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

|共60篇|

在英國,成為城市有何好處?

作為英女王登基 70 週年慶典一部分,英國以及海外領土、皇家屬地的城鎮共提交 38 份申請,爭取城市地位。在外界看來,城鎮(town)或城市(city)等字眼可能只反映聚居地大小和人口規模,但在英國,城市的地位有著不同意義。諾定咸大學英語區歷史教授 John Beckett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解釋為何城鎮要投入爭奪這項皇室榮譽。

不滅的王妃:戴安娜何以魅力長存?

戴安娜王妃離開將近四分一世紀,來到疫下這兩年,從同名音樂劇及紀錄片,以至劇集「王冠」和近日上畫的電影「史賓沙」,她的身影仍然充斥於流行文化。在此變化急速的世界,一段說了廿多年的悲劇往事,何以還能風靡全球觀眾,甚至讓年輕一輩也有所共鳴?

理查三世殺侄論,將被推翻?

英國短語 Sent to the Tower,可解為「押入大牢」;來自曾用作軍事堡壘,後來關押不少王公貴族的倫敦塔。作為英國史上可怕、殘酷的象徵,倫敦塔最為人熟知的故事,莫過於理查三世身為叔叔,將兩個年幼侄子愛德華五世及弟弟約克公爵軟禁在內,有傳他們最終在塔內遭人毒手。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指,這段殺侄傳聞或將要被改寫 —— 根據研究,小王子們可能被秘密送至鄉村生活。

皇室訪港記:夏威夷國王的世界之旅

1841年,英國與清廷簽署「穿鼻草約」,標誌香港正式開埠,並在往後發展成東亞區內重要的自由港。香港作為打通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自然有很多商旅慕名而來;香港現代化的經驗,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客甚至革命家到訪,當中包括皇室貴胄。這次就介紹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一世(King Kalākaua)在 1881 年西遊香江的故事。

反抗泰王室:微小的行為,不滅的勇氣

泰國法院裁定,三名學生提出改革王室的訴求有「推翻君主立憲制的意圖」,違反憲法。在泰國,批評君主者可治「冒犯君主罪」。當呼籲改革王室也違憲的時候,民眾對待王室,除了尊崇,似乎再沒其他態度獲許可。不過,有部分到戲院看電影的泰國人,就以其他方式表達不滿 —— 不起立向王室致敬。

老政客未竟之夢:細說英國城市的良性競爭

10 月 15 日,英國下議院議員顏敏時爵士(Sir David Amess)在雅息士郡會晤選民期間,慘遭刺殺身亡。他公職生涯足足長達 38 年,生前一大心願,是爭取把郡內市鎮濱海紹森德(Southend-on-Sea)升格為城市。最終,經過公眾聯署及跨黨派議員開腔支持,英國首相約翰遜在 18 日正式宣佈,升格的請求已獲英女王首肯。就讓我們認識這個英國最新城市,同時了解背後的行政區域劃分制度。

普魯士前王室要取回家族財產,有何難處?

自從德皇威廉二世於 1918 年退位,包括普魯士王國在內的德意志帝國成為威瑪共和國,霍亨索倫王朝(Hohenzollern)結束已有一個世紀。近年霍亨索倫家族首領佐治.腓特烈(Georg Friedrich),要求德國政府歸還前王室財產,專門研究德國現代史的歷史學家 Katja Hoyer 認為,昔日霍亨索倫家族對納粹的態度,導致德國人對這位舊貴族的主張有所保留。

陶傑:王夫之死

雖然英女王無權,王室是國民文化身份和尊嚴所繫。當王室名譽受損,菲臘親王的形象可以順利補位。若菲臘親王與英女王都不在,形象相對柔弱的查理斯及其子威廉是否能同時維繫,戰後長達七十年英國的民族信心,令人懷疑。

污點證人:從前英王室處理叛國罪的法寶

在英美加等民主國家,普通法是當地人權保障和經濟發展的基石;同一套法典體系落入津巴布韋、烏干達等專制國家,又會成為踐踏人民自由和尊嚴的武器。誠然,英國成為今天的現代民主國家之前,也經歷過漫長的王室專政時期,法典是當時王室鞏固權力的法寶,更有類似污點證人的制度,專門處理叛國等重罪,威迫利誘被告指證其他人。

唐明:不止是一般的宮廷八卦

英文所謂的 “air one’s dirty laundry in public”,是一件醜事。但現在,梅根向全世界的陌生人訴心聲,曝露私生活,包括講家人壞話,在美國左派眼中,經美國白宮發言人加持,倒成了「勇氣」的表現,這不僅是對常識的顛覆,也是對於美德,尤其是勇氣的侮辱。

梅根專訪,英國人不同意?

英國哈里王子與妻子梅根,接受美國奧花雲費的專訪播出後,成為新聞熱話。梅根透露兒子阿奇膚色曾成為王室談論話題、不獲王子稱號,成為美國部分關注黑人權益人士批評王室種族主義,甚至呼籲廢除君主的理據。不過,在英國,一眾媒體工作者、歷史或王室專家,並不同意梅根的指控。

民心盡失的泰王,還能挽救形象嗎?

泰國一名前公務員於網上分享批評王室的音檔,本週被裁定「冒犯君主罪」(Lèse-majesté)成立,重判 43 年 6 個月有期徒刑。是次判刑被視為當局發出的警告,打壓去年起要求改革王室的示威潮。但泰王似乎明白,一味靠嚇只會有反效果。據報他正積極改善形象,期望重建名聲挽回人心,如前任般受萬民敬仰。只是這齣「浪子回頭」,泰人又會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