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11 年開始,由於天氣異常乾旱令泰國及印度這兩大食糖出口國失收,導致全球糖價持續上升。近年再受烏克蘭戰爭、貨幣貶值及厄爾尼諾現象等影響而惡化,過去兩個月更急漲 55%。對於眾多發展中國家,在面對米等主要糧食短缺、食品貿易禁令加劇食品通脹的問題之時,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糖
|共19篇|
人工代糖:助你有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腸道問題?
人工代糖因低熱量或不含熱量,一度被公認為糖的健康替代品,但愈來愈多研究揭示代糖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有關。最近,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主任 Mathilde Touvier,對 10 萬名成人進行研究,並於「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結果,證實食用大量代糖會令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臟病或中風機會。
從農業廢物中得到代糖:一個愛的故事
為了父親的糖尿病病情受到控制,墨西哥一名科學家研發出更便宜、更環保地得到貴價代糖的方法。
咖啡新浪潮:恪守無糖無奶規則
對好些人來說,咖啡要加奶加糖,才是咖啡。黑咖啡於他們而言,感覺就像苦茶,但近年咖啡店出現了新浪潮,堅持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只為了令顧客品嚐到咖啡真味。
減糖,由教材開始?
兒童一旦嚐過甜味,從此要他們不吃糖,不喝汽水甚為艱難,但若在學校必修科中滲入減糖概念,潛移默化又能否奏效?英國政府部門首次為學校提供專門的減糖學習資源,試圖從英文及數學科入手,培養學齡兒童更健康的飲食習慣,減低肥胖風險。
人造甜味劑真的更健康?
軟性飲品生產商過去標榜無糖或低糖的汽水,似乎是嗜甜卻又怕肥一族的替代選擇。50 多年前,由於沒明顯副作用,人造甜味劑(artificial sweeteners)獲商家大力推薦。但隨著人們對食品添加的化學物有所懷疑,人們對零卡路里的人造甜味劑究竟能否有助減肥、會否引起其他健康問題一直爭持不下。近日,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報告便指出,沒有證據證實糖替代品的健康益處,且不能排除潛在的危害。
墨西哥餐廳營商之道:可樂暢銷,我偏要禁
墨西哥是全球消耗最多可口可樂的國家之一,每人平均一年飲下 180 公升之多。市民喝可樂如飲水,開食肆的自然就會大量入貨,確保供應源源不絕。但在瓦哈卡州首府瓦哈卡市,知名餐廳 Los Danzantes 偏在本月初對可口可樂頒佈禁令,表示從此不會再有這款汽水可供點選。
新研究啟示:為何太多果糖會傷肝?
果糖與肝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關係,多年來一直還在爭論。有人認為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他們認為,因為甜味會抑制飽腹感,食用富含果糖的食物容易讓人暴飲暴食,因而導致糖尿病或肝病;有人則懷疑原因是果糖被代謝的方式導致這些疾病。然而,這兩種假設卻難以找到充分的證據。但最近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教授 Joshua Rabinowitz 團隊的新發現,或為「代謝假說」帶來多一點啟示。
糖果屋:宮廷式玩食物
在著名西洋童話故事「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的情節中,女巫在森林中建糖果屋,引誘兒童入屋,將兒童捉住再煮來吃。糖果屋在現代人眼中看似夢幻,但在歐洲中世紀時,曾有人以巨型糖磚砌成屋、城堡,或者是動物神獸雕像。
癌細胞也愛糖?
癌與糖之間在長久以來關係都「似有還無」,曾有說法是糖可以供給癌細胞營養,斷糖可以餓死癌細胞,但後來科學家指出這是不可行的。然而,經過 9 年的研究,比利時分子生物學家終發現糖確能刺激腫瘤生長:原來糖不是「餵飽」癌細胞,而是影響它的代謝作用(Metabolic effect)。
糖太多會致癌?
高糖飲食有害健康的觀念漸已深入人心,吃太多糖的壞處,不只是導致皮膚早衰、肥胖、糖尿病等,最新的研究宣稱,可以證實糖分太高的飲食會刺激多種癌變。
麥皮:有糖沒糖的戰爭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紐約時報」記者米高摩斯(Michael Moss)於「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一書中,痛陳食品大廠明知產品為食用者帶來健康問題,仍然無視害處,繼續以行銷策略賺盡利益。除了數盡零食的壞處,摩斯也談及「麥皮」——這種看似健康,實際未必有益的食品。原來,麥皮由最初構思到普及成大眾早餐的過程間,是與油脂的戰爭,也是與糖的糾纏。
為何總是在星期一心臟病發?
星期一是心臟病發的高峰期,歷年已有不少統計證實,最新一項來自日本旭勞災醫院的調查,院方量度多名日班員工的脈搏及血壓發現,星期一上午的心臟負荷普遍大於週五任何時段,意味期間較易誘發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為何星期一會特別容易發病?
怎樣減糖才是治本之道?
吃得糖多身子壞,恐怕沒誰不認同。但如何讓廠商少賣高糖商品,在美國始終爭拗不斷。出動糖稅威逼,抑或循循善誘?智庫哈特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Stuffed: An Insider’s Look at Who’s (Really) Making America Fat.」作者 Hank Cardello 近日在「福布斯」撰文,道出美國飲食業界在這場反糖戰,如何浪費資源,並探討哪些手法才能真正推動業界銷售更健康產品。
糖稅真的可減腰圍?
美國人腰圍漸粗,當局絞盡腦汁,想讓人少吃些糖,免得全民皆胖。前年,加州柏克萊市就創全國先河,向高糖飲料徵重稅,盼抬高價錢趕走顧客。實行至今,現時初見曙光。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該市徵糖稅後,汽水銷量下跌近一成,或作替代之用的瓶裝水,則比以往賣得要多。但糖稅這種辣招,又是否處處可行?
高能量飲食有害大腦
對於大眾,糖份和脂肪與肥胖同義,被認為是心臟疾病、肝病、糖尿病的元兇,雖然相關研究不無爭議,但高熱量飲食(多糖高脂肪量)不利身體健康,已有公論;近年亦有不少實驗指出,除了促成身材走樣,原來糖與脂肪亦會影響大腦表現,甚或會削弱記憶力和認知能力。
多少糖足以危害健康?
屢獲科學新聞報道獎項的科學記者 Julia Belluz 多次在 Vox 媒體撰文解釋不能盡信新醫學研究,所有的研究都涉及某程度偏見和缺憾,在同一項問題上,往往要基於大量的研究才能得出真相,那麼到目前為至,攝取多少糖才足以危害健康?
新埃及記:藏「糖」有罪
比小說更荒謬的,除了南韓政局和美國大選,還有埃及糖荒。埃及人每年耗糖達 300 萬噸,但最近數周全國缺糖,令糖價飆升,甚至有錢難買,令民怨沸騰。政府將糖荒歸咎於平民、商戶及政敵囤貨居奇,大舉搜查工廠倉庫,充公數千噸糖,甚至連平民帶糖上街,也被拘捕起訴。難道光是藏「毒」都有罪?
絕望真相:飲酒肥過飲汽水
以往專家左一句糖份太高右一句會增磅的叮嚀令我們對果汁汽水充滿戒心,深怕一罐下肚已透支幾天 quota。不過最近有調查指,慎防軟性飲品還不夠,我們從酒精中攝取的熱量比含糖飲料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