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雲端、硬碟備份資料,能讓我們現有的東西多重保障。小至個人,大如挪威種子庫、北極世界檔案館,道理都一樣。歷史文化、植物糧食值得備份,音樂又是否需要一個儲存庫?風投公司 Elire Group 正投資全球音樂庫計劃,號稱要在挪威保存世界各地、從原住民到城市人,歷來珍貴、重要的音樂作品。
儲存資料
|共3篇|
用 DNA 儲存數據更好?
目前,估計全球有約 1 萬億 GB 數碼資料(digital data);每日的電子郵件、照片、推文等其他數碼檔案,便增加約 250 萬 GB,當中大部分數據會儲存在不同的大型數據中心。要建立一個數據中心,可能需要佔用幾個足球場大的土地,加上維護,成本約 10 億美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正探索以其他形式—— DNA —— 儲存不斷增加的龐大數據。
在一粒原子儲存資料
在資訊爆炸資年代,我們總希望以最小的空間儲存最多的資料。回首一看,從以前的磁碟(Floopy Disk),到 DVD、USB 記憶體、記憶卡、容量愈來愈大的硬碟,儲存工具愈來愈強大,也許已見怪不怪。科學家仍努力不懈尋求突破,日前來自 IBM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南韓兩所研究學院的團隊,在「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便能夠把 1 位元的資料儲存在一顆原子中,利用單原子磁石來製成一顆原子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