活至今仍未回復正常。有人要成為「垃圾人」,在垃圾場拾荒為生。
敍利亞旅遊 vlog,等同獨裁國宣傳片?
敍利亞內戰塗炭生靈,英美等國警告國民,如非必要勿往當地。但「衛報」近日報道,相繼有旅行達人發佈遊記影片(vlog),向觀眾介紹「媒體不會告訴你」的敍國面貌,展示到此一遊有多獨特而安全。有學者及維權人士質疑,這些網紅淪為血腥政權的打手,替當局招攬投資者及外國客,等同助紂為虐。
截斷敍利亞人道救援,恐成普京報復西方手段
當國際聚焦烏克蘭戰事之際,敍利亞內戰的反政府最後據點,仍然有數百萬人口依賴國際人道物資維生,兩場看似不相干的戰爭將可能互相牽連。有分析警告,本身支持巴沙爾政權的普京,可能利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在下月安理會表決時,截斷敍利亞人道救援通道,以報復西方國家的制裁。
倉鼠也是敍利亞移民?
昨日有寵物店店員與顧客確診,當局直指荷蘭入境倉鼠是播毒源頭,勒令撲滅 2,000 隻倉鼠等小動物。作為寵物的倉鼠,是以敍利亞倉鼠(Syrian hamster)為主要品種,牠們原本生活在敍利亞田間,卻經歷近百年的不尋常旅程,最終足跡遍及全球,成為人類的寵兒,不少醫學發現都是多得牠們的「貢獻」。
棄四輪,踏兩輪:阿拉伯青年愛騎車
不少老一輩阿拉伯人鄙視單車,認為窮人才會以此代步,所以就算沒錢買車,也寧願坐電車和巴士。近年汽車仍佔主導地位,但從摩洛哥到敍利亞,都漸多年輕人喜愛及推廣騎單車。他們積極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免費維修,並爭取更多路面空間。因為這些地區,單車徑本已很少,還總被司機無視。
憲法之於獨裁者,只是一件利己工具
憲法乃國法之本,「經濟學人」發現,修憲在阿拉伯世界頻繁多了。埃及正起草 10 年內第三份憲法;突尼西亞亦將修憲;敍利亞則開始起草全新版本。只是,在統治這些國家的獨裁者眼中,憲法僅為利己工具,寫為己用,不合即改。
昔日的地獄迴旋處,成敍利亞人約會地點
幾年前,敍利亞北部城市拉卡(Raqa)的 Al-Naim 迴旋處,曾是伊斯蘭國組織公開行刑的地點,現在已翻新成為可以讓家庭或戀人相聚的休憩用地,但當地居民腦海中,仍存有這段慘痛的記憶。
抵擋暴政進擊,他們建了一座秘密圖書館
知識從來都是暴政的眼中釘,焚書坑儒是他們的統治技倆。敍利亞內戰期間,當知識分子流亡或被捕、政府對反抗城市狂轟濫炸,有市民就曾經合力在瓦礫搜救書籍,在地下室建立一座秘密圖書館,以閱讀尋求思想自由,維持城市的文化水平。資深法國記者米努依(Delphine Minoui)著作「私運書的人:敍利亞戰地秘密圖書館紀事」記載了他們的故事。
杜拜世博能成功為參展國粉飾太平嗎?
本月在杜拜舉行的 2020 年世界博覽會內,受政局動盪困擾的參展國,期望遊人可以把政治擱置一旁,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展覽上。像伊朗希望參觀者專心欣賞於華麗的波斯地毯,不要思考該國貿易制裁、核問題等糾紛;敍利亞則希望人們忘記當地殘酷的戰爭,用心了解世上最早的字母系統;也門雖瀕臨飢荒邊緣,但仍希望人們享受其生產的蜂蜜及咖啡。
美軍撤出伊拉克與敍利亞,會否釀成阿富汗式亂局?
杜林普與拜登政府先後承諾,不會讓美軍陷入「無休止戰爭」(Forever Wars),預告將要從中東戰場抽身,奈何撤出阿富汗卻亂象叢生,究竟同樣亂局會否重演?假如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和敍利亞,將如何改變當地政局,乃至整個中東的地緣政治?
邊打仗的中東,邊流到(黑)市的文物
談論中東地區,話題往往觸及當地不穩的局勢。偏偏中東地區擁有不少考古遺址,藏有豐富文物,稱得上寶庫。部分近年陷入戰亂的中東國家,不時傳出黑市商人、犯罪組織及 ISIS 趁火打劫,掠奪文物並出售的新聞。有反「血腥文物」(blood antiquities)人士就向「亞洲時報」(Asia Times)披露,大量遭洗劫的中東文物,到底如何在世界各地流通。
敍利亞內戰十年,「點火者」的追憶
十年的漫天戰火,令敍利亞生靈塗炭。一場銳意推翻獨裁政權的革命,至今釀成近 40 萬人死亡、約有 560 萬人逃至鄰近國家,經濟損失估計達到 1.2 萬億美元,但總統阿薩德卻仍不動如山。當初偶然觸發這場抗爭的少年,如今已在異鄉長大成人,當他回望這段顛沛歲月,除了恐懼和傷痛,還有不息的怒火。
鄂圖曼再崛起?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
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發揮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壯大。過去兩年,該國佔領敍利亞東北部、深入伊拉克、插手利比亞內戰,軍費更自 2016 年增加近半,大有昔日鄂圖曼帝國重新崛起之意。「經濟學人」在去年中分析,總統埃爾多安在中東地區,旨在追求國家經濟利益及解決切身威脅,有時甚至為此侵犯他國邊界。這些展示力量之舉,令很多「鄰居」憂慮至今。
10 年後,他們迎來轉型正義第一步
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敍利亞民眾在 2011 年年初組織反政府民主運動。運動最終演變成武裝衝突,內戰局面仍持續至今。根據敍利亞人權觀察站的數據,10 年來已有逾 387,000 人因此死亡,數字甚至不包括估計死於監獄酷刑的 88,000 名平民,期間投身政權機器、虐待平民甚至殺人者,一直未有得到應得懲罰。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逃到德國的前情報人員最終被捕,因涉及反人類罪行,日前被當地法院判處監禁 4 年半。這宗案件,令受害者看到公義終能伸張的希望。
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戰場,為何驚現敍利亞武裝?
據報日前有 55 名敍利亞武裝戰死,但葬身之地不是敍利亞,竟然是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戰場,感覺像是時空錯配,其實正反映背後縱橫交錯的國際形勢 —— 敍利亞武裝由土耳其僱傭以對付亞美尼亞,危及俄羅斯與阿拉伯多國區域利益,恐令衝突演變成代理人戰爭,也再度加劇北約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