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

|共71篇|

激發民權運動的華人仇殺事件:陳果仁謀殺案

5 月 15 日,美國加州發生台灣移民教會槍擊案,造成 1 死 5 傷。橙縣縣警表示,疑犯是一名華裔美國公民,名為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音譯),曾在台灣生活,襲擊是「出於政治動機的仇恨事件」。周文偉所屬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屬中共半官方組織,令案件更撲朔迷離。美國史上發生過多宗轟動的亞裔仇殺案,其中最著名的是陳果仁謀殺案,曾激發亞裔民權運動。

與塔利班會面:關乎中國穩定的瓦罕走廊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前,曾經與中國官方會面示好,輿論因此認為塔利班上台將有利中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卻提醒,兩國接壤的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為昔日絲綢之路重要路段,可直達阿富汗的心臟地帶,但這段地勢狹長險要的地帶,卻可成種族衝突與恐怖分子溫床,當地局勢的安穩才是中國利益的關鍵。

陶傑:極左放水陋習吹襲英國

美國大學的極左放水陋習,開始吹襲英國。英國至少兩家大學:侯城(Hull)和窩士打(Worcester)—— 也就是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喼汁老字號出產的那個地方 —— 都採取極左的教育方針。一旦外國或少數族裔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不夠,例如文法錯誤、太多串錯字、英文語法句子結構有嚴重缺陷,批改這種試卷時,不應該扣分,應該尊重少數族裔或該外國學生的「文化差異」,不要以白人精英優越主義思想為標準,判決這個學生的功課死刑。

215 具遺骸出土 再次挖掘加拿大黑暗學校史

加拿大卑詩省甘露市(Kamloops)原住民寄宿學校遺址發現 215 具兒童遺骸,震驚全國。長達一個多世紀、藏著各種虐待和壓迫的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是加拿大歷史上黑暗的一章。為呈現並傳授寄宿學校系統歷史而建立的國家真相與和解中心(NCTR),至今亦未能完整還原這段過去。

反亞裔暴力事件喚起的記憶:亞裔和非裔社群衝突

3 月 17 日,美國亞特蘭大市發生槍擊案,其中 6 名死者是亞裔女性,當中 4 人是韓裔,另外兩名是華人,事件震驚全國。同日,三藩市有一名華人老太太在街頭遇襲,結果反而把白人兇徒打至送院,成為網民熱話。近日,很多西方媒體也關注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問題,有些人就重提 1992 年洛杉磯暴動,以韓裔商店被大規模洗劫一事,來探討亞裔和非裔社群的矛盾。

美國真正首位非白人副總統:共和黨柯蒂斯

隨著拜登就職成為美國總統,副手賀錦麗也正式成為首位亞裔、黑人,以及女性副總統,打破多項紀錄。很多人甚至是媒體都以為賀錦麗是首任非白人、少數族裔副總統,但其實早在上世紀 20 年代就有一位具印第安血統的副總統柯蒂斯(Charles Curtis)。他成功在白人至上的年代克服種族歧視,但在任內留下很多爭議。史密森尼學會就和大家回顧柯蒂斯的故事。

【柏捷頓家族】夏洛特王后真的有非洲血統?

Netflix 新劇「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Bridgerton),根據美國作家 Julia Quinn 的暢銷小說改編而成。這齣以英國攝政時代為背景的虛構劇集,有真實歷史人物,喬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Queen Charlotte)出場。Netflix 起用黑人女演員 Golda Rosheuvel 扮演該角色,惹起爭議 —— 王后本身是否有具黑人血統?「泰晤士報」報道就形容,這是 Netflix 另一套以富有想像力的詮釋,拍成的英國歷史題材劇集。

【Soul Monday】印度愛情計劃

在傳統的印度社會,跨種姓或宗教的婚姻均屬禁忌,部分人為此遭受暴力甚至被殺。早前一個描述不同宗教通婚的珠寶廣告,亦被多方猛烈抨擊。面對這股保守風氣,3 名新聞工作者在 10 月底於 Instagram 發起新計劃,為打破「信仰、種姓、種族和性別束縛」的有情人,送上支持和祝福。

【巴西選舉】為了當選,連種族都可以改變

本月中巴西舉行地方選舉,大批政客為了跑贏對手,不僅在政黨之間跳來跳去,甚至連「祖宗」都可以不認。「經濟學人」報道,超過 42,000 人將以有別於 2016 年宣稱的種族參選。其中 36% 由白變「棕」,亦即是混血的「Pardo」,通常帶有黑人血統;另有 22% 則從棕轉黑(Preto)或是相反。

李衍蒨:開始尋冤旅程的塔爾薩種族屠殺

約 100 年前,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發生了一次種族屠殺。此事由一名黑人被誤指於市中心攻擊一名白人女士所引起,後來演變成白人攻擊非裔美國人社區、居民及企業的暴力事件。雖然是次屠殺未有造成國際間的廣泛討論,但當中的傷亡都異常大,更有多名喪生者仍未被尋回。終於,事件於近期有突破性的新進展。

在外地捍衛維吾爾文化,是離地的事?

近年,不時傳出新疆的維吾爾人,在當地遭遇「文化種族滅絕」、強迫絕育等壓制手段,部分人出逃國外。除了學習猶太人大流散的歷史,21 世紀的今天,或許還可以從維吾爾人身上學習,失去土地的民族,如何在面對各種困難的同時,在國外傳承文化身份。

維京人不是種族?

維京戰士其實不戴角盔、女維京戰士真實存在,並非神話傳說…… 人們對這群金髮碧眼、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跨過北海進入不列顛的戰鬥民族,還有甚麼誤解?原來,這條問題本身便是誤解。據近日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的基因研究指出,維京不全然是一個種族,而是一種文化身份或概念。

內蒙古:曾經是中共同化政策最成功的地方

8 月 23 日,中國境內唯一蒙古語社交平台「Bainu」遭到當局封鎖;8 月 26 日,內蒙古教育廳正式宣佈,規定本來用民族語言授課的學校,新學年起都要轉用全國通用的漢語教材。一連串事件觸法內蒙古大規模示威,家長學生發動「拒絕返校」運動,據指有蒙古學生更跳樓輕生。過去二十多年,內蒙古一直被視為中共同化政策最成功的地方,甚少出現大型種族衝突,外界都關注在現時情況會否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