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

|共38篇|

【Soul Monday】以滑浪改善精神健康

南非鄉鎮資源不足,兒童經歷創傷事件後,社區內卻缺乏社工和心理學家支援,長遠損害他們的精神健康。本地組織 Waves for Change 就以滑浪作為治療手段,讓那些因貧窮、殘疾、幫派暴力等問題,處於「有毒壓力」高危狀態的 11 至 13 歲孩子,在海中通過學習和群體活動,培養興趣、自信甚至理想。

金磚五國集團,可抗衡美國領導的 G7 嗎?

由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BRICS),準備今天起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第 15 屆峰會。沉寂多時的金磚集團,似乎在中國領導下重振聲勢,超過 40 個國家有意加入,更有指中國試圖以金磚集團,全面抗衡美國領導的七國集團(G7),但不少評論質疑金磚內部有嚴重利益衝突,要對抗 G7 集團仍然相當困難。

由一百萬減至一萬:從酷熱中拯救南非企鵝

聖誕將至,又是天寒地凍的時候,英國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暴風雪,香港也剛剛遇上冬季季候風,氣溫一度低見 8 度。不過南半球國家季節剛剛好相反,現在正值烈日當空的時份。在南非,生物學家也要過不一樣的聖誕,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追蹤他們如何想辦法從酷熱和氣候變化之中,拯救當地愈來愈稀有的企鵝。

為犀牛修復創傷

犀牛角即使無藥用價值,仍被視為珍貴藥材,更被視作上乘工藝品的原材料。按重量計算的話,犀牛角比毒品更為值錢,吸引走私者不惜一切將其從非洲走私到外地,強勁需求令犀牛一直陷於盜獵危機。Johan Marais 是少數可以助倖存犀牛重生的獸醫,近日他接受英國「獨立報」訪問,講述自己如何修復犀牛因盜獵遭受的創傷。

南非新婚姻法:齊人之福,女性也值得擁有?

南非深陷第三波疫情,以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計算,現為最受打擊的非洲國家。但對當地人而言,在整個社會面臨生死關頭之際,個人的終生幸福似乎更值得關注,甚至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只因在上月初,內政部公佈的「婚姻綠皮書」建議,把一妻多夫制度合法化。女性應否享有齊人之福,從此引起全國上下的爭議。

南非暴政時期:非洲民族議會的解放檔案

很多專制政權會透過資訊審查鎮壓民主運動。有時候,政府會以法律或者行政手段,直接把資訊刪走。也有時候是員工為求人身安全、三餐溫飽,進行自我審查。不過在亂世之中,總會有人憑良心和勇氣守護記憶,南非大學學者 Mpho Ngoepe 和普馬蘭加大學學者 ‪Sidney Netshakhuma 就在檔案學期刊 Archival Science 發表研究,講述非洲民族議會的「解放檔案」(Liberation Archives)。

多肉植物天堂,也是盜摘者的天堂

多肉植物憑著其厚實、「治癒」的外表,深得全球種植者的喜愛,他們更會著意收集不同奇珍怪狀的「肉肉」,但這種厚愛已漸漸影響到珍貴多肉植物的生存空間。據「衛報」專文報道,市場需求促使盜摘活動頻繁出現,再加上全球氣候危機,目前已威脅到南非北開普省理察斯維德(Richtersveld)的獨特多肉植物。

集中保育獅子,誤了小型食肉動物?

談到保育瀕危物種,獅子、老虎、熊等超級掠食者(apex predator)最為矚目。不少物種保育界認為,生物鏈有著「自上而下」控制的關係,一旦獅子等超級掠食者數量減少,將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因此,「紐約時報」指人們長期有「保育或增加獅子數目,同時可令其他小型食肉動物受益」的觀念。不過,本月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 B 系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質疑在保育模式方面,這一假設能否成立。

當殖民者結黨:南非國民黨與種族隔離政策

15 世紀末起,歐洲的殖民者入侵世界各地,並在新發現的土地定居。這種定居殖民主義為殖民地留下很多複雜的政治問題。其中南非在 1934 年獨立後,一直陷入長期的種族衝突之中,二戰後更實施長達近 50 年的種族隔離政策。這段不光彩的種族隔離史,其中一個起點就是南非白人成立國民黨推動阿非利卡民族主義(Afrikaner nationalism)。

全球排華浪潮:南非篇

中國經濟崛起,為各國帶來投資機遇,也帶來國債、文化衝突,乃至官商勾結等問題。一些專制國家,有時會出現管治精英親華,平民大眾排華的現象。非洲大國南非向來是中國的親密夥伴,但民間排華問題卻愈來愈嚴重,在野陣營更經常大打「黃禍論」。

羅本島:南非惡名昭彰的酷刑監獄

壁屋懲教職員「禤雅達」被指以酷刑虐打抗爭者,事件令人心寒,其實早在反送中運動之前,有媒體就曾揭發懲教職員迫少年犯飲尿食屎 而且毒打至聽覺受損。在獨裁政府中,沒有權力制衡之下,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屢見不鮮,政治犯的遭遇就十分悲哀,很多要在政權倒台後,才能伸冤索償。南非白人專政期間,就有關押過不少政治犯、惡名昭彰的羅本島監獄。

中國醫療外交:非洲人吃這一套嗎?

武漢肺炎差不多傳遍世界每個角落,而在醫療系統極為脆弱的非洲,確診人數早已超過 15,000人,情況令人擔憂。在疫情爆發初期還未波及到非洲時,中國商人在當地四處搶購醫療物資;中國疫情高峰期過去後,就向非洲開展醫療外交,透過協助當地對抗疫情,試圖增加影響力。可是,中國的醫療外交,在非洲卻不是人人受落。

南非種族隔離時代:抵制行動打破「白色經濟圈」

自 1948 年「種族隔離法」生效,南非黑人遭受的制度歧視壓迫不斷。1983 年白人政府「讓步」,籌組三院制議會,被同年成立的南非民主統一戰線(UDF)批評是白人政府分而治之的扭曲讓步。1985 年,UDF 協調以杯葛方式,抵制白人以及跟種族隔離政權合作的黑人所擁有的商店,要求讓南非黑人享有完全公民權。

恐怖分子曼德拉

香港示威浪潮歷經四月不息,反而愈演愈烈,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近日表示,以暴易暴無法解決問題,只會滋長仇恨,並以甘地和曼德拉為例,認為兩人堅持以和平方式反抗暴政,因而稱譽世界。仇恨固然不應鼓吹,然而湯漢所舉例子值得商榷。例如曼德拉,則不單主張以暴易暴,更曾成立武裝組織「民族之矛」,以破壞公物向政權施壓,長年被英美政府視為恐怖分子。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20 世紀南非(下)

「曼德拉 A 到 Z :馬迪巴的多面人生」一書作者謝克特,將南非的民主運動成果歸功於 4 個策略奏效:煽動城鎮動亂、尋求國際社會對南非採取經濟制裁及外交孤立、反種族隔離運動全球化,以及發動武裝抗爭。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20 世紀南非(中)

回顧 20 世紀的南非解放運動,起初和理非與勇武分流,一邊廂有以非洲民族議會為代表的中產甘地式示威,另一邊廂則是諸如倫比德的排外非洲民族主義者,而黑人、印度人及白人示威者之間又存在種族隔閡,阻礙各政治組織團結一致。後來經歷血腥鎮壓洗禮,抗爭一方汲取教訓,一次又一次聯合發動大型不合作運動。政權以政治迫害及濫權警暴回應,將抗爭運動逼向地下,同時著力爭取外國勢力支援。當反種族隔離運動全球開花之時,亦是南非國民黨沒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