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愛購物帶來的滿足感,並藉此抒發日常生活的壓力。可是,盲目追求新款衣物,會製造很多不必要的浪費,稍有不慎又會多花了金錢。近年,慈善二手店在英國愈開愈多,年輕人之間也興起一股復古風潮。列斯貝克特大學的市場學家 Esther Pugh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慈善二手店背後的循環經濟。
零售
|共76篇|
立法保護獨立書店:法國網購書籍設最低運費
聞名遐邇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去年受疫情打擊一度傳出倒閉噩耗,其實法國 3,300 間獨立書店面對的威脅,還有 Amazon 等網購平台的惡性競爭。法國最近就通過法例,為網購書籍設定運費下限,阻止網購平台繼續以免運費壟斷市場,以拯救被視為重要文化財產的獨立書店。
印度店員坐下的權利
印度服裝店店員 S Lakshmi 每天工作 10 小時,站足一整天後累得只能以緩慢步速回家,回去還要護理酸痛的雙腿及腫脹的腳踝。對於像 Lakshmi 這些必須久站的工人來說,曙光可能就在眼前。上月,泰米爾納德邦成為印度第二個在法律上賦予零售員工「坐下權利」的邦。
幫小店對抗亞馬遜,電商「白衣騎士」成華爾街新寵
疫情中電商爆發,亞馬遜 2020 年由第三方賣家賣出的商品價值達 3,000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長 50%,更佔亞馬遜總銷售額破 6 成,顯示這些小賣家成功依靠平台搭上網購熱潮。然而,隨著業績增長,他們原本小巧、靈活的銷售模式不再管用。
實體虧損、勞工爭議、競爭加劇…… Zara 如何頂住壓力?
在過去一年的疫情中,旗下擁有全球最大 fast fashion 品牌 Zara 的西班牙時裝集團 Inditex,出現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總額達到 4.09 億歐元,主要是中國與意大利成為當時災情最嚴重的兩大區域,Zara 在這兩地分別擁有 320 與 350 間門市。
印度零售業改革,關鍵盡在雜貨店?
台灣有柑仔店,香港有雜貨舖,印度也有 kirana。3 年前「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沃爾瑪耗資數十億美元,進軍擁有近 14 億人口的印度市場,卻敵不過這個本土對手 。時至今日,從本地薑信實集團(Reliance)到網購巨頭亞馬遜,為了擴展各自的供應鍊,仍要爭相「籠絡」這些士多。何以一國的零售業改革,關鍵卻在社區小店?
疫後,還會在實體店購物?
疫情之下百業蕭條,但當人們困在家中,多以網購方式消費,反而推動了創新技術,為零售業帶來新商機。有專家指出,從沃爾瑪(Walmart)的自動駕駛送貨車,到時裝品牌 American Eagles 的網店,本需數年才能達到的發展,在 9 個月內便告完成。
疫情下韓國美妝業的寒冬
自從武漢肺炎肆虐,全人類均要戴上口罩,加上保持社交距離及遙距工作等防疫措施,令化妝的重要性大幅減少。年初起實施的出入境限制,更令巨額消費的中國遊客及以代購維生的「水貨客」同時消失無蹤。曾經點石成金、打入國際市場的韓國美妝產業,便因雙重打擊而步入寒冬,明顯風光不再。
疫症大流行,拼圖、芭比、桌遊等同時再流行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令美國玩具業一落千丈。直至武漢肺炎全面爆發,拼圖、芭比、桌遊及樂高積木等經典玩意,卻再次受到早已成年的用家追棒。這些父母選購玩具之時,不只是看價錢、安全和流行程度,還會從個人的兒時回憶找靈感,與孩子在家避疫耍樂,同時重拾自己的昔日童趣。
疫情中引爆的不接觸商機
如今,實體店的所謂「面對面客服」價值已然崩解,必須以不同於以往的思維方式推動數碼化,例如以閘門為支付系統的「終極形態」。
防疫中的手工啤和家品店,還能開拓市場?
疫情蔓延之下,人們不敢出門,政府實施隔離,實體零售業面臨冰風暴衝擊,卻也帶動了新一波的轉型。
出口轉內銷?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惡性循環
2 月 20 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於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武漢肺炎為國內經濟帶來的衰退壓力,不會持續太久,預計在強勁的經濟及靈活政策調整支持下,將於疫情受控後迅速恢復。照此說法,既然中國官方一個月前已宣稱「國內疫情已受控」,則經濟應見復甦之勢。不過「日經亞洲評論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已陷入惡性循環。
瘟疫改變的不單止人,還有產品包裝?
網購成為疫症日常,要徹底保障彼此健康,理應與送貨員也保持距離,但貨品放在門口又怕被人取去,投遞到信箱會否較好?大型貨品卻難以處理。有英國公司就嘗試重新包裝小型商品,像鮮花、葡萄酒、清潔用品等,以迎合當地信箱口大小。
「新」的限期 —— 賣多久才算「舊」產品?
促銷手法多的是,標榜「最新」怕是至為有效,而又以日本人最為擅長。新產品、新發售、新型號,全都像有魔力一樣,令很多消費者忍不住手,乖乖掏腰包付錢。不過,「新」這個字到底用多久,才不致於從賣點變成騙局?「日本經濟新聞」早前分析當地的市場現況。
二手貨,中國人要爆買了
過去,中國人一般不愛購買二手貨。彭博專欄作家 Adam Minter 近日發表的文章則指,鑑於債務水平上升、物價上漲及貿易戰影響,中國消費者持續強勢 30 年之久的購買力已疲憊不堪。二手貨市場成為中國現時經濟衰退下,少見出現顯著增長的領域。中國一手零售商現時陷入困境,但對二手貨市場來說,卻是一道福音。
日本廉價折扣店,挑戰亞馬遜無人商店的新武器
當亞馬遜在全球掀起無人商店風潮卻慘敗時,日本一家本土廉價折扣零售店 Trial,已將物聯網科技與門市完美結合,研發出一款智能手推車,讓業績暴增 4 成。
【KODW】善用科技與數據 構思人性化設計 成為品牌新力量
為蘋果公司專賣店設計零售體驗的體驗設計公司 Eight Inc.,香港首席總監 Chris Dobson(戴革思)將於 KODW 的論壇,分享其對體驗設計及實體零售的看法。他表示,如要在此把是次演講的重點扼要地說出來,科技並非唯一的答案。其實一切要回歸至客戶,確切了解用家的需要,從而設計出人性化的體驗,運用科技或數據只是為了提升用家體驗而已。他笑言,這聽起來很像很簡單,但現今不少大企業正缺乏這樣的觀點。
當價格由 AI 制定,人類將成待宰羔羊?
根據四位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經濟學家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當蓬勃發展的電商網站,把定價機制交給演算法來決定,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不同的演算法彼此串連,共謀提高價格後,在市場上形成壟斷,迫使消費者必須接受此定價。
亞馬遜銷售新招:讓牛奶與廁紙的價格像股票一樣波動
你在網站上搜尋一箱衛生紙,價格標示 25 港元;忽然來了一通電話,一轉頭你關上了電腦,等到隔天想起來再搜尋,價格已經飆升到 28 元。這種日用品價格變化簡直像是股票漲跌一樣的場景,發生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他們稱之為「動態定價」。
天生食材必有用:「醜蔬果」訂購服務
蔬果的長相決定其命運?以往有瑕疵或長相奇特的蔬果,注定未進肚中,就已先進垃圾桶。不過,近年不再流行標準好看的蔬果,反而以醜為美,有指貌醜的水果更為天然及安全。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興起網購「醜蔬果」,足見其大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