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

|共73篇|

俄版 WeChat:普京的超級程式夢

多年來俄羅斯以軟硬件、法律和收購等手段,致力建立主權網絡,入侵烏克蘭後再加強力度,包括瓦解國內最知名科技企業 Yandex。社運分子及專家更指,當局正暗地開發如同微信的超級應用程式,從社交、交稅,到安排入學甚至參軍打仗,皆可「一 app 通行」,藉此全面監控國民、審查和操控網絡資訊。

【我推的孩子「真人版」】受私生飯困擾的偶像

日本二人偶像組合「最終未來少女」 23 歲成員藤咲凪日前自爆是單親媽媽,育有兩名子女。藤咲被指為動漫「我推的孩子」真人版,故事中的角色星野愛是隱瞞未婚生子的年輕偶像,最終被瘋狂歌迷上門殺害。現實中,藤咲則是受到專挖掘偶像私隱的瘋狂支持者滋擾,才決定公開離婚並已生子一事。

【反烏托邦?】掃瞄眼球兌換的加密幣,為何招惹多國調查?

由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共同創立的加密貨幣「世界幣」(Worldcoin)上月面世,號稱可實現「全球基本收入」的烏托邦願景,卻收集用戶的虹膜生物特徵,至今集得超過 223 萬人口資料。由於計劃存在眾多私隱爭議,最少 5 個國家立案介入調查,不禁令人懷疑在烏托邦願景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反烏托邦惡夢。

暗網獵人:執法人員如何揪出隱藏加密貨幣交易鏈?

加密貨幣本來有其民主願景,令交易制度從政府金融體系解放出來,但就被部分不法分子用作犯案工具。去年底,資深科技新聞記者 Andy Greenberg 便出版新作 Tracers in the Dark,講述美國司法部門如何抽絲剝繭,揪出在加密貨幣背後隱藏的犯罪網絡。

【圖解】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 —— 手機資訊安全隱患

熱播的韓國 Netflix 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中,少女掉了手機後尋回,卻不知自己已被壞人盯上,在她的手機做了手腳,監控生活一舉一動!這是驚悚電影的橋段,但在現實世界,透過手機竊取一個人大量的私密資料,其實比戲劇情節還要輕易。這理應更讓人懼怕,只是為何每天把手機捧在手心的人們,大多不以為然?

監控印度:以私隱換取安全感

印度這個全球最大民主的國家,可能也是最少私隱的國家。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Comparitech,超過 150 萬個監控鏡頭遍佈全印 15 個城市,「緊盯」著 1.3 億多人的一舉一動,密集度冠絕全球。公民團體深以為懼,印度人卻愛之信之,對閉路電視的需求更持續上升。「老大哥」為他們帶來的安全感,勝過一切。

書店們:一人婚禮

2023 年農曆新年過後,周冠威最新電影「一人婚禮」終於上映。這部電影以 21 世紀開始流行的「一人婚禮」(sologamy)為題材,探討網絡文化、自戀等問題,輕鬆胡鬧的情節背後潛藏宏大的野心,雖然因為個別配角所代表的支線題材,如教會、同性戀及整容與自戀的關係,得不到更多發揮而成為缺憾。然而,導演藉電影反思香港網絡化社會的影響,又值得我們深思。

父母瘋狂拍照分享,窩心反成負擔?

「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的好友的小玉,經常一個困擾 —— 父親穗波真太郎太愛給她拍照,藉此記錄她的成長。不單在卡通世界,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愛捕捉兒女成長每一刻,甚至更進一步在網上分享。不過有時過度分享這些成長照片,或會做成家長本人和子女的苦惱。

追蹤俄軍戰犯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何惹爭議?

俄烏戰爭為史上首次把 AI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戰場,既協助認領遺體,亦追蹤戰犯身份。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專家 Felipe Romero Moreno 卻警告,免費提供技術的 Clearview AI 公司,以收集 1,000 億張人臉為目標,推銷予各地執法部門,早在世界各地鬧出私隱爭議。

他們自願獻出私隱,擔當「智慧城市」白老鼠

以大數據管理的「智慧城市」,是不少人眼中私隱全無的惡托邦,但有 54 個家庭自願獻出個人數據,在釜山參與南韓首個「智慧城市」實驗。「紐約時報」採訪部分住戶,他們不但嚮往其中生活,還認為這是人類未來,宜盡早適應。

Don’t be Google:數據分析初創公司的新口號

Google 曾經用「Don’t be evil」作口號,最終成功在競爭對手中突圍而出。時移世易,愈來愈多數據分析初創公司講求私隱,轉而以「Don’t be Google」為準則。這些公司重拾對私隱的重視,明言要成為「Google 分析」的替代品,改變巨獸獨大的情況。

威尼斯減遊客之法:變為完全監控城市

疫情下,備受遊客喜愛的威尼斯不再人滿為患,當地人不用與他人共享城市,得以重新感受久違的安靜。為保護城市免於再次受遊客過多問題困擾,該市市長正加強人群管制,以科技「解決」問題,包括在遊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其電話數據,又動用數百監控鏡頭,防止出現擠迫問題。當局更計劃明年夏天在關鍵入口安裝閘門,遊客必須提前預訂及付費,才能在當天入場,而且名額有限。

紐西蘭「反起底法」的平衡世界

據「華爾街日報」在 7 月 5 日報道,由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科技巨企組成的「亞洲互聯網聯盟」(AIC),於 6 月去信香港政府,警告當局若繼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修訂(民間又稱「反起底法」),該聯盟憂慮或會停止在香港提供服務,以免令員工墮入法網。誠言,有些西方民主國家都設有類似的「反起底法案」,關鍵是如何在資訊權與個人私隱間取得平衡。

蘋果捍衛消費者私隱,反扶植對手鞏固數據霸權?

蘋果在最新作業系統 iOS 14.5 中,禁止讓其他 App 開發者透過蒐集其十億用戶數據的方式來設計度身訂做的廣告,行政總裁 Tim Cook 聲稱這是為保障消費者的私隱權益,但實際的結果,更可能是迫使其競爭對手如 Facebook、Google、騰訊、抖音等,加速鞏固自己的數據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