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上的公投愈來愈頻繁,由英國脫歐到加泰隆尼亞獨立,事無大小都交予全民公決,理應最是民主。但原來早有政治學家質疑公投制度,將錯綜複雜的政策議題,簡化為「同意」和「不同意」的選項,要求公民在短時間內表決,不但無法化解爭端,更可能埋下禍根,違反基本的民主原則。
公投
|共57篇|
陶傑:公投,到底是民粹還是民主?
據說民粹是壞的,但民主是好的。若公投代表民粹的抬頭,公投第二次決定留歐,到底又是民粹的勝利,還是民主的彰顯?若民粹的結果,是再回頭決定留歐,則下一次杜林普大選連任,又算不算是民粹伸張之勝?
馬其頓改國名公投失敗,戲肉卻在後頭?
巴爾幹半島素來有「歐洲火藥庫」之稱,位處其心臟的馬其頓共和國,多年來與希臘就其國名爭議不斷,雙方終於在數個月前破天荒和解,「馬其頓」承諾改名「北馬其頓」,以換取加入北約和歐盟的資格。正當國際社會以為兩國宿怨就此化解,馬其頓的改國名公投,竟在投票率不足法例規定下觸礁。究竟公投失敗後,馬其頓何去何從?下一步又會是甚麼?
【公投以後】唯一反墮胎的郡,沒有青年人的城
上星期五,66.4% 的愛爾蘭選民支持廢除憲法第八修正案,正式向這條嚴禁墮胎的法例說不。全球媒體報道這個壓倒性的公投結果,形容是次為歷史性創舉。但在全國最北的多尼戈爾郡(Donegal),難見歡呼振奮的場面。只因唯獨在這選區,大多數選民投下反對票,堅拒墮胎合法化。表面看來,這個「與眾不同」的投票結果,突顯當地的民風保守,卻沒想到,竟也反映了城鄉發展問題。
陶傑:跳樓的媳婦想回家了
12 月 5 日,300 名英國的政客、商界人物將會在一家豪華酒店舉辦一場「退出退歐晚宴」。製造此一奇怪名稱,可以想像英國精英準備扭轉乾坤,認為退歐的大局可以改變。他們仍然不承認去年 6 月的公投結果,覺得 52% 對 48%,區區 4 點,飲恨的差距太小,不足以成為一個公投的合理裁決。
暫緩獨立步伐:加泰打的是甚麼算盤?
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之路再現波瀾,自治政府主席 Carles Puigdemont 周三公佈,暫緩單方面宣佈獨立,尋求與中央政府談判的可能。此話一出,隨即引起各種揣測,到底這是故作扭擰,抑或準備縮沙放棄?美國 CNBC 及英國「金融時報」訪問多名政客、學者及獨統兩派人士,探討加泰下一步會如何走,與西班牙的對立局面,又該如何收場。
獨立合法不合法重要嗎?
最近有兩宗獨立公投吵得沸沸騰騰,一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另一是伊拉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公投。兩宗公投均獲得逾九成投票人士贊成獨立。美國、大部分歐洲國家、土耳其與伊朗強烈反對庫爾德獨立公投,認為事件不利地區穩定。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指加泰羅尼亞公投並不合法,不予承認。要獨立成國,真的這麼難?
加泰隆尼亞:由爭取自治變要求獨立之路
自從加泰隆尼亞宣佈 10 月 1 日舉行獨立公投,馬德里政府連番出手打壓整頓,除了收回該自治區財政權,又搜查首長辦公室,拘捕多名組織公投的官員,充公選票,誓阻獨立公投舉行;另一邊廂加泰隆尼亞卻堅持公投勢在必行,究竟如此強烈的獨立情緒從何而來?其實,加泰隆尼亞爭取獨立已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且當中大有歷史理據。
民主的條件(三):官民質素
「反對民主的最大因由,在你與街上一般選民閒談五分鐘就會明悟。」一句長久誤傳為邱吉爾名言,因而廣泛流傳。反對民主的理據要多少有多少,選民質素參差便是其一,亦是最難啟齒的理由之一。去年美國大選希拉莉批評杜林普支持者有一半為「一籃子可鄙之人」(a basket of deplorables),大西洋月刊便評論指「說法就算成立,對其選情依然不利」,可見選民地位神聖不可侵犯。然而有兩位美國政治學者敢冒不韙,直指選民抉擇不循理性,要為民主失敗負上責任,說法背後究竟有何理據?
