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任務是如此艱辛,不光印度嘗試了多次失敗,就在月船 3 號登月前幾天,俄羅斯的 Luna-25 著陸亦失控並墜毀。但這些失敗風險,並未使中、美或印度卻步。對許多國家來說,在一個潛力未知的領域中取得先發優勢,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太空競賽
|共10篇|
阿提密斯大戰嫦娥:中美將在月球展開核能競賽?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本週披露,預計在 2028 年於月球南極基本建成月球科研站,並打算使用核能應對科研站長期大功率的能源需求。中國銳意發展太空事業雖然並不新鮮;惟無獨有偶,美國早於 2019 年也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阿提密斯(Artemis),並採用核能供電。
陶傑:來自非洲的太空夢
60 年代初期,赫魯曉夫的蘇聯和甘迺迪的美國,展開太空競賽。蘇聯先發射了太空狗、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軌道,體驗失重狀態,然後美國聲稱要登陸月球。此事為非洲贊比亞一名男子帶來靈感。
初代太空人的自白:登陸火星太愚蠢
剛好就在 50 年前,1968 年 12 月,美國太空總署派出 Bill Anders 和他的兩位隊友 Frank Borman 和 Jim Lovell,一起乘坐土星 5 號,完成了圍繞月球軌道 10 周的人類壯舉。現年 85 歲的 Bill Anders,是歷史上最早進入月球軌道的人類,不過,接受 BBC 訪問時他卻表示,今日惹來議論紛紛,而且似乎勢在必行的火星任務,實際上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計劃。
從美國太空建軍,回顧聯合國「外太空條約」
2018 年 6 月 18 日,注定是人類太空發展史重要的一天,杜林普在當天宣佈創建太空部隊,確保美國在太空的支配地位。這聽起來科幻色彩濃厚的計劃,被國際法學者批評違反 1967 年聯合國「外太空條約」,破壞和平使用太空的國際共識。究竟這道半世紀前簽訂的條約有何意義?如今國際形勢大變、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是否需要另立新約,以共享這片浩瀚蒼穹?
人類文明之「火」
文明的歷史,就是人類駕馭火的故事。國家地理頻道「人類起源」(Origins: The Journey of Humankind)系列「文明星火」(Sparks of Civilization)就斷言:人是火之物種。文明之炬的火種,燃點於以下幾個關鍵時刻:
100 年前,Computer 不是計算機,是計算員
對數學白癡而言,即使是簡單的加減運算,也非要拿計算機來按一下好讓自己放心。試想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遇到三角函數和對數要怎麼辦?靠的都是紙筆和人手。在電腦出現以前,「computer」一詞所指的並非機器,而是人。從事數學計算工作的人員,都被賦予「computer」的職銜,例如初級計算員(Junior Computer)和首席計算員(Chief Computer)。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的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太空總署前身),就僱用了一支計算員團隊,他們默默地埋首於航空航天工程,用人手演算的方式展開繁複的運算。
當年今日:太空時代的開端
太空科技大亨 Elon Musk 日前揚言要在 2024 年前送人類上火星,而且只需 80 日,速度堪比環遊世界。人類對宇宙的野心究竟從何開始?59 年前的今天,蘇聯的火箭將人類史上首個人造衛星史普尼克 1 號(Sputnik 1) 送上太空,搶先踏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在冷戰時期激起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開啟了延續至今的太空時代。
射垃圾上太陽:最佳減廢方法?
英國有人忽發奇想:何不乾脆將垃圾射到太陽?再多的廢物,只要掉進這個「終極焚化爐」,肯定連灰燼都燒得一乾二淨。就算會釋出毒氣,危及的也不過是太空生物(如果真是有的話)。這主意理論上看來可行,不過宇宙學專家告訴大家:別癡心妄想。
冷戰逼出建築奇觀:鐵布罩
這種物料出現在建築界別,有如石破天驚,釋放更多建築創意潛能,令作品充滿未來感。不過追其究竟,實質上,也是與冷戰及太空競賽勿不可分。
誰想過,一場原本充滿毀滅與要脅的太空惡鬥,最後造就了一場一場的建築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