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不斷被騙的故事。
同情心
|共8篇|
蘇二:當勝饑渴碰上假威鋼(一)
她渴望勝利的感覺,但不問執行成本和埋單結果,多年來在政府要職中皆虎頭蛇尾,空有「好打得」之名,卻沒有胸有成竹的執行能力。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下)
Christian Jarrett 認為,我們都會被人格的黑暗面所吸引。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上)
要談論人性的醜劣,隨手都可以找到精準到位的詞彙來形容,但要參照科學化的統計數據,從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中歸納出共同特徵,則從來沒一套簡單的說法。即將出版「人格學:讓人格科學成為你的優勢」一書的英國心理學家兼作者 Christian Jarrett,近日撰文提到 10 個令人沮喪的心理學調查結果,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一些人性的黑暗面向:幸災樂禍、盲目武斷、不自量力、道德偽君子⋯⋯
鄭立:追龍 —— 權力使人腐敗,正義感與情義何嘗不會?
如果我說,腐敗並不是源自人類的醜惡,而是源自人類的善良與美德,你會作何感想?在「追龍」這電影中,豪哥帶著一群兄弟朋友來到香港,沒甚麼可以謀生,一窮二白,被人欺負,在社會的邊緣浮沉生存。因為被抓,而遇上了雷洛。雷洛與豪哥關係的出發點,是同理心。引領他們腐敗的起點,與其說是單純的貪婪,不如說是同情心,以及因為感性而承擔和想解救別人的不幸。
人類同情心的極限
從 0 到 100 的差距,感覺上大於從 5,800 到 5,900,但其實兩者相差同樣是 100,不過是心理作用令我們產生錯覺。這樣的錯覺同樣適用於我們對人命損失的反應上,導致我們聽到一個人受苦受難時,很容易動惻隱之心,伸出援手,但當受難人數增至成千上萬時,我們容易變得麻木,同情心不增反減。心理學家把這個心理機制稱為「心理麻木」,左右著政府的決策,亦左右很多人道危機的發展方向。
鄭立:「唐伯虎點秋香」——博取同情之前先看看有無人慘過你
劇情最妙的地方,就是在這場鬥慘比賽中,雖然最慘的人死了贏了,但是得到職位的卻是輸掉的唐伯虎。他沒有比對方慘,卻能得到想要的結果。為甚麼?因為死了不能當家丁,就失去了對別人的利用價值,沒死的人才能夠被利用,而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會得到援助。到頭來,其實別人是否援助你,也是看幫你能否解決你的問題,以及幫你這件事,對他們是否有意義,而你對援助者,又是否有用?
窮情影像:消費你我同情心
在慈善組織的廣告上,不時看到惹人不安的影像,影像主角多數骨瘦如柴、面容枯槁、眼神可憐;如此影像不僅煽情,更在消費落後國家過著悲慘生活的人們,只求激起觀看者的同情心吸引捐款。英語世界稱呼這影像為 Poverty Porn (中文暫未有對應字眼,這裡權譯為「窮情影像」)。CNN 刊文批評,窮情影像有多重的潛藏危險,剝削拍攝對象、宣揚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