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新伯福免費圖書館日前指出,該館館藏、由著名蘇格蘭物理學家占士麥士維撰寫的「電學基本論」(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Electricity)於 1904 或 1905 年被借出後,終於在上月歸還,整整遲了近 120 年。館長慶幸這本百年古書獲得愛護,也希望紙本書能永遠流傳。
公共資源
|共8篇|
工業下一步 —— 全球設計,本地製造
專業人士在網絡上共享數碼資源,各地人可藉此自行生產所需物件,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絡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 Vasilis Kostakis 及維多利亞大學全球化研究講師 Jose Ramos 稱這種模式為「全球設計,本地製造」。他們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表示,很多實例反映,各地生產及消費商品的方式可靠全球共享數碼資源得到改進,包括設計、知識和軟件等方面。
解決試劑不足之途:50 人一組檢測
美國現時疫情轉趨嚴峻,擴大病毒檢測或是值得效法的防控手段。然而,假如試劑盒數目持續供不應求,便無法倣效南韓做法。數學及經濟學家 Olivier Gossner 與 Christian Gollier 教授就建議,將現時一人一個獨立樣本,改為合併 50 人的樣本作一個樣本,再進行檢測。
美國城市的德政:免費坐巴士
美國麻省僅有 8 萬人的勞倫斯市(Lawrence),有 3 條與眾不同的巴士路線,它們途經市內最貧窮的社區,讓市民免費乘坐。這個斥資 22.5 萬美元的計劃自 2019 年 9 月起試行兩年,有助紓困之餘,也能改善當地「巴士多、乘客少」的問題。
警察工會坐大,如何成為政府和社會的隱患?
近月,香港的各級警察工會多番發表公開聲明,其中警察隊員佐級協會更一度形容示威者是「蟑螂」,又一度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予以最嚴厲的譴責」,內容令人咋舌。警察工會固然不是香港獨有的產物;在美國,當地的警察工會勢力便十分強大,很多學者和評論人便把美國長年的警察濫權問題,歸咎於美國的警察工會。
Chester Ho:如果足不出戶就可以看金庸館和羅浮宮的創想
雖然本欄常批評香港政府發展科技要多加努力,但公道一點來說,政府間中也有一些德政,讓市民方便地透過網絡獲取資訊。除了公共圖書館,不少政府部門也提供網絡資源,可惜政府一直宣傳不足,不少市民根本不知道可以使用,而且這些資源大部分使用落後的技術,用戶體驗方面令人失望,專業人士也未能使用開放的數據去造福社會,白白浪費了相關部門的努力和金錢。
參與式預算在愛沙尼亞:市民付錢,市民話事?
假如是市民付錢,讓市民話事,會不會讓市民花錢花得更順氣?美國紐約市在 6 年前起推行參與式預算,台灣亦有社區於 2015 年試行,在法國巴黎、英國多地也不乏這些案例。在歐洲東北另一端,近年崛起的創科小國愛沙尼亞亦不甘後人,於 2013 年起於第二大城市塔圖亦試行了參與式預算,直至現時未有中斷。
民主的條件(一):公共資源
自 1980 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以來,私營模式逐漸取代公營制度,以自由市場與效率之名,將公共資源私有化。但對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政治科學系教授 Bonnie Honig 而言,公共資源是民主的基石,一旦變賣,民主制度亦將難以維繫,私有化浪潮是威脅民主的警號,必須加以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