陶傑:還多了一個等候黎明的地方
土耳其公投修憲,令獨裁者埃爾多安可以執政到 2029 年。土耳其世俗化的根基受搖撼,進一步伊斯蘭化,危機加深。
如果說 2017 年土耳其修憲的級變天,相當於 1949 年美國杜魯門政府和西方失去中國大陸,從此影響深遠,應該不誇張。
土耳其離獨裁還遠嗎?
香港警察才於集會自比遭納粹德軍迫害的猶太人,德國領事館指言論失當,對此深表遺憾。沒想到兩周未過,此番輪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指德國禁止土國官員於當地為修憲公投舉行集會,做法「與納粹無異」,「與民主毫無關係」。埃爾多安何以大動肝火?德國又為何要干涉此事?皆因土國此番強推修憲公投,被視為替埃爾多安的獨裁夢鋪路。
亢泰:脫歐,杜林普和民主
脫歐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究竟怎樣,大家只能預測,而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結果如何。也許脫歐不如留歐,也說不定。如果是那樣,那就是「真理在少數人手裡」了。如果美國總統杜林普的確做出成績,使美國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等方面都有進步,那就是「多數人的想法正確」。這兩種結果都不能改變「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在一個社會裡少數服從多數是絕對的,不然的話,就不是民主,不是大多數人作主。
波多黎各會獨立嗎?
波多黎各國會日前決議,今年 6 月 11 日將舉行地位公投,決定正式成為美國第 51 州或是獨立。波多黎各是美國「非建制屬地」,政治義務與權利不對等,不少政經內政須經美國國會批核,包括上一次 2012 年地位公投,即使過半選民屬意成為第 51 州,但公投本身亦無法律約束力,美國國會終以廢票眾多為由束之高閣,是次公投會重蹈覆轍嗎?
2017 展望大事
2016 被指是 1936 年翻版(或者不是);2017 剛到,已有輿論認定神似 1917。2017 走向如何無人知曉,但有數件大事可以預期:
28 幅圖回顧 2016
28 幅路透社圖片回顧 2016 大事。
變幻才是恆常的意國政局
修憲公投失敗後的意大利,似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總理倫齊請辭,國家群龍無首,外界憂心忡忡,既怕助長民粹主義,更怕打擊意國經濟,影響整個歐元區云云。但對本地人來說,更換國家元首,就如每朝喝杯 espresso,都是平常不過。畢竟 70 年來,意國已經換過 63 個政府,而在他們眼中,變化既是恆常,亦是必要。
「民粹」即不理性?
美國作家及記者 John Judis 在 The Populist Explosion: How the Great Recession Transformed American and European Politics 一書指出,民粹爆發並不是暫時怪異突變,而是對現狀的深層不滿,有跡可尋。
脫歐 2,200 億損失可以做乜?
脫歐公投以來爭議不斷,由公投是否適切、法律約束效力到整體經濟損失,似乎全是負面消息。財相夏文達近日公佈秋季中期預算,暫別財政盈餘,預算責任局估計 5 年內公債將急增 2,200 億英鎊,總數升至 19,450 億。有分析指,政府額外舉債可視為脫歐的成本,其中有 780 億歸因於後公投時期經濟衰退,160 億出於政府開支及稅務,其餘則是英國央行針對脫歐所出台金融措施的成本。2,200 億英鎊是甚麼概念?不用在脫歐的話,可以做甚麼?
史上 4 場大熱倒灶選舉
杜林普勝選,震驚寰宇 70 億人,繼脫歐公投、德國大選右翼崛起及哥倫比亞公投否決和平協議後,又一「黑天鵝」現象,主流傳媒的民調與現實結果相去極遠,希拉莉的慘敗足以寫入大熱倒灶事件之列。歷史上預測落空的選舉不在少數,但論反差之大,要數以下幾場:
反民主的理據
世界有民主以來,就有反民主。柏拉圖憂慮雅典民主制會造就平庸社會,人民依據個人喜好而活,判斷不依據理性、正義和真理,結果就是蘇格拉底之死;美國是世上第一個實驗現代代議民主制的國家,但其實美國憲法並不十分民主,反而有意處處牽制人民權力。正如邱吉爾講,民主並不完美甚至極差,但究竟還有沒有更好的體制?有學者就嘗試提出折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