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都試過,在網上被人問起意見,卻要為防止截圖而婉轉回覆;或在社交媒體上,希望尋求「正確」的言論,不冒犯任何人。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網絡上愈漸普遍的情況。「衛報」就有文章分析,為何人們愈來愈不敢在網上表達意見,及如何拿回網上的個人私隱。
私隱
|共73篇|
【人權報告】威權當道,全球自由正在倒退
正當香港人權自由的急劇衰退,全球風險分析機構 Verisk Maplecroft 昨日發表的人權報告亦指出,世界正同時經歷一場人權自由的大倒潮。目前全球近半人口,活於嚴重剝奪言論自由與私隱權的國家,政權利用科技監控人民和拘禁記者,打壓異見以鞏固統治,當中以中國評分最差劣。
「變臉」科技讓你出賣自己的臉?
由俄羅斯開發的「變老」應用程式 FaceApp 推出後,迅速在全球掀起熱潮,其後被指侵犯個人私隱,不少用戶因而急著刪除帳號。不過「一雞死一雞鳴」,有著相似功能的 AI Portraits Ars 緊接出現,吸引大量網民瀏覽其網站。眼看這類「變臉」玩意接連面世,一些熟悉科技業界的專家則持懷疑態度,甚至憂慮它們帶來的威脅,並非刪了程式就能了事。
為何瑞士人獨愛現金?
Facebook 近日宣布,即將推出加密貨幣 —— Libra,使用電子貨幣付款成為全球趨勢。Libra 協會雖然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但其實瑞士並不依賴電子貨幣,早前更推出了全新的 1,000 元紙幣。現金目前為止,仍然是瑞士人最主要的付款方式。
阻擋濫用人臉辨識?道阻且長
三藩市議會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辨識,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因而反駁,是次立例作用有限。一般人(被)使用人臉辨識,甚少是因為受到警方監控,更多是出於非政府機構,例如學生的監控鏡頭,或是店舖向顧客展示指定廣告。這些用途同樣存在誤認及歧視風險,但要完全禁止私人機構採用人臉辨識,幾乎沒可能。
如何安全上網?問互聯網之父
WhatsApp 近日承認,一批黑客針對程式的安全漏洞,對某些用戶遙控安裝監控軟件,呼籲所有用戶盡快更新堵塞漏洞。Facebook 、國泰航空及 PayMe 等企業或服務,亦曾出現資料外洩問題。矛盾的是,我們再多憂慮,卻也無法離線。在善用網絡及保障私隱之間,到底應該如何取得平衡?美國媒體 USA TODAY 就此向「互聯網之父」、Google 副總裁兼首席網絡傳道者 Vinton G. Cerf 請教。
炫富式享受 VS 仇富式偷窺:買得起豪宅,買不起私隱
事實上,這些位處繁華地段的巨型玻璃大廈,正好折射了城市生活的兩面:炫富式享受,以及仇富式偷窺。自由撰稿人 Leo Benedictus 於「衛報」提到,最近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與它的鄰居對簿公堂,法院的判決正好提醒了人們這個值得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
沒發佈的文字和相片,其實無法徹底刪除?
誰都試過一時衝動,在社交平台或網誌發帖,隨後又覺不太妥當,於是放棄發佈或是刪了帖子。你以為棄了刪了,內容就會煙消雲散,但其實並未消失於世。「華盛頓郵報」報道,很多網站會把輸入中或已發佈的內容,自動儲存起來。你作為原作者,無法修改亦無法毀掉,甚至不到網站坦承相告,你根本不會知道。
由一出生開始,就已成為數據的一部分
現時人人、事事皆可成數據,生活中盡是收集個人數據的工具,孩子更是一出世就已被數據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及傳訊教授 Sonia Livingstone 描述現今的兒童是「社會這個大礦井中的金絲雀」,語帶相關,既指他們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同時意味著這是個不祥的徵兆,但卻似乎仍未有人思考大量收集兒童數據會帶來的後果。
陶傑:航空公司的「網絡強迫消費霸凌」
只規定必須在網絡完成購買和登記手續的一條龍工序,到頭來若顧客在網絡上輸入的私隱數據資料,航空公司又不能保障,完全是壞上加劣,罪大惡極。
大學生的個人資料,值多少杯咖啡?
