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

|共13篇|

民主的條件(一):公共資源

自 1980 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以來,私營模式逐漸取代公營制度,以自由市場與效率之名,將公共資源私有化。但對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政治科學系教授 Bonnie Honig 而言,公共資源是民主的基石,一旦變賣,民主制度亦將難以維繫,私有化浪潮是威脅民主的警號,必須加以節制。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Judith Butler 篇)

杜林普當選翌日,美國哲學家、女性主義學者巴特勒(Judith Butler)發表公開聲明,對結果表達震驚之外,亦就多項議題提出不少疑問。她認為,杜林普之所以獲群眾保送入白宮,在於成功煽動各種憤怒:經濟不滿固然是一大助力,但種族、移民、性別歧視一樣扮演了助選角色,杜林普的恣意言論,等於背書(license)了一般人的憤怒;而民主黨放棄桑德斯的憤怒基調,希拉莉的建制形象更是趕客。面對敗選,今後左派政黨應開始思考如何掌握民眾運動的潮流。

陳蕾:在奧巴馬之前,另一位瞄準白宮的黑人領袖

點票後,當選人固然成為萬千焦點,落敗者只得黯然下台,當中有些華麗轉身,投身其他崗位,但更多消失於公眾視線。Huffington Post 的 Podcast 節目 Candidate Confessional 特意訪問多位在美國選舉落敗的公眾人物和有份籌謀的競選經理,剖白承受失敗的心路歷程,當中嘉賓包括在 1984 年和 1988 年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著名黑人民權領袖 Jesse Jackson。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Alain Badiou 篇)

「彷似置身一夜漫長的恐怖」(”C’était pendant l’horreur d’une pro­fonde nuit.”)--這是法國哲學家巴迪歐(Alain Badiou)對美國大選結果的感想。作為激進左翼,巴迪歐與齊澤克一樣,支持桑德斯而不信任希拉莉。他認為在全球資本主義操縱之下,希拉莉與杜林普「相當不同,但又屬於同一世界」,唯有桑德斯終於提出新方案,還美國人民真正的選擇。

【美國大選】左翼哲學家怎樣看?(Slavoj Žižek 篇)

杜林普當選美國總統,右翼席捲歐洲之後再下一城,左翼學者如何理解左派全球撤退?斯洛文尼亞哲學家、文化評論學者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美國大選前夕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要投,他會投杜林普,因為希拉莉才是「真正的危險」。作為激進左派,為甚麼齊澤克會由支持桑德斯變成背書杜林普,背後又有何理據?

【美國大選】投票猶如買廁紙?

杜林普在總統辯論中大放厥詞,信口開河,讓傳媒忙於做「事實核查」,加上性醜聞纏身,共和黨人紛紛割席,雖在民調支持度落後希拉莉平均 7%,以及在關鍵州份希拉莉仍佔上風,但未到點票一刻,一切尚有變數。呼籲人支持希拉莉有何方法?最基本是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例如講一個有關去廁所的故事。

希拉莉總統夢?要問普京

江湖盛傳,近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電郵外洩,爆出桑德斯在初選被打壓,以偏幫希拉莉贏得提名,幕後黑手是普京大帝。克里姆林宮例牌否認,形容指控「荒謬」,但網絡保安專家指鐵證如山,毋庸抵賴。多名前美國官員及俄國事務專家則相信,若普京真是爆料的始作俑者,就並非只為支持杜林普,而是因他仇視希拉莉,恨不得將她打垮,粉碎其白宮夢。

桑德斯的勝利

美國大選民主黨初選落幕一個月後,桑德斯終於表明將為希拉莉站台,令不少支持者「心碎」。若說桑德斯未曾設想勝利,未免過分單純;但說落選等於完敗,這種想法也很天真。桑德斯挾民意逼希拉莉調整方針,將民主黨拉向進步左派,種種改變,一年前幾乎無法想像,今日已成民主黨內共識。而桑德斯現象並不會隨大選結束,關鍵是未來如何把握機會,將趨勢化為實績。

大銀行應否打散?

金融業規管是本屆美國大選重要議題之一。出奇地,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立場基本一致:最激越者當然是桑德斯,宣稱要打散大銀行;希拉莉則表示,即使收取華爾街大額捐獻及,對銀行界亦「不會手軟」;杜林普一樣不滿華爾街;連克魯茲也投訴銀行規管法案無效。究竟金融界應否規管、如何規管?抑或應該更進一步,索性將大銀行打散?

賄賂合法化 美國準備好了

不必 House of Cards 提醒,美國錢權勾結一向惡名昭彰:所謂「遊說」(lobbying),就是帶一張支票從後門拜訪國會議員;2010 年「聯合國民案」(Citizens United)裁決更允許企業無上限資助選舉候選人。現在,美國法院似乎有意更進一步發揚錢權政治:視乎前維珍尼亞州長麥當紐(Bob McDonnell)受賄案如何判決,美國或會成為世上首個賄賂合法化的國家。

聯手?杜林普希拉莉桑德斯的共同點

杜林普、希拉莉和桑德斯有個共同敵人,不是中共大國,也不是伊斯蘭國,而是自由貿易。三位的政綱各不相同,甚至針鋒相對,但講到自由貿易,就異口同聲 Say No。杜林普想對中國開徵懲罰性關稅;希拉莉曾撐「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如今卻公開反對;桑德斯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令美國損失超過 70 萬個職位。豎立貿易屏障,成為三人的競選旗幟之一。難道是保護(本土)主義的先兆?

希拉莉僅勝 0.2% 桑德斯魅力何在?

2008年,希拉莉在愛荷華州仆倒,8 年過去,她幾乎在同一地方再仆多次。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這個程咬金,在近月不斷搶客,如今初選首戰,二人竟是不分高下。NBC 形容希拉莉只屬「表面勝利」,而且雖勝猶敗,而且當中至少六個選區是靠擲毫才贏出。到底這位桑德斯魅力何在,能與希拉莉叮噹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