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

|共38篇|

兩大票源離棄,拜登提早告急?

展望來年美國總統大選,最愁的或許是競逐連任的拜登。「華盛頓郵報」指他在年底 17 項民調的平均支持率已追平個人歷史新低,並在全國及多個關鍵州落後於最大潛在對手杜林普。據報拜登曾向心腹訴苦,不明為何民望差強人意。但是「路透社」及「全國廣播公司」分析,作為民主黨兩大票源的西語裔選民和年青一族,都有拋棄這位白宮主人的趨勢。

阿根廷大選,上演 AI 大戰

阿根廷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即將在 11 月 19 日舉行,阿根廷人將決定誰人成為總統 —— 中左翼聯盟、經濟部長馬沙(Sergio Massa),或者右翼經濟學家、眾議員米萊(Javier Milei)。候選人在選舉中抨擊對手宣傳自己是常態,不過今次選舉雙方都邀來一位特別助手 —— AI。

政治兩極化,美國選舉官員現辭職潮

美國明年舉行總統大選,各州的縣級選舉官員責任重大,但政治兩極化令很多人萌生去意。美國投票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在亞利桑那、賓夕凡尼亞和喬治亞等激戰州份,過去 4 年選舉官員流失率飆升。另有民調指出,部分現職者計劃在大選前請辭。北卡羅萊納州的情況特別嚴峻,急速變化的選舉法卻使新人更難接手。

【大選前瞻】馬克龍時代,持續分裂的法國政治

歐陸傳統大國法國,將於今年 4 月舉行第一輪總統選舉。在 2017 年,當時年僅 39 歲的馬克龍,帶領新成立的中間路線政黨「共和前進黨」,在次輪選舉擊敗極右派的瑪琳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民選總統。當時大家都期望馬克龍能夠為法國政壇帶來新景象,不過在他任內歷經黃背心示威,還遇上長達兩年多的疫情,到今年大選,法國政治的分裂程度更甚於 5 年前。

美國大選:爭議會摧毀美國民主?

2020 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說是舉世矚目,各國不少媒體都指出這次是史上最重要的美國總統選舉,會左右全球格局發展。選情亦遠較預期之中激烈,多家傳媒都指拜登已經勝選,惟杜林普指會展開法律訴訟,爭拗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今年美國社會十分兩極化,但克拉克森大學政治學家 Alexander Cohen 就仍然深信,美國民主堅實,不會被選舉爭議摧毀。

屢屢錯算,民調產業沒落了嗎?

無論誰勝誰負,美國的民調專家都是這場選戰的輸家。在選前,很多專家都估計拜登會輕易勝選,而且民主黨還能取得參眾兩院控制權。可是,事實是選情比預期緊湊得多,共和黨也保住了參議院,而且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優勢可能減少。美國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Joseph Campbell 就撰文展望民調產業的未來。

候選人大熱倒灶,究竟是甚麼滋味?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勝選人隨即成為傳媒焦點,落選人則淡出鎂光燈下,他們的感受與去向總是乏人問津,印第安納波利斯普渡大學(IUPUI)新聞學系教授 Chris Lamb 卻偏偏探討敗者下場。究竟他們需要多少時間重新振作?又有多少人能夠再接再厲,再次問鼎總統寶座?

【選舉迷思】花錢愈多,勝算愈高?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 11 月 3 日舉行,全球屏息靜候這場被喻為歷來最重要的選舉。這次大選結果或會左右中美關係,以及後武漢肺炎的世界格局。拜登和杜林普陣營已各出其謀,進行最後拉票。要勝出選舉,競選資源至關重要,「石英財經網」就分析,要勝出大選,每票究竟要花幾多錢。

報章拋棄共和黨候選人,選民拋棄了嗎?

假如留意美國新聞,不難發現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大量報章均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背書。如此情況 4 年前大選亦似曾相識:美國 20 大報章裡,無一支持杜林普;多年來不明確表態的「今日美國」其時更表明不支持杜林普。然而,候選人獲多少主流報章加持,似乎未能成為他們最終所獲選票的參考。英國雜誌 Press Gazette 便在大選前,整合及比較過去 40 年美國報章及選民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差異。

【美國大選】明知必敗,依然參選的第三政黨

每屆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及民主黨候選人都是焦點所在。儘管兩黨制下,總統寶座幾乎必然由共和或民主黨人取得,但選舉期間,參選總統的政黨代表不一定限於兩黨。今屆大選,亦有自由意志黨(Libertarian Party)及綠黨(Green Party)等第三政黨及獨立候選人參選。

唐明:美國鄉民美國的心

在一些歐洲國家,「其居民認為自己是外來移民,毫不關心當地命運。他們也不參與當地的重大變化,甚至並不了解,只是偶然聽到而已,更有甚者,他們對自己村莊的遭遇、街道的治安、教堂的處境,都無動於衷……如果一個國家,每個人都軟弱無權,又缺乏任何共同利益,無法聯合起來,怎能抵抗暴政呢?」

美國大選,為何賓州總是搖擺

每逢美國大選,各個搖擺州份都是兩黨候選人的決勝戰場。其中,賓夕凡尼亞州今屆更可能成為左右大選結果的關鍵州份。「得賓州,得天下」並非空話,據當地地方媒體 York Daily Record 指出,1920 至 2016 年共 25 次總統大選中,其中 20 次跑贏賓州的候選人同時勝出整場大選。然而,要奪下搖擺賓州並不容易。因為在這個掌握 20 張選舉人票的州份,超過 1,200 萬人口分佈在州內不同地區,各有不同取態。

一切都是政治:浮動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本月 18 日逝世,其職位亦告懸空。總統杜林普以避免雙數大法官可能出現 4-4 裁決為由,堅持提名第 9 位大法官,但在總統大選年提名大法官,難免引起爭議。事實上,在 1869 年前,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不斷變動,亦曾出現雙數,相關人數與任命,一直由政治因素左右;國會亦能通過變動大法官人數,實現所屬黨派的政治目標。

偽民主的國度,人民將「奉陪到底」

今年 4 月,高齡 82 歲的阿爾及利亞時任總統布特弗利卡在輿論壓力下正式辭任,結束 20 年領導者身分。12 月 12 日將為新一屆大選投票日,23 名候選人當中最終只有 5 人「入閘」,而且均為布特弗利卡的舊下屬或支持者,民眾質疑他們是前總統的傀儡,所謂的民主選舉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於是再度上街抗議,要求他們全數退選,否則罷絕投票。