個人資料何價?在 Shiru Cafe,大學的學生證好比現金,有它便有咖啡喝 —— 大學生來到此店,只要提供個人資料,就能得到飲品一杯,交易中不費一分一毫,可世上又是否真的存在「免費」咖啡?
陶傑:「華為」在西方碰壁於「法」有據
5G 高科技、美中貿易戰、澳洲拒絕華為 5G 進入本國市場。三件事之間,在新的全球化佈局有密切的呼應關係。
廖康宇:送你免費早餐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劇中除了借主角製毒的故事諷刺人生無常,當中部分對白也非常精警。劇中又有一段,筆者覺得引人深思。餐廳女待應得知主角生日,根據餐廳政策為主角提供免費早餐,因為 “Free is good. Even if I was, like, rich, free is always good. “—— 思前想後,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龍成為密碼,大概總帶著愛?
帳戶密碼一旦又長又複雜,就很容易忘記,是以回歸基本步,使用「abc123」、「123456」、「letmein」等典型密碼大有人在,但數據分析發現原來「dragon」也是熱門密碼之選。究竟龍為何會成為常用密碼?
交月費玩 Facebook,你願意嗎?
每當 Facebook 出事,很多用戶皆以消費者自居,投訴這個社交平台管理失當,只顧賣廣告賺大錢。但大家往往忘了,FB 從來都是免費,無論是發帖、打卡或呃 like,都沒收你一分一毫。直至近日,媒體爆出 FB 外洩數以千萬計的用戶資料,令「劍橋分析」得以濫用,威脅西方民主,眾人方如夢初醒 —— 我們沒有付錢購買產品,只因我們本身就是「產品」。
#DeleteFacebook 是「不可能的任務」?
Facebook 被揭管理個人資料不善,掀起新一輪用戶逃亡潮,#DeleteFacebook 成為 Twitter 熱話,各大媒體更是爭相出稿,教你逐步刪除個人帳戶。只是在世界各地,很多過來人都表示,想要跟 FB 說再見,比和情人分手更難。十年八載的生活點滴,親朋好友的聯繫互動,還有 FB 的苦苦癡纏,軟硬兼施的挽留手段,統統都是「出走」的絆腳石,結果總是欲斷難斷。
FB 洩密:捉到選民心理,不等如捉到選票?
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指借助心理測驗,套取 5,000 萬名 Facebook 用戶的資料,分析選民心理從而操控選舉,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及英國脫歐公投。 FB 為求賺錢,未有嚴管個人信息,「教主」朱克伯格自然成為眾夭之的。不過,多名數據科學專家均向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劍橋分析」也沒那麼厲害 —— 即使捉到選民心理,也不等如捉到選票。
大兵一跑步,國家機密就洩露了?
Strava 是近年冒起的健身追蹤 App 大熱之選,除了龐大和精準的 GPS 定點和資料庫,其熱圖(Heat map)功能更精細得能夠繪出全球用家的運動數據,包括逾 10 億次活動紀錄的路線和頻率。不過,在伊拉克和敍利亞這些戰區和沙漠地帶,某些零散地方卻出現有如聖誕樹的閃光,清楚顯示有軍人在此走動並打開了追蹤功能,無疑將國防機密曝光。
讓病人穿得更有尊嚴
醫院之內,確實有很多事情會讓病人感到無形的不安和壓迫。留院者必須穿著的病人袍,背後採用開放式設計,這是為了方便醫護人員脫下,以作身體檢查和診療。不過,要穿上這件無法完全蔽體,形同裸露於大庭廣眾的病人袍,卻是一道心理枷鎖。專門生產醫療服裝的 Care and Wear 便開發了一件新病人袍,一方面不妨礙醫療者的診治工作,另一方面則兼顧病人的尊嚴和感受,令病人覺得私隱受到保護。
只需一塊 Pizza,你便無情出賣朋友?
活在網絡世代,個人資料說外洩就外洩。部分飽受其害的用家與消費者,因而也開始把私隱的重要性掛在嘴邊。不過有研究就顯示,對於捍衛個人資料,用戶講一套做一套,一刻便捷或蠅頭小利,便足可讓他們犧牲資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